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文
(遼寧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 沈陽市 110005)
2016年,按照國家公路網相關規劃要求,遼寧省國省干線公路路網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國省干線路網輻射范圍由縣區向鄉鎮延伸,新提級的4428km國省干線公路主要為縣級及以下公路,路線技術標準普遍偏低。根據遼寧省公路統計資料,至2016年底,遼寧省國省干線總里程為16801km,國省干線二級以上占比89.9%,低于二級路標準的低等級公路1676km。
2016年以來,遼寧省致力于全省低等級公路改擴建,穩步提升國省干線公路二級以上比重。至202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總里程為16780km,國省干線二級以上公路占比95.2%,相比2016年底的89.9%提升了5.3%,低等級公路799km,減少了877km。
因大連市為計劃單列市,文章對大連市以外地區共757km國省干線低等級公路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梳理當前改擴建面臨的問題,并就改擴建路線設計進行探討。
遼寧省公路統計數據中,低等級公路共757km(不含大連市),其中在建工程90km,目前實際剩余低等級公路667km,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全省低等級公路里程主要分布在遼東山區,其中本溪、丹東2市占全省剩余里程(不含大連市)的42%。國道低等級公路涉及本溪、丹東、錦州、盤錦、鐵嶺5市,分別為南芬區丹霍線、桓仁縣集本線、寬甸縣丹阿線、義縣通武線、盤山縣丹東線、開原市饒蓋線和開奈線。省道低等級公路涉及全部地級市,其中本溪市、遼陽市、鐵嶺市里程較多。

表1 遼寧省低標準路段里程分布情況表 單位:km
按照所處地貌與路域環境、交通量等級、現狀路面寬度、線型與交叉、“斷頭路”5種情況進行劃分,全省剩余低等級公路(不含大連市)具體情況如下:
(1)地貌與路域環境
村屯段139.3km,占比20.9%;平原段40.2km,占比6%;丘陵段191.8km,占比28.7%;山嶺段171.5km,占比25.7%;臨河段124.5km,占比18.7%。各地貌類別分布較平均,其中山嶺、丘陵段占比較大,平原段占比較小。部分村屯段兩側居民區較為集中,拆遷難度大,其中錦州、營口、遼陽、朝陽4市村屯段占比較大,本溪市村屯段里程最多。
(2)交通量等級
重載交通路段114.2km,占比17.1%;中等交通路段216.8km,占比為32.5%;輕交通路段336.3km,占比50.4%。中、輕交通路段占比較大,重載交通路段主要分布在本溪市和錦州市。
(3)現狀路面寬度
現狀滿足6.5m寬度里程540km,占比81%;不滿足6.5m寬度里程127.3km,占比19%。
(4)線型與交叉
剩余低等級公路中,不滿足40km/h設計速度的平曲線超標數為783處,平均每10km有11.7處,縱斷超標數181處,平均每10km有2.7處。
(5)“斷頭路”
目前,除大連長線跨海大橋外,遼寧省存在“斷頭路”路段5處,主要為客車通行受阻、缺少構造物路段,其中沈陽新民沈張線分水嶺段、撫順清原傅桓線北三家至阿爾當段2處在建,沈陽鐵嶺交界西二線遼河段、撫順清原平桓線二道河至鄉界段、遼陽鞍山交界燈岫線雞爪村至石棉段3處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目前,全省低等級公路改擴建工程受內外部環境制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基本農田問題
涉及占用基本農田的路段如未納入遼寧省國省干線公路國土空間控制規劃,近幾年無法實施改擴建。此外,對于可調整的項目,建設法人單位需編制基本農田補劃方案和耕地保護報告,經省級自然資源廳現場審查,并將其他土地卷宗逐級上報進行審批,整體周期較長。
(2)生態問題
涉及生態保護的路段,需調整生態保護區規劃紅線控制區后方可實施,由縣級環保部門逐級上報至國家審批。涉及占用保護林地的路段,需按林地等級辦理相關手續。涉及一級保護林地的路段,需逐級上報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審批調整為二、三級保護林地;涉及二、三級保護林地和國家公益林地的路段,需上報至省級林業和草原局審批。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路段,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其中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水源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3)資金問題
普通干線公路作為無現金流的政府付費類項目,無法引入社會資本。地方層面,目前地方政府一次性承擔項目所需征地動遷配套資金存在一定難度;省級層面,依據國務院相關要求,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用于普通公路養護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80%且不得用于公路新建,燃油稅返還資金用于新改建項目受到限制;國家層面,交通運輸部對遼寧省普通國道車購稅投資規??s減,“以獎代補”資金經分劈后,可用于省道新改建的車購稅資金不足。
低等級公路可改擴建為一級公路或二級公路,若改建為一級公路則需要提高平縱指標,原有線位資源可利用的部分較少,大部分為新建[1],不利于節約土地資源,應優先改建為二級公路。總體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二級公路功能定位,既要保障服務水平,又要考慮對沿線村屯的帶動作用。
橫斷面形式需結合項目具體技術參數確定,局部段落可適當變化。例如村屯段可增設非機動車道,避免村內交通對主交通流產生影響,山嶺段適當降低硬路肩寬度,盡量不開挖,少開挖,避免擾動山體。加寬方式分為單側加寬和雙側加寬。單側加寬作業面大,利于施工,但新舊路基中心線不重合;雙側加寬新舊路基中心線基本重合,適用于原路單側空間不足或征遷量大等情況。具體加寬方式可根據原路兩側建筑物、土地屬性、拆遷等情況靈活確定,但不宜頻繁變更。
根據路段具體特點,合理運用平面及縱斷面指標,盡量利用舊路,必要時進行局部改線。結合局部路段安全性要求、工程造價、征拆規模等因素,條件較好時,采用一般值及以上指標,條件較差時,采用極限值及以上指標。依據設計的中心線進行平面擬合,完成并適當修正后進一步優化線型指標和線位。進行平面、縱面線形組合設計時,應將平、縱、橫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消除各種不利組合,保證立體線形連續、順適、圓滑。特別是平面指標稍低的點位,縱斷面指標不宜過低,避免不利因素疊加。
路面改造設計包括原路加鋪和挖除新建。原路加鋪是經過檢測評價,保留原路全部或部分路面,將其作為新路路基或路面的部分結構層,在其上直接加鋪,優點是工程量較小、費用少、工期較短[2]。挖除新建是將原路面結構完全挖除,重新填筑路面結構,其優點是有利于調整縱斷,但與原路加鋪相比工期長、造價高。在實際改造中需結合舊路檢測評價結果選擇方案。
目前,遼寧省持續推進全省低等級公路改擴建工程建設,持續“補短板、強弱項”,穩步提升國省干線二級以上比重。低等級公路改擴建工程面臨的實際問題較多,文章僅針對改擴建設計進行了探討,以期為低等級公路改擴建設計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