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彩霞
病毒性肝炎是一類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對于該病癥而言, 發病后其傳播的途徑比較多, 例如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等,對其病情多發生在身體免疫力低以及兒童、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 發病率較高。病毒性肝炎病因特殊, 病理復雜, 種類繁多, 長期發展會導致肝硬化的產生[1], 造成肝組織纖維化, 嚴重損害患者的肝細胞, 預后差, 病死率較高。病毒性肝炎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以及消瘦等癥狀,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除肝部以外的癥狀, 例如腎小球腎炎、干燥綜合征等疾病, 對患者的生活與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我國是肝病大國, 早診斷、早發現 并對患者開展及時有效的治療, 避免或減輕患者生理功能的損傷, 降低患者發生肝硬化、肝癌的幾率, 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3]。肝病的臨床診斷方法較多, 其中通過肝穿或肝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為疑難肝病診斷的“金標準”,但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傷, 檢測結果時間相對較長,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使用[4], 因此, 尋求一種有效且快速診斷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十分必要, 生化檢驗指標是了解和判斷肝細胞代謝和肝細胞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5,6], 通過該檢驗方式, 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為臨床提供數據, 制定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 同時也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此次研究選擇2022 年1~12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觀察對象, 對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詳細過程及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2022 年1~12 月期間清遠市清城區龍塘鎮衛生院收治的60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組, 其中男性34 例, 女性26 例;年齡21~73 歲, 平均年齡(45.20±9.69)歲。另選擇同期在本院進行常規檢查的健康體檢者60 例作為健康組, 其中男性32 例, 女性28 例;年齡20~75 歲, 平均年齡(45.98±9.73)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通過臨床診斷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特征;②患者無肝癌等疾病;③患者能夠與醫護人員正常交流;④患者與家屬與實驗的內容與目的熟知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患者的精神存在障礙;②患者身體中存在腫瘤等疾病;③患者對UI 實驗的配合度不高。
1.2 方法 分別用干燥采血管(或促凝管)和EDTA抗凝采血管采集兩組受檢者清晨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EDTA 抗凝管通過全自動血球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測,干燥管(或促凝管)靜脈血通過離心處理, 收集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肝功能指標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血常規指標:WBC、PLT、LYMPH及GRAN 測定值。②肝功能指標:主要觀察受檢者ALT、AST、TBlL、CHE 測定值和升高情況。③血清蛋白質指標:TP、ALB、GLO、A/G 測定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受檢者血常規指標比較 研究組WBC、PLT及GRAN 低于健康組, LYMPH 高于健康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血常規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受檢者血常規指標比較( ±s)
注:與健康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WBC(×109/L) PLT(×109/L) LYMPH(%) GRAN(%)健康組 60 6.92±1.43 175.84±43.61 29.59±5.43 62.94±8.71研究組 60 5.01±1.79a 108.79±72.45a 37.21±11.85a 54.72±12.38a t 6.458 6.142 4.528 4.2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受檢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研究組ALT、TBIL高于健康組, ALB、A/G 低于健康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受檢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健康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ALT(U/L) ALB(g/L) TBIL(μmol/L) A/G健康組 60 28.67±17.34 46.78±3.24 14.83±8.25 1.65±0.32研究組 60 95.32±34.96a 37.96±4.83a 24.79±10.74a 1.13±0.21a t 13.229 11.747 5.697 10.52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受檢者肝功能指標升高情況比較 研究組ALT、AST、TBIL 及CHE 升高占比高于健康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受檢者肝功能指標升高情況比較[n(%)]
2.4 兩組受檢者血清蛋白質指標比較 研究組TP 低于健康組, GIO 高于健康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受檢者血清蛋白質指標比較( ±s, g/L)

表4 兩組受檢者血清蛋白質指標比較( ±s, g/L)
注:與健康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TP GLO健康組 60 68.39±3.26 32.34±1.06研究組 60 47.24±3.10a 36.17±1.32a t 36.417 17.524 P 0.0000 0.0000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而引發肝臟發生病變的一種傳染性疾病, 若治療不及時, 就有可能使病情惡化, 長期發展會導致肝硬化的產生, 直至肝癌, 對人們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威脅[7]。同時對不同病毒感染后肝病患者的肝細胞以及肝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在肝細胞損害較輕時主要表現為細胞變性, 細胞漿中的蛋白和酶類物質會滲透到血液中;肝細胞損害嚴重的患者, 其細胞器會遭到破壞, 導致細胞核中的蛋白水平升高, 因此不同病變時期的肝臟, 其代謝物質也存在差異, 可以把部分敏感物質作為檢查指標[8,9]。因此, 在實施檢驗期間會通過生化指標評估病情。通過對患者的肝功能指標等進行檢測, 能夠有效檢驗患者的疾病情況以及對疾病發展程度進行評估。
本次研究中, 本院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健康體檢者進行常規生化檢驗, 結果顯示:研究組WBC、PLT及GRAN 低于健康組, LYMPH 高于健康組(P<0.05)。研究組ALT、TBIL 高于健康組, ALB、A/G 低于健康組(P<0.05)。研究組ALT、AST、TBIL 及CHE 升高占比高于健康組(P<0.05)。劉克亮等[10]研究發現:患有病毒性肝炎的觀察組患者WBC、GRAN、PLT 水平均低于無肝病的對照組, LYMPH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與本院此次研究觀察結果一致。進一步佐證了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規指標與健康人群相比存在顯著差異, 能夠為患者疾病的診斷和臨床療效的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主要是因為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后, 隨著病情的惡化, 會累及其他系統和重要器官, 出現病毒型感染, 部分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會受到影響,在誘發肝硬化的同時, 還會破壞患者骨髓干細胞的正常增殖、分化作用, 引起造血功能異常[11], 骨髓抑制是病毒性肝炎患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 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現為WBC 下降, 其中機體WBC 的下降與肝硬化、造血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因此有學者提出,可以將WBC 作為診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標;骨髓抑制會導致患者PLT、GRAN 水平降低, 其機制可能為:①肝炎病毒直接對骨髓造血干細胞造成損害;②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下降, 對機體的中間代謝產物及外來毒物的降解能力降低, 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持續增高, 從而對造血細胞產生抑制作用;③肝炎病毒對造血微環境造成損害, 導致患者體內γ-干擾素(TNF-γ)升高, TNF-γ 能夠促進細胞增殖、分裂, 抑制激素活性并激活體內免疫系統, 殺傷骨髓造血干細胞。病毒性肝炎患者PLT、GRAN 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且機制較為復雜, 可安排患者行骨髓穿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等檢查, 做出正確的病因診斷, 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從抗病毒和補充刺激造血生長的細胞因子等治療為主, 同時控制病因, 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LYMPH 水平升高主要是肝細胞中的物質滲透到血清中造成的[12]。研究組受檢者ALT 及TBIL 相比健康組受檢者明顯更高, ALB 及A/G相比健康組受檢者明顯更低(P<0.05)。李華輝[13]的研究結果:在一般生化指標(TP、ALB、GLO、A/G)方面, 患有病毒性肝炎的實驗組對象的TP、A/G、ALB均低于健康體檢者的對照組, GLO 高于對照組, 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新型生化指標[AST、ALT、ALB、谷氨酰轉肽酶(GGT)]方面, 實驗組對象的AST、ALT、GGT 均高于對照組, ALB 低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院此次研究結果相符, 本院經對研究組受檢者ALT、AST、TBIL及CHE 升高情況加以統計, 統計結果同比于健康組授檢者明顯更高(P<0.05)。說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與健康人群相比存在顯著差異, 可以為患者疾病的診斷及后續的治療提高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綜合分析:主要是因為肝臟受損后, 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 肝細胞內活性物質不斷滲透到血液血清中, 導致患者血清中ALT、TBIL 等活性物質濃度升高, 患者的ALT 大量入血, 由于ALT 在肝內含量與其他任何組織和臟器比較都處于更高的水平, 因此當患者肝功能受損時, ALT 的測定更具有特異性;肝功能受損后機體代謝機制會降低, ALT、AST、TBIL 及CHE 等指標在血清中滯留的比重會增加, 陽性檢出率明顯升高[11],肝臟繼發損傷后, 合成能力降低, 某些物質如A/G 等在血漿中的濃度會出現下降[12]。研究組TP 低于健康組, GIO 高于健康組(P<0.05)。可知, 通過生化檢驗指標將不同類型的病毒性肝炎進行診斷, 其中TP、GLO之間存明顯差異, 因此在實施檢驗期間對其數值進行觀察, 能夠有效診斷患者的疾病。對上述研究指標進行總結:上述生化檢驗指標主要與肝損傷具有直接關聯, 肝損傷程度直接決定了血清中各物質的濃度[13,14]。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規指標、肝功能指標測定值及肝功能指標升高占比與健康人群相比存在顯著差異[15-17]。同時同樣可以根據患者生化檢驗指標中的相應數值對患者的病癥種類進行明確區分, 然后針對性的實施對癥治療, 對此是可以將上述指標作為病毒性肝炎臨床檢驗標準。通過簡便、快捷、低成本、系統的生化檢驗指標, 了解患者血常規及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能夠為患者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依據[18-23]。
綜上所述,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規指標、肝功能指標與健康人群相比存在顯著差異, 肝功能指標升高占比明顯高于健康人群, 能夠為患者疾病的診斷和臨床療效的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因此, 其生化檢驗指標檢測可以在臨床肝病的診斷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