金樂源

這是一個“繁復”的時代:城市繁榮,科技繁盛,文化繁飾……這也是一個“簡約”的時代:低碳出行,安貧樂道,歲月悠長……繁簡是生活的面向,而以簡約自持,堅守自己內心的一隅凈土,則是于萬千繁華中追尋靈魂真諦的要訣。
梁啟超曾言:“真正的學者,必海納百川無所不曉,與其專長又唯他獨尊?!弊非蠛喖s,并非只有拋開一切不相干的事物,囿于一行,偏于一方。相反,真正的簡約是在博采眾長后的去繁化簡,將其中的精粹不斷濃縮提煉,最終展現出至簡至約的效果。正如蔡元培在其《論美育之剛需》的演講中所言,“盡精微”,方可“致廣大”。只有從多元繁復中走來,我們才能真正抵達簡約的理念。
從藝術的層面來看 ,隨著后現代主義的興起,簡約已漸漸從抽象的藝術走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張擇端的清明長卷,到畢加索的十四筆畫,藝術需要簡約;而今平裝書的暢銷,簡約風的裝飾,流行于各種場合,生活也需要簡約。這也許與現代人“致精簡”的觀念不謀而合。展現了其對于去繁化簡的向往。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生存空間或多或少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對自然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凡此種種,引發人們開始向內思考,重新審視自己身上各種“繁復”的社會符號,向外表現出的,就是對簡約的追求。
然而,我們并非要以簡約取代繁復。正如世界一體,多元的文化才使得人類文明更加豐富。簡約留白,蘊藉含蓄,富于韻味;繁復濃墨重彩,鋪陳渲染,也具有特別的意蘊。簡約或繁復,是不同的審美取向,并非互不相容的兩端。取簡約之理念,賞繁復之盛景,在差異的碰撞中,我們才能“青山一道同風雨”,共同邁向豐富多彩的未來,一同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