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優
關鍵詞:情緒輔導;情緒調控;挫折應對;FIRE模型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09-0047-03
【活動理念】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犯錯的時候,犯錯后難免受到批評。部分青少年抗壓能力較弱,被批評后非常情緒化,甚至出現過激言行。筆者曾在學校做過關于批評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約八成的高中生在面臨批評時會產生憤怒、恐懼、不解等情緒,甚至與家長、老師發生對抗,對學生的人際狀況造成了負面影響。
馬克·墨菲在《用事實說話》一書中提到了一個透明化溝通的“FIRE模型”,他借此模型倡導人們在遭遇批評時從事實出發解讀事件,作出合理的情緒反應,達成期望的理性結果。高中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在逐步增強,教師可在課上引入此模型,引導他們及時調整情緒,將注意力從情緒轉到基于事實的解讀上,從而理性應對批評,提升情緒管控與挫折應對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與理解。了解FIRE結構模型,明白遭遇批評時從事實出發對于情緒調控的重要性。
2.體驗與感悟。交流分享面對批評的情緒調控方法,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增強面對批評的信心。
3.嘗試與學會。通過案例解讀與分享,掌握用FIRE模型解讀事實,及時調整自我情緒的方法。
【活動方法】
游戲,小組討論。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板,寫字筆,FIRE分享單。
【適用年級】
高一、高二年級
【活動時長】
一課時
一、引出批評
1.暖身游戲:情緒快問快答
游戲規則:教師提出一些情境,全體學生不假思索地在白板上寫出面臨情境時產生的情緒,并用1~10級數字表示情緒強度。
(1)你上學遲到兩分鐘,被老師狠狠批評了。
(2)你買了一雙心儀很久的球鞋,好兄弟卻說好“low”,直白地鄙視了你的品位。
(3)晚自習時你后桌的同學一定要與你打鬧,結果被老師看到了,老師批評了你。
(4)周末回家,上了一周的課感覺很累,你拿起手機剛想玩一下,媽媽看到了就是一頓臭罵。
2.小組討論
提問:看一下自己白板上寫的情緒感受,再對比他人的情緒反應,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的數值比較大,看來我對批評的反應比別人更強烈。
生2:小組內的同學基本都是以生氣為主,看來我們都不喜歡被別人批評。
3.教師總結
面對積極正向的評價,我們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與行為;但是當遭遇到批評時,我們往往會產生糟糕的情緒和感受,這些情緒和感受就像落在我們心上的小火苗,可能會灼傷我們的內心。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當遭遇批評時”該如何去滅“火”。
設計意圖:用快問快答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分享與總結引出話題。
二、體驗批評
師:大家在生活中肯定受到過家長、老師或同學的批評吧,那時的你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具體的案例中去感受批評。
1.心理情景劇:被批評的小余
學校晚讀課上,小余由于來得非常匆忙,出了許多汗,到班級第一件事就是開窗戶,靠窗吹風。這個時候,班主任進來了,他看到小余大汗淋漓,沒有在晚讀,還開窗戶,于是立馬關上了窗戶,并嚴厲訓斥了他:“小余,你還有沒有規矩,晚讀時間不晚讀,還開窗吹風!”小余也非常生氣,他二話不說直接跑去打開窗戶,老師又把窗戶關上,幾個來回下來,兩人吵了起來……
2.小組討論:你如何看待小余的做法?
生3:我覺得小余并沒有錯,他只是吹吹風而已,老師沒有了解情況就隨意批評不應該。
生4:小余氣過頭了,他應該跟老師解釋清楚,這樣就不會發生這么大的沖突。
3.教師總結
批評會使人產生情緒小火苗,如果任其蔓延,有可能引發行為上的熊熊烈火。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你是如何面對的呢?
設計意圖:引入案例,讓學生體驗受到批評時的心理感受,逐步催化團體同理,聚焦到面對批評的主題上。
三、戰勝批評
活動一:覺察“火”源
1.冥想
教師播放輕音樂并引導學生進入冥想:仔細聆聽音樂的節奏,回想你曾經遭遇過的一次印象深刻的批評,當時發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去應對的?被批評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結果又發生了什么?
2.坦誠交流會
(1)在活動單上用隱喻畫表達自己當時內心的感受。
(2)小組分享交流當時的情境、情緒和行為。
生5:我畫的是一顆心,這顆心長了一嘴的獠牙(見圖1)。初三的時候,有一次我因為肚子疼沒有跑步,體育老師過來就批評我,后來我解釋了他還不依不饒,我當時很生氣,真的很想去咬他。
生6:我想到的是每次我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媽就會訓斥我,也不管我是不是努力了。當時我的情緒就像是一團火焰(見圖2),一點就著,又委屈又憤怒,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心里想著再也不努力學習了。
3.教師總結
當遭遇批評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產生憤怒、委屈、憂傷等過激情緒,這些情緒左右了一些同學的想法,讓他們做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行為;當然,也有一些同學能夠理性思考,正確面對批評。
活動二:滅“火”行動
師:當遭遇批評時,我們首先應該穩定自己的情緒,在處理完自我情緒以后,要學會理性分析,用事實說話。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個“FIRE模型”,它能幫助我們發現“fire”的本質,學會理性對待批評。
1.教師講解
FIRE模型——用事實說話,不被情緒所左右。它有四個組成部分:
(1)Facts:事實,你看到/聽到了什么?
(2)Interpretation:解讀,你如何解讀這些事實?
(3)Reaction:反應,你有什么情緒/感受?已經采取了哪些方法?
(4)End:結果,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師:當我們遭遇批評時,會很自然地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繼而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對此,我們可以用“FIRE模型”重新進行梳理事件,從而作出理性的判斷。
2.小組討論:用“FIRE模型”解讀小余事件(見表1)
3.小組分享
引導學生用“FIRE模型”聚焦事實,從事實角度重新分析自己曾經遭遇的批評,然后再次體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生7:重新用“FIRE模型”去解讀后,我的心情釋然了,原先我一直都想著老師怎么只批評我,不批評抄我作業的同學,現在發現是自己先有不對的地方,也明白老師是因為不知情才只責備我。
生8:我媽縱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事實是我的成績的確考得很差。媽媽這么批評我主要還是希望我下次能考好點,只不過方式沒有那么好,并不是要詆毀我。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當遭遇批評時,如果能夠聚焦事實,正確解讀事實,那我們心頭的火自然就會熄滅了。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冥想宣泄批評引發的負面情緒;學會用“FIRE模型”理性面對批評,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四、感悟批評
活動:感謝批評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當初批評你的人就站在你面前,然后一起默讀:“謝謝你,曾經批評過我的人。雖然我當時很不舒服,但是現在我明白了,是你的提醒讓我變得更好了!”
師生共讀:滅“火”行動,呵護心靈;常懷感恩,理性對待。
設計意圖:通過“感謝批評”活動,使學生能帶著對批評的新認知重新踏上人生之路。
【活動反思】
本課以面臨批評時的情緒輔導為主題,切入點小而精,使得主題更有針對性、更深入。整堂課以“火”為主線,從引出火苗、感受怒火到滅“火”行動,環節設計順暢,層層遞進。除此之外,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強。
1.注重學生團體動力的作用。要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團體動力的啟動與催化上下功夫。課前需要介紹團體規則,第一環節的熱身要形成團體凝聚力,創設安全的心理氛圍;第二階段的案例分析要逐步催化團體動力,聚焦課堂主題。只有團體動力氛圍足夠好,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后續的活動中。
2.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要著重處理好此階段的兩個活動。首先,應盡可能讓學生投入到冥想情境中,體驗情境中的情緒狀態;以FIRE理論為指導進行的滅“火”行動,先組織學生用理論去分析小余的案例,再由此及彼過渡到自我的情緒調節,這樣學生才會更好地學會運用此理論。
3.要注意價值中立原則,引導而不是指導。批評是比較敏感的話題,要想讓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作出積極的改變,教師需要在各項活動中始終保持價值中立原則,營造接納的氛圍。
參考文獻
[1]馬克·墨菲. 用事實說話[M]. 吳奇志,譯.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