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武娜(1983— ),女,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力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學生工作、就業指導。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從體制機制、供需對接、放心工程、專業賦能的角度,剖析全體系就業育人新格局的構建路徑,為高等院校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質量充分就業;全體系;就業育人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力工程學院是學校的重點學院,多年來立足電力專業實施校企合作,通過現代學徒制、聯培訂單班等方式,不斷優化服務,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就業工作體系。學院畢業生奔赴一線、建功基層,為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區域經濟發展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力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總體成績突出。其中,兩個“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斬獲國家級比賽銀獎;就職于西藏電網的畢業生董宏飛獲評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近三年立項省級就業創業項目兩項、校級就業育人項目一項;學生連續兩年獲得河南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金獎。
一、健全體制機制,提升就業全過程引導力
(一)組織保障堅實有力
近年,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院畢業生人數持續保持高位,但受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就業工作形勢嚴峻。由學院書記、院長直接負責的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積極統籌,在重要時間節點謀劃工作全局,先后召開多次就業專題黨政聯席會;主管就業工作副院長、就業專職輔導員上下聯動,開展分類指導,全力托穩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基本盤”。
(二)責任目標清晰明確
根據學校就業工作總體安排,學院每年與學校簽訂《就業工作目標責任書》,做到任務到人、分工明確。定期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判形勢、部署工作,做到開學有部署、過程有督促、年終有總結。優先推薦就業工作成績突出的教職工參加學校和上級部門評獎評先,提高年終績效考核等級。
(三)培養模式不斷優化
學院密切關注市場和行業需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結合學科優勢和行業企業新技術、新規范,不斷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安排。2022年,學院訪企20家以上,建立產教融合實踐基地5家,就業情況最好的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順利通過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驗收。
二、聚焦供需對接,加大就業全方位保障力
(一)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高水平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系統性的生涯規劃、精準化的就業指導是構建就業生態的關鍵要素,三者相輔相成并貫穿學生的成長全過程,構成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對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建設高水平就業指導教師隊伍。近年,學院加強就業師資隊伍建設,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引進來、走出去”不斷提升就業工作隊伍素養與業務能力。每年均有1至2名就業專職教師外出參與高校創業就業指導人員培訓并獲得相關證書。
二是開展系統性生涯規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和生涯嘉年華等活動,引導學生把長遠規劃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形成具有連續性、成長性、差異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每年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電力工匠進校園”等就業育人活動,學院學生于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奪得河南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金獎。
三是開展精準化就業指導。通過“就業零距離 職場面對面”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厘清求職就業和專升本的主次關系;通過就業動員會、政策宣講會、面試經驗分享、就業意向調查等系列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將個人價值追求融入區域經濟和國家戰略發展中,到基層一線、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二)提升就業服務質量
學院聚焦供需對接,不斷健全線上線下保障體系,通過高效服務助推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一方面,充分用好線上各類信息平臺和新媒體終端。精準推送就業信息,全力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工作,提升簽約效率;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做好分類服務,精準分析學生就業特征,繪制學生就業自畫像,實行跟蹤指導。另一方面,全面優化線下服務,加大拓崗供給力度。積極組織分區域(省內專場、省外專場)、分類別(女生專場、設計類專場、北極星專場)的校園招聘活動,精心編制畢業生生源信息冊,主動對接學校招就處、用人單位和線上招聘平臺,千方百計拓展就業崗位。深入開展書記院長“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學院領導、專任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廣泛參與,深挖校友企業資源,與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同力電力設計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產教融合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實習實踐基地,通過現代學徒制、訂單班等形式開展教育教學和崗前培訓活動,實現學以致用、學必有用的校企融合新局面。
(三)精準開展重點幫扶
重點人群重點保障,緊盯兩頭兜牢中間。學院建立就業幫扶專項小組,貫徹“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就業育人理念,確保重點畢業生群體包干到人。
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如低保家庭、身體殘疾和學業困難的畢業生,安排專人開展“一對一”精準指導,全面提升學生就業技能;針對優等生,如學業優秀、選擇機會多的學生,引導他們明確目標企業,實現重點突破,避免出現個人能力浪費、就業資源浪費的現象;針對中間部分群體,如升學未果、暫緩就業、就業期望值過高的畢業生,采取線上平臺推薦與線下現場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明確就業目標,引導他們先就業后擇業,實現個人職業價值。
(四)創新創業活力驅動
近年,學院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教師科研成果轉化與學生創新創業有機結合,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22年,學院教師賀莉指導的變電站端子排溫感標簽和學院教師王迪指導的光伏板智能清潔機器人兩個項目斬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充分展現學院學子敢闖會創、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三、打造放心工程,確保就業全方面穩定力
學院就業工作成績突出,2020—2022年連續三年就業率均超過全省平均值。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學院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達92.62%,為全校第一(圖1)。
近年,學院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保持穩定,均在95%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充分認可。
四、突出專業賦能,帶動就業全要素新活力
一直以來,學院將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通過配齊建強就業隊伍、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就業平臺、兜底精準幫扶、提升服務品質等措施,助推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多年來,學院累計為社會培養3萬余名畢業生,其中90%的畢業生服務電力行業發展,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站在職業教育轉型發展的歷史新起點,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力工程學院將始終牢記立德樹人初心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著力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全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電力發展。
參考文獻:
[1]水永生,胡月.理工科研究生就業引導策略研究:以廈門大學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2(4).
[2]欒好利.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幾點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3]王云萍,張偉.大學生就業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公關,2023(9).
[4]陳秀瓊,顏慧瓊,林強.高校化工工業分析課程建設方案研究[J].山東化工,2018(10).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