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樂
山東能源集團認真落實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融入全省人才集聚雁陣格局建設,努力打造企業人才集聚高地,2023 年以來通過做優本土化平臺,做實產學研平臺,做活市場化平臺,累計自主培養、全職或柔性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69 人,其中自主培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 人、全國技術能手1 人、泰山和齊魯系列10 人,高層次人才數量質量再創新高,助力企業躋身世界500 強第72 位。
做優本土化平臺,三條線自主育才。高投入自建研發平臺,孵化科技領軍人才。落實山東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累計投入研發費用200 多億元,建成煤液化氣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5 個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85 個省部級研發平臺、5個院士工作站、18 個博士后工作站和實踐基地。大型煤氣化及煤基新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劉海燕博士,攻破硅負極材料制備流程長、能耗高“卡脖子”問題,獲評泰山產業創新領軍人才。高標準建設山能科創園,加快集聚技術研發人才。按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引育、科技合作”的定位和“面向產業、重在應用”的原則,建設山東能源科創園,完成“一園五區N 基地X 飛地”建設規劃,被省國資委、省科技廳授予首批“山東國資科創基地”稱號。高水平推動技能競技,全面選拔高技能人才。組織開展2023 年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暨山東能源集團職業技能競賽活動,7 人獲評山東省技術能手,4 人獲評齊魯首席技師。興隆莊煤礦對高技能人才實施股權激勵,首席技師和技能大師聘期內年薪分別對標副礦長、副總師,不低于70 萬、50 萬元。
做實產學研平臺,全方位借腦匯智。打造實體化人才引育共同體。與山東大學共建未來技術學院和產業研究院,實行技術骨干互聘共享、優秀人才雙向交流,校企聯合推薦的王漢鵬教授成功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校企聯聘學者項目。成立國內首家5G+智慧礦山聯合實驗室和山能華為聯合創新中心,發布全球首個能源行業商用AI 大模型-盤古礦山大模型。“揭榜掛帥”解難題。擴大揭榜掛帥、賽馬制、組團式等新型科技項目組織實施范圍,鼓勵跨專業、跨領域、跨單位、跨國界組建研發團隊實施“揭榜”。去年以來,面向行業知名院士、專家和簽約合作高校,定向征集遴選120余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議,組織“揭榜掛帥”14 項課題。以項目合作匯聚人才。新礦焱鑫公司與中國礦大張農團隊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建成國內首條全長粘固錨索自動生產線,企業獲評省專精特新、瞪羚企業。西北礦業依托“礦大夫”專家工作站,外聘北科大、西科大等17 名外部專家,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69 項,合作金額1.3 億元。
做活市場化平臺,高標準引進人才。與省人才集團合作引才。與省人才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組建引才工作專班,圍繞煤化工、軟件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積極獵取高層次人才。通過市場機構引才。電力集團與智聯招聘等4 家獵頭公司簽訂人才服務協議,柔性引進1 名海上光伏高層次人才,全職引入平均年齡34 歲的碩士研究生技術專家8 人,推動海上風電項目打破15 項全國紀錄。云鼎科技公司招聘1 名華為高級專家任CTO,組建起115 人的工業互聯網事業部團隊。發揮自身品牌優勢引才。實施“源動力”招聘計劃,簽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層次院校畢業生25 人、普通高校畢業生2445 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21 人,“985”“211”和雙一流重點院校22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