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當下,教育深化改革在路上,如何將“廣電+教育”做深做實,構建全鏈條教育垂直產業和服務,提高媒體滲透力、傳播力和影響力,全國廣電行業都在做出積極的嘗試與探索。
2021 年5 月,徐州11 個縣市區整體加入新教育實驗區,成為全國第14 個地市級實驗區,激起徐州教育改革的千層浪。同年9 月,徐州市教育局與徐州廣播電視臺正式達成新教育實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電+ 教育”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深耕教育板塊成為徐州廣電產業轉型新賽道。打造《彭城師說》大型教育訪談全媒體欄目、成立徐州廣電語言藝術教育中心、利用新技術賦能開啟服務新模式……一系列“廣電+ 教育”創新融合的路徑和方法,彰顯著徐州廣電的責任與擔當。
聚焦教育熱點,傳播正確教育理念,是主流媒體服務教育的根本,也是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之源。作為淮海經濟區具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徐州廣播電視臺的一大批優秀欄目深受徐州人民的信賴和喜愛。如何打造一檔學校認可、家長喜愛、學生歡迎的教育類節目,成為廣電服務教育的重要輸出窗口。
基于共同的教育成長定位,2022 年8 月6 日,徐州市教育局和徐州廣電合力打造的全市第一個大型教育訪談全媒體欄目《彭城師說》正式開播。欄目跳出原有的演播室限制,搭建了更加廣闊和接地氣的訪談場景,讓視頻畫面更有沉浸感、內容更具鮮活感。制作團隊漫步田野,和孩子們一起上一堂大自然里的詩歌課;行走山路,看看偏遠山村小學校長,如何給山里娃“刨”出適合生長的教育土壤……
目前,近50 位名校長、名教師精彩亮相熒屏和廣電全媒體平臺,《彭城師說》影響力持續提升,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已成長為徐州教育的品牌欄目,為徐州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生態的改變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在新的傳播生態下,《彭城師說》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渠道,實現多媒體、跨平臺、立體化傳播。依托徐州廣電“新聚浪”新型服務平臺,打造《彭城師說》名師團直播間等教育垂類融媒體系,在移動端不斷發力,不斷提高融媒產品的創意品質。
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新聞媒體已從“唯一”屬性變成“之一”選項。但無論媒體形態如何變化,優質內容始終是媒體的源頭活水、立身之本,而主題宣傳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徐州廣電積極聯合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婦聯、徐州市關工委等部門機構,策劃組織《云課程開講啦——了不起的徐州》《我眼中的好爸媽大討論》《2023 首屆徐州廣電職業教育大會》《老少同行 古彭探源》《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高考志愿怎么填 權威指導面對面》等大型新聞活動,以及《校長說》《班主任說》《彭城好爸媽》系列全媒體訪談節目,并推出《校園體驗官》《小奇探校》等新媒體產品,打造具有鮮明人設的教育IP。
傳播創造價值,服務創造價值。目前,徐州廣電教育板塊已初步實現大屏小屏、雙屏互動、雙重樣態同步傳播的編采新樣態,并不斷強化用戶思維,提供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內容定制服務,讓好內容自帶傳播熱量。2023 年8 月31 日,與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婦女聯合會共同主辦的“開學第一課”全媒體課堂《關愛生命健康 共創成長樂園》在無線徐州、徐州教育頭條進行直播,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智研咨詢《2023-2029 年中國少兒口才培訓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規劃報告》顯示,2015 年以來我國少兒口才培訓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2 年整體少兒口才培訓市場規模達232.5 億元。口才培訓作為新的產業項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
如今,隨著廣電主營業務的下滑,很多廣電同仁都在積極開辟新賽道,其中不少地方臺將目光投向了培育具有廣電屬性的語言藝術培訓市場,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缺乏可借鑒的成熟經驗,發展過程中遇到諸多瓶頸,如校區管理、人員招聘、銷售營銷、品牌宣傳、績效考核、教材教案、賽事、考級、研學等一系列核心問題。
徐州廣電語言藝術教育中心作為徐州廣播電視臺大力支持和推動的產業項目之一,自2021 年11 月運營以來,從只有一個單一的教室做起,逐漸發展成為在市區建成五大直營校區、在校學員超千人、在淮海經濟區具有影響力的語言培訓品牌。徐州廣電口才項目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目前已摸索出一套符合廣電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成為廣電口才市場化運作的先行者。
“好口才 贏未來”徐州市首屆青少年語言藝術展演、“語見未來 藝起同行”徐州廣電口才慶六一專場演出等展演類主題活動,“探索智能制造,感受榜樣力量”勞動節探訪、“培養卓越口才 尋找校園明星”廣電口才造星計劃等主題拍攝活動,“以歲月溫情,贈母愛深沉”母親節特別活動,“回望東坡”探訪蘇軾文化紀念館等主題實踐課程,形式多樣的廣電口才主題活動,極大提升了廣電口才品牌價值。
2023 年5 月15 日,徐州市“培養卓越口才實踐基地”落戶電視塔校區。2023 年7 月,全國新教育年會在徐州召開,主題為“培養卓越口才”。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親臨現場,對徐州新教育實驗推進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徐州新教育實踐已經走出了一條基于本土、對話世界、看見未來的特色化創新之路”。新教育的這把火,也點燃了徐州的語言培訓市場,口才項目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20 年,《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在新技術的助推下,人們的“聽”和“看”正變得豐富多彩。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新技術的背后,是全媒體發展格局深刻變革、科技創新引擎作用越發凸顯的現狀。
新技術創造生產力。徐州廣電堅持移動優先,利用5G、4K、AI/VR 等先進技術,打造全媒體智慧演播系統,推出一批新型融媒體視聽產品,推動主流媒體潮流化、年輕態,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平臺“新聚浪”。
以“新聚浪”平臺為依托,徐州廣電積極將教育板塊的線上產品匯集,整合資源,互相導流,強化廣電教育IP,多渠道聚人氣,多方式造平臺,解鎖教育流量密碼。“小記者”小程序整體平移到“新聚浪”并進行功能優化后,用戶體驗更好,后臺管理更便捷,實現了無縫對接。“夏令營”程序融報名、信息填表、選期、繳費、優惠活動、財務報表、財務監管、數據分析于一體,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務。“好口才”程序為展演類活動創新引入廣電主持人評委團隊、線上點評功能,參賽選手自主選擇導師,及時收到點評,用戶體驗感爆棚。“小記者”“好口才”“夏令營”三大板塊入駐“新聚浪”平臺后,新增用戶5000 人,累計用戶3 萬人。
目前,借助“新聚浪”平臺技術優勢,徐州廣電正在多元化拓展教育業務新形態,如研發藝培機構新聚浪教學教務系統、徐州中小學延時課教務管理系統以及賽事管理系統;專門為藝培機構打造專屬線上商城,全面提供短視頻、直播、營銷、招生等線上功能,一站式開啟教育機構的新服務模式等,深入探索新聚浪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