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2023年雙創專項課題“高職藥學類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成因及應對機制研究”(編號:2023-SC-17)
作者簡介:王琪(1994— ),女,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生就業。
摘 要:“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社會對醫療、康養等領域的關注度逐漸提高,行業對醫藥類人才的能力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醫藥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中也面對著更大挑戰。通過分析高職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環境,探討當前高職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成因,提出了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共建就業實訓基地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藥學類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關乎社會發展和大局穩定。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養生,社會對醫藥衛生領域人才專業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此后逐年上升,預計2024年達117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巨大壓力。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型升級,隨著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發展,市場涌現大量新就業領域。傳統的醫藥行業發生巨大變革,電商沖擊著線下藥店,自動化生產線也快速進入藥品生產車間。醫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仍未及時調整,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與社會需求已存在一定的錯位,最終導致畢業生就業難、用人單位招工難等一系列就業結構性矛盾問題出現。
一、高職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環境
(一)大量新就業形態涌現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電子信息技術在不同行業得到深度開發和應用,對傳統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就業形態、就業質量、就業結構發生變化,催生出新一批就業形態,傳統就業崗位面臨巨大的挑戰與調整。一些操作難度較低的工種正逐漸被智能化操作取代,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和智能機器人進入工作崗位,人力價值被大幅削減,大量傳統就業崗位消失。同時,隨著信息化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發展,很多新型工作形態應運而生。一大批新出現的就業崗位對從業人員素質提出新的要求,他們除了要掌握傳統技能,還需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時刻保持較強的競爭力。近年,計算機與醫藥行業的融合也越來越密切,零售藥品機器人、遠程問診、線上藥店已經隨處可見,醫藥行業對新型藥學人才的需求急劇擴大。從業人員除了掌握醫藥學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信息化技術操作能力。
(二)專業素質要求不斷提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后,逐漸將身心健康放在優先地位。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隨著社區醫院的建設普及,全科醫師、藥師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藥學類學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醫藥學知識,才能夠對患者進行更精準的用藥指導。近年,醫藥企業中傳統的醫藥代表正不斷被學術代表所取代,這也意味著新藥推廣對藥品營銷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二、高職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原因
(一)行業結構不斷調整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產業格局面臨巨大調整,醫藥衛生領域也面臨著巨大變革。許多大型制藥企業藥品生產車間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少數人在中控臺操作便可完成生產要求,取代了大量機械式勞動的流水線生產崗位。制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除了藥品生產技術,員工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和生產設備維修養護能力。網上藥店也在逐漸分割傳統零售藥店的市場,對藥學類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創業者除具備藥學服務、藥品營銷技能外,還需掌握一定的電商運營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等。總體來看,醫藥衛生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大批能力素質無法滿足崗位需求的畢業生被擋在門外。
(二)人才培養方案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多套用本科院校的內容,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培養應用型人才效果不佳。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對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變化缺乏動態感知,參與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無法契合行業市場需求。此外,高校人才培養周期較長,行業較大的技術或政策革新往往不能及時落實到教學工作中。缺乏行業動態預警機制也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結構性矛盾凸顯。
(三)專業技能培養不夠
高職院校由于實訓場地不足、教學經費不足等客觀原因,不能保證配備齊全所有教學實訓設備。同時,由于行業中新技術設備的迭代速度快,學校也無法保證設備的及時更新,實訓課程開展受到很大限制,導致有些重要實訓項目無法開展或效果達不到預期。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學習專業技能有較大困難,很少有機會學習新技術、接觸新設備,只能在參加工作后重新學習,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成本和企業人才培養成本,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把握學生在校的成長關鍵期,讓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強化和提升,以便快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三、高職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應對策略
(一)深化校企協同育人
高職院校應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開展協同育人,突出企業在學生培養中的重要地位,鼓勵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完善;建立人才培養預警機制,定期會同合作企業研判人才培養方向,探討學生成長成才路徑,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企業導師制,定期安排企業導師入校開展知識講座,分享工作經驗與學習方法;實施科學的專業考核辦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評,確保學生掌握崗位所需技能。高職院校教師也應定期進入企業參觀培訓、掛職鍛煉,時刻保持對行業發展的敏銳感,收集真實的工作案例,不斷豐富教學材料和資源庫。
(二)共建就業實訓基地
高校要有效利用企業資源,與企業共建校外就業實訓基地。對于校內無法開展的實訓項目,或因實訓設備限制而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的教學項目,高職院校要借助企業平臺開展訓練,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教學環境。高校通過校企結合開展實訓,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逐漸開展課程講授,引入相關理論知識,設計實訓項目,讓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學習,最終掌握崗位所需技能。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既能接觸最新的操作設備,也能學到最新的職業技能,實現技能與崗位需求適配。
(三)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學生因為在校時間較短,公共課和專業課程多,公共基礎課程學習時間有限,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英語交流水平、文學素養等均未能得到有效培養。特別是一些學生,甚至沒有掌握最基本的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高職院校要注重對學生常規技能的培養,真正落實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并對學生結課水準進行客觀有效評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當前,社會考公、考編、提升學歷的熱度很高,畢業生求穩心態明顯,“緩就業”“慢就業”現象突出。一些家長受長期以來的傳統觀念影響,要求子女首選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就業崗位。一些高校在就業指導方面,工作落實不到位,沒有對在校生進行就業觀念方面的有效引導,導致學生面臨畢業時沒有職業目標,或是盲目追求大城市、大平臺、高薪資,或是陷入選擇迷茫,遲遲無法順利就業。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指導與專業發展結合起來,讓學生對行業前景有更清晰的認識,對所學專業產生認同感,從而積極做好能力儲備和求職準備,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醫藥行業對藥學類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應結合辦學實際,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加強校企合作,打通“雙元”育人路徑,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學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參考文獻:
[1]孫競.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及其破解路徑:基于新就業形態的視角[J].教育探索,2022(9).
[2]周麗妲.新就業形態下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路徑[J].黑龍江科學,2023(15).
[3]鮑春雷,陳云,莫榮.數字經濟發展對就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2022(1).
[4]張明廣,茹寧.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供需匹配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8).
[5]莫榮.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2(3).
[6]許濤.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2(4).
[7]林煒,張愛林,陶磊.醫藥衛生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9).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