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西南交通大學)
當前,城市建設已經從大規模快速發展進入精細更新的階段[1]。本文對成都市玉林東路的文化、功能、公共空間以及街區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城市更新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初步探討了如何提升街道功能定位、優化街道空間、改善街道交通環境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對成都街區更新改造進行科學定位與有效發展,使街道空間真正地融合在都市空間與公眾生活之中,可促進我國城市街道空間整體的可持續性發展。
以人為本原則是街區更新改造最基本的價值遵循。明確街區更新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人而服務,在改造過程中應當體現人性關懷,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作用,從而為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在街區改造過程中,不能只追求感官體驗,還要從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理和心理特點等角度進行分析,使改造更貼近人的需求[2]。
街區的發展是可持續性的,它的形態是不同時代不同思想下的產物。街區的更新不是推翻過去,而是在尊重時代發展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活力,讓街區本身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街區建設中,整體的街區風貌是街區形象的第一感知。在街區改造過程中,需要統一調整街區的新老風格,推進傳統風貌與現代美學的融合。對一些歷史建筑和具有文化特色的街區,還要保留其獨特的風格,可進行局部更新。
場景是蘊含著一定文化價值取向的空間及設施的集合。在街區改造過程中,通過在街區內植入創意的空間場所,可豐富人們的生活體驗,從而構建起新經濟消費、休閑生活、文化體驗等多元場景。
玉林片區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是老成都人生活方式的代表,市井氣息非常濃厚。玉林片區位于成都一環和二環之間,大體上是由一環路南三段、二環高架路、高新大道永豐路和人民南路所包圍的區域。片區聚集了許多飯店以及各類茶館、咖啡館、小酒吧等,是典型的特色開放街區[3]。
玉林東路是玉林片區里的一條街道,承擔著玉林片區的部分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街道的兩側由各式各樣的商鋪組成(見圖1)。

圖1 玉林片區和玉林東路區位圖(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3.2.1 街區缺乏整體性規劃
玉林東路街區缺少整體規劃,對玉林東路的建設只停留在商業規劃,對街區的景觀品質、區域業態等采用比較粗的線條,造成玉林東路街區定位不清、房子年久失修、設備老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使玉林東路街區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3.2.2 忽視街區文化內涵
玉林東路街區建設起初只是為了滿足一般性的大眾文化需求,對街區本身甚至玉林片區整體的民俗風情一直處于忽視狀態。由于缺少對玉林文化的回應與表達,造成玉林東路街區內文化氛圍缺失,街區特色不明顯。
3.2.3 公共配套設施和服務不夠完善
玉林東路街區周邊環境存在“臟、亂、差”的現象,部分設施布局不夠合理,服務水平不高。在街區改造前,違搭亂建較多,占據大量街區公共活動空間,居民可利用的公共活動空間被壓縮。停車位數量不足也是玉林東路街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3.2.4 街區后續管理未及時跟上
玉林片區建筑多建設于20世紀80年代,由于建造時的建設標準低以及自然老化等因素,街區內建筑設施、道路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但是街區的建設與管理并沒有及時跟進,致使繁華的街區開始變得老舊、破敗。
在玉林東路街區改造過程中,注重完善街區功能,盡可能減少拆除和新建工程,最大化提升片區環境品質。增加1.5m非機動車道,釋放更多的公共休憩空間,以街道家具烘托商業氛圍,以街區場景營造帶動商業繁榮。道路更新設計后,考慮到人流量的增大,設置休憩座椅以及安全的等待空間。一排排供來往行人稍作休憩的座椅長凳、一個個共享單車存放處的“小茶幾”,這些巧妙構思,無不體現出設計的“以人為本”理念[4],外觀漂亮固然重要,突顯實用性和功能性才能保證空間設計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玉林東路街區整體的色彩以米色、磚紅為主,營造活躍明快氛圍,整體簡潔大氣。在整個街區中,店鋪設計和景觀設計最能體現整個街區的文化表達。所以,在店鋪設計上,力求在店鋪主體造型以及店前景觀設計整體風貌保持協調的基礎上,增加創意元素,吸引活力。玉林東路整體的景觀設計也體現出一體化設計思路。從立面到地面,玉林東路都煥然一新。街區井蓋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街道兩旁的植物原型,各方面都在呼應街道的主題。
玉林東路全長800m,大約有150 處商鋪。鼓勵商家及個人自主利用街區的“邊角料”建設規模雖小但點位很多的公共停車場或臨時停車場地;鼓勵利用周邊的公共綠地、休閑廣場等地下空間,緩解玉林東路的停車壓力,有效減少“亂停亂放”現象的發生。
為了保障玉林東路業態活力的穩定性,必須加強管理。一方面要加強街區治安管控力度,提升消費者的安全感,保障環境整潔有序、食品安全衛生等。另一方面要具有便民性,進一步優化玉林東路的業態環境,激發商鋪經營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采用精細化服務管理以及專業化指導,推進建立街區共發展計劃,調動街區產權業主和商戶主動參與業態調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通過業態升級提升玉林東路的整體品質,探索出一條城市中心城區老舊街區有機更新的新方法、新路徑(見圖2)。

圖2 玉林東路街區實景圖(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立面改造和場景植入,對玉林東路150 家商鋪立面進行改造提升,重塑街區空間,讓街區重新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對道路、景觀、綠化等也進行改造提升,提高了街區的顏值與質感,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
街區風貌優化之后,吸引了成都當地年輕人回到玉林工作,外地的年輕人到玉林創業、旅游甚至居住?,F在的消費者不再只滿足于吃喝玩樂,他們開始追求一定的精神需求。而玉林東街特色的休息和文創空間,可以讓游客在街上逗留,提升參與感和體驗感。人流增多后,商家生意更加興隆,經營收入也增加了。
打造街區IP“安逸貓”形象及系列主題活動,街區定期與藝術家合作,彰顯玉林街區文化內涵,打造最新街區形象。有機更新沿街建筑立面,個性化提升沿街店鋪裝飾,強化街區人文和景觀特色。
整體升級玉林東路綠化景觀。樹木更精致;盆栽更具有設計感;居民樓陽臺的綠植更加整齊、美觀、有品位;地面、墻面、街角的植物景觀給人更多的驚喜。
經過全面的升級改造之后,玉林東路經歷了一次華麗的變革,現已成為一個融合了老成都的生活方式、文藝氛圍、國家時尚潮流以及網紅熱門IP打卡功能的現代化街區。通過增強空間屬性,將其塑造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社區,從而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
在玉林東路的改造過程中,通過對建筑風貌、文化場景構成、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后期的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創造街區商業價值的同時還充分挖掘出街區的藝術價值。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城市的商業消費空間急劇擴張,城市歷史文化空間不斷被高樓大廈占據,而通過地域性街區的有機更新,將地域性的人文歷史與商業消費進行空間整合,在豐富消費體驗感的同時,賦予街區新的活力[5]。
玉林東路的街區改造不像其他街區表面化的改造,而是在充分考慮人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讓文化和歷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空間,真正達到了文化延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