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林業碳匯賠償司法機制再研究

2024-04-29 00:44:03王江凌鄭文歡
海峽法學 2024年1期

王江凌 鄭文歡

編者按:第三屆東南法治論壇于2023年11月10日在福建龍巖舉行。論壇由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員會和福建省法學會主辦,中共龍巖市委政法委員會和龍巖市法學會承辦,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和閩江學院法學院協辦。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徐顯明出席論壇并作主旨演講。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黃海昆,福建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李建成,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金銀墻,福建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侯建軍出席并致辭。福建政法系統、高校和科研機構共160余人參加論壇。論壇共征集論文1138篇,本刊從獲獎論文中遴選兩篇刊發,以饗讀者。

摘要:為配合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全國各地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能動,在涉林刑事案件中積極引導被告人通過認購林業碳匯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這不僅契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也符合生態案件司法實踐的實際需求。福建法院進一步創新制定《林業碳匯賠償指引》,通過統一損失計量方法,有效助力了森林資源碳匯功能價值實現。但實踐中,仍存在適用案件范圍有限、與量刑關聯度不緊密、林業碳匯購買地方性傾向較強等問題。為在涉林案件中有效貫徹“公正與效率”,筆者試就生態修復內部銜接、刑事規范化量刑、證據效力、履行方式等方面對林業碳匯損失賠償機制提出完善意見,以期實現機制的再升級。

關鍵詞:森林資源破壞 林業碳匯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中圖分類號:D922.6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4-8557202401-0041-10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示:“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簡稱雙碳目標),是我國對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而森林碳庫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對于雙碳目標的實現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省作為全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份,近年來以破壞森林資源為特征的涉林刑事犯罪仍屢見不鮮,2018-2023年以來福建法院受理的一審涉林刑事案件數分別為475件、503件、362件、283件、212件,受理案件數雖然總體呈下降趨勢,但案件絕對量處于相對高位。涉林刑事犯罪不僅造成森林資源權利人的經濟損失,更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公共利益,除需要對被告人課以刑責外,如何有效修復并賠償因森林資源破壞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失,是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面臨的一個難題。近年來,全國各地法院在責令被告人承擔傳統補植復綠生態修復責任的同時,積極探索引導被告人通過自愿認購林業碳匯等方式,對于因破壞森林資源造成的林業碳匯損失進行賠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試從林業碳匯賠償司法機制的實踐現狀出發,對福建高院與福建省林業局于2022年9月共同出臺的《關于在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開展生態修復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工作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林業碳匯賠償指引》)進行評析,分析總結福建法院在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中所面臨的問題,探索構建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司法適用的升級路徑。

一、應然取向: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合理性分析

(一)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司法實踐需要

1.?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創設,即在于通過司法途徑,有效彌補森林資源破壞所導致的碳匯損失,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同時,通過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可以在傳統的林木價值之外,將森林的固碳功能予以特定化、價值化,為森林資源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新路徑,助力“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且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于生態系統自然碳匯功能的經濟、社會、生態價值認識還不到位,保護意識不夠強,在司法案件中適用碳匯賠償,對于提升公眾保護環境公共利益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2.?適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需要

固碳增匯是森林資源生態服務功能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1235條明確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需要賠償相應生態服務功能損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森林資源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森林資源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第1235條的規定確定侵權人承擔的森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應當綜合考慮受損森林資源在調節氣候、固碳增匯、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予以合理認定。《森林資源司法解釋》同時規定當事人請求以認購經核證的林業碳匯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綜合考慮各方當事人意見、不同責任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依法予以準許。因此,實施林業碳匯賠償機制,也是保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落實森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應有之意,讓保護者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者付出相應代價。

3.?提升生態修復資金使用效率的需要

目前環境資源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被告人生態修復資金管理難、使用難問題。根據財務制度規定,法院賬戶無法直接收取被告人繳納的生態修復資金。而生態修復資金如繳納至行政機關財政賬戶,又存在著資金支取及使用程序復雜、法院難以跟蹤等問題,嚴重影響資金使用效率。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可以通過引導被告人直接將生態修復資金購買林業碳匯,實現環境資源審判對林業生態修復資金的專項、高效使用,更好地恢復受損森林生態環境。

4.?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需要

根據“兩高三部”《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以及“兩高”《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試行)》有關規定,涉林刑事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將被告人主動修復受損森林生態環境,作為其真誠悔罪、自愿認罰的表現以及后續量刑的重要考量標準。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為被告人在補植復綠等傳統生態修復方式之外,提供了一個更加高效、直接的賠償森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方式,使被告人可以在法院判決前即完成碳匯賠償,更有利于人民法院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精準量刑。

(二)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司法實踐探索

截至目前,全國多地法院均有開展林業碳匯賠償司法實踐探索。筆者僅選取有代表性的福建省順昌縣人民法院、貴州省雷山縣人民法院、四川省寶興縣人民法院、陜西省安康市鐵路運輸法院、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江西省井崗山市人民法院等6地法院的林業碳匯賠償案例,進行分析。相關法院林業碳匯賠償適用情況見表1。

從表1可知,目前各地法院林業碳匯賠償的實踐模式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在于,目前林業碳匯賠償實踐涉及的案件類型基本為刑事案件,案件被告人通過司法機關釋法引導后主動對森林資源受破壞所產生的碳匯損失進行賠償。個性在于,不同法院在具體進行碳匯損失計量的部門以及碳匯損失賠償金的用途上各有差異,其中碳匯損失的計量部門有林業主管部門、司法鑒定部門以及碳交易部門等,而碳匯損失賠償金的具體用途有認購林業碳匯、植樹造林、補助林農等。上述這些豐富的林業碳匯賠償實踐樣態,為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構建提供了現實基礎,而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也充分說明司法對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具有較強的需求,該機制具有推廣和升級的實踐價值。

二、創新樣本:福建省林業碳匯賠償司法適用樣態分析

福建法院在全國最早開始探索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具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2020年3月,福建省順昌縣人民法院在審理的被告人吳某輝濫伐林木案中,主動對接當地“一元碳匯”項目,全國首創被告人以自愿認購“碳匯”方式賠償生態環境損失。以此為開端,福建省南平、三明、龍巖等地法院分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特點,積極探索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并先后形成了區域內相對統一的做法。福建高院在認真總結各地法院特別是龍巖法院林業碳匯賠償實踐的基礎上,與福建省林業局聯合制定下發《林業碳匯賠償指引》。《林業碳匯賠償指引》包括正文及《福建法院刑事司法林業碳匯損失量計量方法(試行)》(以下簡稱《碳匯損失計量方法》)等3個附件,對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基礎前提、適用范圍、適用條件、工作原則、實施流程、碳匯損失計量方法、碳匯損失賠償方式等主要問題予以明確和細化。與以往的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相比,該《林業碳匯賠償指引》有著以下三個鮮明特點。

(一)統一損失計量方法,兼顧科學性與效益性

在此前福建省三明、南平兩地法院的林業碳匯賠償司法實踐中,未對林業碳匯損失量予以明確,法院以“一口價”的方式對于林業碳匯損失金額進行估算,并用于購買碳匯。該種方式雖然司法成本低,但缺乏科學性、準確性,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林業碳匯賠償司法機制的公信力。但如遵循傳統的委托鑒定方式計量碳匯損失量,花費的金錢、時間等成本較大,又不利于司法機關推廣運用。有鑒于此,福建高院總結提煉龍巖法院實踐做法,與福建省林業局通力合作,結合福建省林業實際狀況及破壞森林資源的主要犯罪類型,參照國家相關林業碳匯方法學,首次為全省林業碳匯損失計量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核算方法。具體的操作上,法院在需要計量林業碳匯損失時,可向當地林業局發出委托函,由林業局委托專業技術人員依據《碳匯損失計量方法》,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犯罪類型、破壞碳庫類型、破壞森林類型、破壞森林資源數量等),根據標準化公式直接計算林業碳匯損失,并以碳匯損失量測算意見書形式反饋法院,作為被告人自愿賠償碳匯損失量的依據,充分發揮了林業主管部門的專業化優勢。整個核算流程簡潔、高效、權威、便利,不產生額外的開支,大幅降低司法成本,有力提升了司法質效,較好地實現公正與效率的“雙贏”目標。

(二)依法設置適用前提,兼顧生態修復與損害賠償

先前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部分案件中,存在以簡單認購林業碳匯代替生態修復的情況,即不引導被告人開展補植復綠等直接生態修復,而僅引導被告人徑行認購林業碳匯。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生態修復責任和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責任之間的關系。事實上,上述兩種責任既有聯系,更有區別,不能完全等同。當違法、犯罪行為造成生態環境受損后,行為人首先應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然后再對受損生態服務功能損失進行賠償,同時生態修復義務的履行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義務的大小。鑒于林業碳匯賠償本質為一種金錢賠償義務,履行上的便利性容易使法院產生越過生態修復而直接適用碳匯賠償機制的沖動。為避免前述情況的出現,《林業碳匯賠償指引》堅持生態修復優先原則,將被告人進行生態修復作為其自愿賠償林業碳匯損失的前提和基礎,即被告人應當優先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后方可進行林業碳匯損失賠償。在生態修復方式上,《林業碳匯賠償指引》優先鼓勵采取原地或異地“補植復綠”的生態修復方式,確實無法補植復綠的,則可采取替代性生態修復方式,防止生態修復義務被“束之高閣”。

(三)提供多種賠償方式,兼顧法條要求及地方需求

在被告人自愿賠償林業碳匯損失的情況下,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碳匯賠償,存在賠償方式上的選擇問題。《森林資源司法解釋》第20條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認購經核證的林業碳匯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與此同時,為更好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服務碳中和目標,福建省多地地方政府自主開發了一些服務于自愿減排的地方性林業碳匯產品,如“一元碳匯”“林業碳票”等,這些地方性林業碳匯產品在本地區具有較好的交易便利性。此外,福建省部分地區林業部門,還可以在國有林場安排專門的場地種植司法碳匯林。為兼顧相關司法解釋要求及地方實踐需求,同時給當事人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林業碳匯賠償指引》提供了折算碳匯損失賠償金并用于營造碳匯林、購買并注銷經核證的林業碳匯、購買并注銷經福建省林業局備案的其他林業碳匯三種路徑,由法院引導被告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路徑。

三、福建省林業碳匯賠償司法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自《林業碳匯賠償指引》下發以來,截至2023年7月,福建法院共適用該機制審結案件37件,實現原地或異地補植復綠1100.77畝,責令被告人繳納生態修復金1205197.71元,引導被告人自愿認購林業碳匯519894.67元,賠償各類林業碳匯損失8963噸。該機制不僅有效助力了對于被破壞森林資源的生態環境修復,也促進了森林資源碳匯功能的價值實現。此外,福建各地法院在《林業碳匯賠償指引》基礎上,仍不斷根據所在地區地點以及個案實際情況,繼續創新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適用。福建高院于2023年初發布了5件林業碳匯損失賠償典型案例,具體案情見表2。

(一)林業碳匯賠償機制適用案件范圍仍比較有限

現有的福建法院林業碳匯賠償機制僅適用于單純的刑事案件,法院均系通過釋明的方式引導被告人自愿賠償因犯罪行為造成的林業碳匯損失。而林業碳匯損失作為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的一種,本應在公益訴訟或生態損害賠償訴訟中適用更為合理,但司法實踐中仍存在一定障礙。首先,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出具的碳匯損失量測算意見書,不屬于委托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也不完全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00條規定的“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專門性問題出具的報告”,更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22條規定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法庭上就專業問題提出的意見”。因此在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中,如被告對碳匯損失量測算意見書不予認可,法院是否能直接適用,還是需要重新對碳匯損失委托鑒定,不無疑問。其次,森林資源的生態服務功能,除了固碳增匯功能外,還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在民事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中,起訴人(原告)可以針對全部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提出訴訟請求。《森林資源解釋》第19條也規定人民法院在確定侵權人承擔的森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時應當綜合考慮受損森林資源各方面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予以合理認定。而目前的《林業碳匯賠償指引》僅限于對林業碳匯損失進行量化計算,如直接將其適用于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又可能客觀上導致對被告其他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責任請求的暫時放棄。

(二)林業碳匯賠償機制與刑事認罪認罰從寬量刑關聯度不夠緊密

目前,“兩高三部”《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兩高”《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試行)》亦僅規定了被告人“悔罪表現”“賠償諒解”等情節,在認罪認罰適用中可以減少基準刑的幅度。剛剛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然明確將補種樹木、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等生態修復行為列入從寬處理的情形,但仍未明確不同從寬處理情形的幅度。以往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將被告人賠償森林資源權利人經濟損失、自愿承擔對受損森林進行補植復綠的生態修復責任作為其“賠償諒解”“悔罪表現”情節酌情從輕處罰。在林業碳匯損失賠償制度適用后,則出現“經濟損失直接賠償—生態修復—林業碳匯損失賠償”三重梯次的“認罰”表現。但目前涉林刑事司法實踐中,如何根據被告人不同悔罪情節對其進行梯度性的規范化從輕量刑,尚未建立明確的認定標準和從輕機制,將導致相關案件的裁判不統一,進而影響被告人履行生態修復義務的積極性。

(三)對認購林業碳匯的科學處分存在不足

林業碳匯損失賠償制度的邏輯根本,就是通過引導當事人賠償、抵消其違法、犯罪行為造成的林業碳匯損失。因此,《林業碳匯賠償指引》明確規定,被告人不論是購買經核證的林業碳匯,還是經福建省林業局備案的其他林業碳匯,均應在購買后即辦理注銷手續,以完成對其犯罪行為造成碳損失的賠償。但實踐中,個別地方法院與檢察機關、行政機關共同建立“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引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自愿購買碳匯產品,替代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并將購買的碳匯交付該公益賬戶,助力在當地社會范圍內實現“碳中和”目標。該項機制初衷并無不當,但從法理上分析,交付公益賬戶的碳匯產品,應已經用于抵消違法、犯罪行為造成的碳匯損失,故如再用于社會活動項目碳中和(如大型會議),則將事實上出現“一物兩用”的情況。

(四)在林業碳匯賠償方式選擇上存在較強地方性傾向

雖然《林業碳匯賠償指引》提供了三種賠償途徑,但在實際選擇時,被告人并不完全具有自主權。為確保最大限度保護本地生態環境,支持本地碳匯產品,法院在實踐中,往往會引導當事人盡量選擇對當地最為有利的賠償方式,確保碳匯賠償資金不發生“外溢”。雖然必須強調修復地點與侵權地點間的關聯性,以實現同一生態系統下的生態功能恢復,但有些地方在當地沒有經核證的林業碳匯項目的情況下,法院往往引導當事人購買并注銷地方碳匯產品或折價種植碳匯林。這種實踐傾向,雖然在短期內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本地森林資源,支持本地林業碳匯項目建設,但未能充分尊重被告人自主選擇意愿,而且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統一的經核證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及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發展、壯大。

四、深化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展望

為了在環境資源審判中更好地貫徹“公正與效率”主題,服務森林資源保護和雙碳目標,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現有林業碳匯賠償機制進一步予以完善。

(一)繼續強化生態修復的優先性

鑒于我國現在正確立的救濟方式的中心主要是放在修復責任而非賠償責任,故仍需要堅持森林生態環境損害生態修復優先原則,進一步發展森林生態修復的模式,在受損生態環境無法修復或部分無法修復的情況下,應考慮對于無法修復的部分進行替代性修復。而這種替代性修復應當是原地行為類替代修復優先,如在受損生態環境當地通過土壤改良、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式進行替代性修復。如無法在原地開展替代性修復,應考慮異地進行同質恢復,如異地開展補植復綠,則這種異地應當盡量靠近受損生態環境所在地。

(二)科學優化補植復綠與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銜接

現行司法實踐中,開展森林生態修復最主要的方式為補植復綠。《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74條規定違法行為造成林木損壞的,應補種毀壞株數1倍以上3倍以下的樹木,并處毀壞林木價值5倍以下的罰款。福建高院在《關于在辦理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件中健全和完善生態修復工作的實施意見》中,亦規定根據不同的涉林犯罪行為,進行不同多倍數的補植復綠。這種多倍數補植復綠,除了有考慮樹木成活概率的因素外,客觀上也暗含著幼樹與成樹間生態服務功能差異的考量,屬于一種樸素的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概念。林業碳匯賠償屬于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的一部分,故如在同時進行補植復綠及林業碳匯賠償的情況下,應更加科學確定補植復綠的方案,更好地實現補植復綠與林業碳匯賠償之間的銜接。

(三)完善涉林刑事犯罪規范化量刑

科學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結合被告人自愿生態修復、林業碳匯賠償的情形,在涉林刑事犯罪中構建分層次規范化的量刑,引導被告人自愿承擔更多的生態民事賠償義務,恢復被損壞的森林生態環境。同時,在量刑時也要充分考慮被告人的經濟能力、主觀認識,避免簡單地以賠償金額(含修復費用)等同于認罪態度,造成社會公眾對于林業碳匯賠償就是“花錢買刑”的錯誤印象。

(四)明確量化計算結果證據效力

對林業局工作人員運用《碳匯損失計量方法》作出的碳匯損失量測算意見書的法律性質予以明確,該測算意見經當事人質證后,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如有當事人對計量結果存在異議的,則其負有進一步的舉證責任,可以通過申請鑒定等方式進行舉證。最終是否采納碳匯損失量測算意見書,由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綜合判斷決定。

(五)創新林業碳匯賠償履行方式

在現有折算碳匯損失賠償金并用于營造碳匯林、購買并注銷經核證的林業碳匯、購買并注銷經福建省林業局備案的其他林業碳匯三種方式基礎上,貫徹落實《森林資源司法解釋》第21條規定,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及侵權人個人情況,積極探索創新林業碳匯的賠償方式。同時,我國“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碳匯市場交易機制的體系化建設,也是“認購碳匯”真正的全面適用、實現替代性修復的必不可少的政策環境和外部條件,故司法部門可與碳匯交易部門加強協作,科學設計司法購碳及注銷流程,完善林業碳匯賠償執行措施,進一步便利林業碳匯賠償履行的同時,助力我國碳匯市場建設。司法能動協調需要進一步加強,促成行政機關間對于特定案件的處理方案達成一致,破解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

(六)實現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損失全面賠償

在現有林業碳匯損失量化計算基礎上,探索建立對森林其他生態服務功能損失量化計算模型,最終實現對包括碳匯損失在內的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損失全面量化計算。同時,與公安、檢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密切合作,將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機制,從涉林刑事案件被告人自愿賠償,逐步拓展到公益訴訟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甚至懲罰性賠償領域,實現涉林違法、犯罪的侵權人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賠償機制的全覆蓋,真正服務于以懲罰侵權人對公共環境的破壞與修復的目的。

五、結語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以及人民群眾美好生態環境需求的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損害需得到完整賠償的理念也將在司法實踐中得到進一步貫徹。林業碳匯賠償司法機制不僅讓森林資源的破壞者付出相應代價,也讓森林資源的保護者獲得合理回報,要讓該機制妥善發揮應有作用從而更好服務保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仍需要包括法院在內的司法機關不斷在實踐中繼續創新、完善該機制,以期推動生態環境司法的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 黄色片中文字幕|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午夜色综合| 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人人艹人人爽|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综合专区| 看国产一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精品视频网| 午夜不卡视频|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国产精品黄色片|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a欧美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婷婷色婷婷|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综合片| 91色在线观看| 91无码网站|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国产91麻豆视频|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精品浪潮Av| 成人亚洲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新AV天堂|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亚洲天堂久久|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成年人国产网站| 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精品国产自|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干中文字幕|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