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成為近日熱詞。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國內(nèi)冰箱、洗衣機、空調(diào)等主要家電品類的保有量已超過30億臺,蘊藏巨大的更新?lián)Q代需求和潛力。然而,舊貨估價過低、新品退貨舊品不還、新品拒絕保價、舊品惡意壓價……有部分消費者在參與以舊換新活動過程中遇到種種痛點和疑問。
“很多家電買的時候是一筆巨款,賣的時候卻感覺‘一文不值。”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原本有一臺用了三年多的55英寸OLED智能電視,購買時的價格約在1萬元,目前各項功能完好,由于喬遷新居希望以舊換新一臺65英寸智能電視,然而在某平臺估價僅35元。陳先生認為,這樣的估價方式未免有些“簡單粗暴”,也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的積極性。
記者發(fā)現(xiàn),舊品抵扣中,空調(diào)估價普遍較高,彩電、洗碗機等大多數(shù)家電估價則偏低。同時,平臺上對“以舊換新”的電視機型,其評估信息的項目分類相當粗糙,主要集中在液晶電視還是老式顯像管電視、屬于什么品牌等。至于使用時長、機身的損耗程度、是否能開機等等,這些一系列評估信息都無須錄入。
北京市隆安(廣州)律師事務所陳昇律師認為,應積極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打通回收堵點,要制定標準解決回收渠道和回收人員混亂的問題,定期發(fā)布廢舊家電的估值參考價信息,規(guī)范回收價格。同時完善新家電退換貨時舊家電的返還或折價機制,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