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玲
(長城華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德陽 618000)
銀行業是風險易發高發行業,防范化解風險是銀行業的永恒主題,而作為銀行業中數量最多的主體,中小銀行受到體制機制、技術、渠道、人才及資源等方面的限制,風險識別和處置能力相對較弱;近年來,中小銀行風險事件頻發,外部監督日益趨嚴,作為銀行風險防控的“第三道防線”,內部審計面臨較大風險和挑戰,制定審計轉型策略勢在必行。
近年來,審計事業獲得國家的高度重視,審計事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在2018年的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就已經指出“要改革審計管理體制,整合優化資源,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加快形成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增強審計監督合力”,為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同年,《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實施,為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國家層面對審計工作的高度重視,為審計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了新契機、新平臺,但與此同時,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審計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審計面更廣、深度更深、工作量更大、質量要求更高、追責問責更嚴。
銀行不僅是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承載體,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其安全穩健發展對經濟有著深遠影響。近年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中國經濟領域的關鍵詞,而作為銀行風險防線的重要關口,銀行內部審計擔負重要使命。新時代背景下,銀行內部審計應對照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準確把握自身定位:一是監督銀行對國家重大金融政策的部署落實;二是監督銀行對審計署、行業監管機構等要求的貫徹落實;三是監督銀行對本行黨委決策、戰略方針的執行情況,著眼于促進銀行高質量發展,推動銀行目標的順利實施。因此,新時代內部審計定位,不僅要站在銀行自身層面,做好銀行的衛士,做好高管層的謀士;還要站在行業甚至國家層面,作為大監督體系的一員,做“經濟體檢者”。
對照新定位,新時代銀行內部審計職能面臨新要求:一是應致力于推動政策方針暢通落地,當好重大政策“督查員”,找出阻礙政策落實的堵點、難點、痛點。二是應致力于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利器作用,不斷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及結果運用,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和擔當作為。三是應致力于揭示各類風險隱患和違法違規問題,當好銀行“安全員”,促進銀行合規審慎運營。四是應致力于推動審計整改和結果運用,當好整改動作的“推動者”,助力銀行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五是應致力于揭示和反映銀行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趨勢,開展研究型審計,為銀行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風險日趨多樣化、復雜化、隱蔽化,內部審計應堅持風險導向基本理念,積極探索轉型發展路徑。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一方面,有助于審計工作明確目標、找準重心,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緊跟黨的理論步伐,深刻理解黨對審計工作的要求,把牢黨領導審計工作的“方向盤”。二是聚焦黨中央決策部署,圍繞推動落實黨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思考在銀行內部貫徹落實的難點和痛點,依法開展審計,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三是完善黨領導內部審計工作的體制和相關工作機制,建立獨立垂直的內部審計體系,建立健全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等。
作為增加企業價值和促進企業實現發展目標的職能部門,內部審計要著眼于銀行發展戰略全局,推動銀行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一方面,緊扣銀行主要矛盾變化,將審計重點與“三會一層”關注的重要任務推進、重點風險領域、重大政策落實、重大資金使用等精準對接;另一方面,在查找問題和風險隱患時,要站在高管層角度,從全局性、前瞻性視角重視和分析審計發現的各種情況,客觀揭示銀行經營管理中面臨的關鍵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能見效的審計意見及建議。
當前,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必然,在此背景下,銀行的服務方式、管理模式、競爭格局發生了重要變化,各類管理活動也在逐步數字化,為適應大數據背景下審計工作需要,中小銀行內部審計也需緊跟時代步伐,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豐富審計監督工具,提升審計技術能力,才能高質量完成新時代審計任務。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隊伍是行動的基礎和源泉,內部審計要真正發揮作用,實現既定目標,關鍵要有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內審隊伍。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本身風險管理基礎薄弱,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為了更好地審查和評價銀行經營及風險管理情況,并且在需要時提供良好的審計咨詢,內部審計需要不斷加強審計人才培養和專業能力建設。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在對銀行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的基礎上,計劃和調整內部審計工作,對審計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的一種審計策略。在實踐中,中小銀行可以將年度內擬開展的項目分為四大類:監管要求必須開展的項目、委托開展的項目、內部制度規定開展的項目、基于風險評估后自主開展的項目。通過對監管制度進行梳理后發現,商業銀行每年必須開展的常規性項目較多,幾乎占據了中小銀行年度審計計劃的一半,加之審計人員流動等其他因素,對本身審計力量就薄弱的中小銀行而言已形成較大壓力,自主開展項目的預留空間較小,因此,如何自選項目尤為關鍵。
一是加強研究分析,提高審計工作的針對性。一方面,從宏觀角度看,加強宏觀形勢研判,預見銀行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另一方面,從微觀角度看,研究銀行戰略目標及規劃,做好對標,制定內部審計的中長期計劃。二是加強溝通交流,多渠道獲取信息。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匯報,準確把握監管風向標;加強與同行溝通,共享信息資源;加強與高級管理層的匯報溝通,及時了解領導層關注的重點領域;加強與總行部門的橫向溝通,積極收集總行部門年度檢查計劃及日常檢查發現問題情況等;加強與一線機構的溝通,了解其經營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路。三是構建多維度風險評估體系并確定其優先級。一方面,是根據收集到的以往檢查情況(內部審計、其他內部檢查、外部檢查)初步確定某領域的風險等級及發生概率高低;另一方面,是根據對監管政策分析、領導層關注事項分析、銀行自身發展現狀、風險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其他部門檢查計劃分析等,初步預判某領域的重要性、審計的必要性。然后綜合考慮風險等級、發生概率、重要性、必要性等因素,對擬審計領域進行優先排序。四是估算資源并初步擬定實施方式。中小銀行往往存在自身審計資源有限的問題,因此,在擬定審計計劃時必須做好資源的估算,即結合項目大小、難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因素,初步確定擬審計領域的審計方式(專項審計/融入其他項目審計)、組織方式(自主/外包/自主+外包)、人員需求、經費需求、時間需求;然后在總的人員、財務、時間等資源限額內,對自選項目進行調整。五是溝通匯報計劃。審計計劃初稿形成后,需要及時向相關領導匯報,并報董事會或其授權的專委會審議后實施。值得注意的是,年度審計計劃不是一層不變的,風險評估也并非一年一次,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內部審計需要經常甚至持續開展風險評估,并不斷更新和調整年度審計計劃。
中小銀行內部審計在自身審計任務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采取“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策略。
一是規范動作全覆蓋。內部審計機構應充分收集各類監管制度和內部制度,建立常規項目清單,包括項目名稱、監管要求、內規要求、審計對象、審計頻率、審計對象全覆蓋周期、報送對象等要素,為年度審計計劃的擬定提供參考,從而確保審計事項無遺漏、審計范圍全覆蓋。二是自選動作抓重點。審計發現問題不難,審計的核心價值也不在于查的單位多、項目多、問題多,關鍵要把一個單位、項目查深查透、查清查實,把風險充分揭示。因此,內部審計機構需明確年度審計的重點,包括重點項目和項目的重點方面。三是分步實施穩推進。年度審計計劃和重點確定后,內部審計機構要做好統籌分析,分析不同審計項目間的關聯性、審計項目與其他部門檢查項目的關聯性。對未要求必須開展專項審計的項目,可探索與其他關聯項目合并開展;對不能合并開展但關聯性較大的項目可采取一個審計組實施、一次進點、統一部署的同步實施策略。
在具體實施審計時,內部審計機構需要將風險導向理念貫穿審計全過程,并不斷創新審計方式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穿透是否合規表象,深挖問題背后存在的資金損失風險、員工道德風險等核心,強化風險揭示深度。一是加強對體制機制的審計,關注制度安排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治理結構是否存在明顯不合理等;二是加強全流程審計,關注業務流程或管理環節的漏洞;三是運用好統計與分析,盡力勾畫被審計領域全貌。四是充分利用非現場審計,一方面,達到前移審計關口、及時提示風險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審計線索為現場審計精準抽樣提供參考。五是強化溝通交流,積極構建與銀行內部各相關部門和經營機構風險防控合力,實現信息共享。六是加強研究分析,對審計發現情況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包括問題成因分析、發生頻次分析、影響情況分析等,必要時可與多部門共同分析研究。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內部審計須踐行“大質控”的審計管理理念,著力提升審計質量。
一是加強項目管理。首先,要落實項目責任制,在審計組隊時,根據項目性質、復雜程度、難易程度等因素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明確項目組長、主審及各審計人員的職責分工。其次,要強化作業底稿,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證據的載體,其編制是影響審計工作質量和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審計人員要客觀地反映項目實施情況,完整、清晰、準確記錄審查的情況。最后,要嚴格執行復核程序,對審前調查、審計方案、審計工作底稿、問題清單、審計報告等環節層層把關、級級負責。二是常態化審計例會,扎實推進審計項目進度;為保障年度審計項目計劃順利開展,強化內部交流和學習,內部審計機構可采取部門例會制度,一方面,匯報項目進展、通報信息、業務學習、傳達上級重要精神和工作指示,并對下一步工作開展進行安排和部署;另一方面,集體探討和研究,尋求改進性的工作思路,分享工作中好的方法、技巧、案例,便于審計人員相互借鑒學習。三是完善內部考核評價機制,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包含重要性、效益性、效率性、創新性、適用性、規范性等多維度的審計項目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將項目質量考核結果與審計人員個人績效考核掛鉤,并作為個人評優的重要依據,從而激勵審計人員充分發揮潛能,做好審計項目。
一是建立審計問題臺賬管理機制,將審計發現問題全部納入臺賬,逐項逐條列明問題描述、整改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整改情況、問責情況等要素,并落實專人管理,定期更新,實行銷號管理;同時,建立整改情況及問責情況多級復核機制,確保問題整改及問責落實到位,對未完成整改的問題,要持續跟蹤直至整改完畢,必要時還可開展整改“回頭看”。二是建立整改督導機制。對于審計發現的高風險類別問題、頻發問題、跨經營單位問題、整改難度大問題及需要提請管理層特別注意事項和審計建議,可采取共同督導形式,移送總行對口管理部門牽頭督導整改。三是建立整改報告及通報機制。一方面,定期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報告審計工作情況,包括重大問題的整改情況等;另一方面,可將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以達到審計“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四是建立審計條線專項考核方案。設計多維度的考核指標,如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工作配合情況、重大內部控制缺陷情況、問題問責情況、問題整改情況等,并將考核結果納入被審計單位績效考核,從而提高其對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視程度。
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定位和職能作用,探討了中小銀行內部審計的轉型策略,指出了中小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具體實施路徑,希望可以為相關行業及企業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