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梅,胡沖,2a,蒲婧哲,2,陳靈麗,2,楊建波,2,3,張亞中,2*,張文娟
1.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 藥品檢驗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中藥質量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51;3.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2629
黃精是一種藥食同源的中藥資源[1-2],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3]、降血糖、調血脂[4-5]、抗腫瘤[6-7]、抗菌[8]、抗病毒[9]等藥理作用,其在新藥研制和保健品開發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黃精種質資源多樣,有黃精屬植物30 余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 年版規定藥用黃精的基原為百合科植物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Delar.ex Redoute、多花黃精P.cyrtonemaHua 和滇黃精P.kingianumColl.et Hemsl的干燥根莖[10]。然而,歷代本草記載的藥用黃精來源包括多種黃精屬植物的根狀莖,湖北黃精P.zanlanscianensePamp 作為民間習用中藥,也被記載在本草典籍中[11]。湖北黃精的根莖具有潤肺滋陰、補脾益腎之功效,可用于治療體虛乏力、心悸氣短、肺燥干咳、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因此,市場上將湖北黃精的干燥根莖混淆為黃精的現象較為普遍。而摻假手段也并非完全替代使用,而是在黃精基原藥材中摻有少量的湖北黃精或者其他黃精。現有技術仍無法解決此類摻假的定量檢測問題。
形態學特征是進行黃精基原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黃精根莖為結節狀或連珠狀膨大,但由于生長環境、氣候條件、土壤養分及生長年限等因素的影響,即使同一種黃精生長在不同地區其形態特征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形態鑒別的手段往往缺乏準確性。此外,黃精屬植物的顯微特征及化學成分相似度極高,這使黃精屬植物的物種判別缺乏特異性。
鑒于黃精屬植物形態特征鑒別的局限性,分子鑒定技術被用于黃精屬植物的親緣關系研究、種質資源鑒別和遺傳多樣性分析[12-16]。其中鎖核酸(LNA)-TaqMan 探針是在TaqMan 探針的基礎上選擇性對探針中的部分堿基修飾成LNA 堿基,修飾后的核糖2′-O位和4′-C位通過不同的縮水作用形成氧亞甲基橋、硫亞甲基橋或胺亞甲基橋[17-18],并連接成環形,以此提高探針與目標序列之間的親和力、特異性和靈敏度的方法[19-20],是目前公認的用于基因表達水平分析的重要方法,在生物醫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1-25]。本研究應用LNA-TaqMan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藥用黃精中湖北黃精的摻偽比例,建立相關的摻偽檢測方法,為黃精的質量監管和研究提供參考。
Xinyi-48 型高通量組織研磨儀(寧波新藝超聲設備有限公司);HC-2066 型高速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C1000 Thermal Cycler CFX96 型熒光定量PCR 儀、CXF96 Optics ModuleI型凝膠成像儀、164-5050 型基礎電泳儀、170-4486型水平電泳槽均購于伯樂生命醫學產品(上海)有限公司;ME204 型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NanoDrop One型超微量分光光度計(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
植物基因組DNA 提取試劑盒 [天根生化科技(北 京)有 限公 司];2×M5 Super FastTaqPCR MasterMix(北京聚合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xTaq? Version 2.0、瓊脂糖均購于寶日醫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4S GelRed 核酸染料、DL2000 DNA Marker、引物均購于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Delar.ex Redoute、多花黃精P.cyrtonemaHua、滇黃精P.kingianumColl.et Hemsl.、湖北黃精P.zanlanscianensePamp.共計34 份樣品由安徽中醫藥大學楊青山副教授鑒定其基原。樣品保存于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黃精樣品信息
從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數據庫(https://www.ncbi.nlm.nih.gov/)中下載多花黃精、黃精、滇黃精、湖北黃精的trnC-petN序列,通過序列比對分析,以101 位的胞嘧啶(C)>腺嘌呤(A)突變作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結合Beacon Designer 8 軟件分析并獲得湖北黃精特異性探針。探針經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純化,5'端標記熒光素基團FAM,3'端標記非熒光素猝滅基團BHQ1,序列為5'-FAM-attttGatAacAcaTggc-BHQ1-3'(小寫字母表示LNA 修飾堿基)。同時利用Primer 3.0 軟件設計湖北黃精特異性引物對,通過NCBI 數據庫進行BLAST 同源性比對驗證后,由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為Forward Primer:5'-CAGAGGCAA AGGACTAAG-3';Reverse Primer:5'-TCCCTATTG ATACCGATTTG-3'。
取根莖或葉片樣品,用75%乙醇1 mL、滅菌超純水清洗,吸干表面水分,新鮮樣品置40 ℃烘箱中低溫烘干水分,取約0.1 g,置球磨儀中研磨成細粉。稱取20 mg,置1.5 mL 離心管中,用植物基因組DNA 提取試劑盒進行核酸提取,獲得DNA 模板,利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測量模板DNA 濃度及純度,-20 ℃保存備用。
選取湖北黃精、多花黃精、黃精、滇黃精樣品各2批,對實時熒光定量PCR條件進行優化,總反應體積為20 μL,包括PCR 反應混合液(2×)10 μL、上下游引物及探針(10 μmol·L-1)、模板DNA 1 μL。分別對體系中引物及探針的濃度及退火溫度(Tm)進行反應條件優化,篩選出最佳組合條件。其中引物濃度為0.1~1.0 μmol·L-1、探針濃度為0.1~0.5 μmol·L-1,兩者濃度配比篩選出最佳濃度組合;Tm值為52~62 ℃,進行梯度擴增,根據實時熒光定量PCR 擴增曲線臨界循環數(Ct)值及擴增曲線形狀篩選并確定最佳Tm。
用2.1項下實時熒光定量PCR引物及探針對表1中湖北黃精、黃精、多花黃精、滇黃精進行擴增反應,以無菌超純水為空白對照,檢驗引物及探針的專屬性。
用2.1 項下實時熒光定量PCR 探針及引物對不同產地和來源的10 批湖北黃精進行測試,檢驗反應體系的適用性。
對同一樣品(編號:HBHJ-01)重復測定3 次,每次試驗記錄Ct值,分析組內Ct值變異系數,檢測方法的重復性。同時平行測定同一批次湖北黃精(編號:HBHJ-01)樣品5 份,標記1~5,記錄Ct值,分析組內Ct值變異系數,進行方法精密度考察。
分別取湖北黃精(編號:HBHJ-01)與多花黃精(DHHJ-01)細粉,按照表2 混合成不同摻偽比例樣品,利用優化后的PCR 擴增條件進行擴增,記錄不同濃度下擴增曲線Ct值大小,鑒于PCR 呈指數擴增,達到閾值時的擴增輪數為Ct值:標準品(S)與供試品(T)的Ct值之差用ΔCt表示,則樣品中的目的DNA 所占比例可用2-ΔCt×100%表示,計算值與期望值比例的百分比作為回收率。本研究中S 為湖北黃精,T為不同摻偽比例樣品。

表2 湖北黃精和多花黃精摻偽比例
以湖北黃精DNA 作為模板,選擇以引物濃度為0.4 μmol·L-1,探針濃度分別為0.10、0.20、0.30、0.40、0.45、0.50 μmol·L-1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并記錄擴增曲線Ct值,結果顯示探針終濃度為0.3 μmol·L-1時Ct值最小,且可獲得典型的S 形擴增曲線;選擇探針濃度為0.3 μmol·L-1,引物濃度分別為0.1、0.2、0.3、0.4、0.5、0.6、0.7、0.8、0.9、1.0 μmol·L-1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并記錄擴增曲線Ct值,結果顯示引物終濃度為0.4 μmol·L-1時Ct值最小。綜上所述,選探針終濃度為0.3 μmol·L-1、引物終濃度為0.4 μmol·L-1為最佳組合濃度。
梯度擴增結果表明,當退火溫度高于62 ℃時,定量PCR 擴增曲線平坦,未出現典型的S 形擴增曲線;退火溫度為58~60 ℃時,均可獲得較好的擴增曲線,且58 ℃時曲線線形最好;溫度低于58 ℃時,出現非特異性擴增。因此,最終確定退火溫度為58 ℃。
優化后的反應總體系為20 μL,其中包括Premix ExTaq(2×)10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L-1)各0.4 μL、LNA-TaqMan探針(20 μmol·L-1)0.3 μL、模板DNA 2 μL、無菌超純水補足。反應程序為94 ℃預變性3 min;94 ℃ 10 s,58 ℃ 20 s,72 ℃30 s,共進行40個循環。
對表1中湖北黃精、黃精、多花黃精、滇黃精進行擴增反應結果表明,僅湖北黃精的DNA 有典型的S 形擴增曲線,而黃精、多花黃精、滇黃精的DNA均未出現擴增現象,表明引物和探針有較好的專屬性。不同種黃精部分樣品的典型擴增曲線見圖1。

圖1 不同種黃精部分樣品的實時熒光定量PCR典型擴增曲線
取不同產地和來源的10 批湖北黃精按照上述體系測定。結果顯示,所有湖北黃精樣品均為陽性擴增,樣品Ct值為20.380~22.454(表3),均值為21.502,SD為0.66,表明方法有較好的適用性。

表3 不同種黃精部分樣品的熒光定量PCR適用性實驗Ct值(n=3)
按照上述體系重復測定同一樣品3 次,結果顯示,Ct值分別為20.380、21.013、21.628,均值為21.007,SD 為0.62,組內Ct值變異系數為0.30。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較好。同時,同一批的5 份湖北黃精樣品Ct值分別為20.931、21.638、22.070、22.454、21.332,平均Ct值為21.685,組內Ct值變異系數為0.28。表明該方法精密度較好。
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經過上述體系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 擴增后,經ΔCt值計算得到的相應的混合樣品摻偽比例見表4。計算所得摻偽比例與實際湖北黃精含有量相近,回收率為80.72%~126.13%。結果顯示,該方法在湖北黃精摻偽1%時,仍可穩定檢出。

表4 不同比例混合黃精樣品的摻偽程度檢測結果
黃精作為藥食同源的中藥資源,市場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廣闊。目前藥用黃精的鑒別方法主要是化學成分研究,而黃精塊莖作為其藥食同源的主要部位,均為結節狀或連珠狀膨大,其顯微特征也極為相似,成分相似度極高,傳統鑒定方法容易受人為或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建立一種能夠快速、準確的藥用黃精摻偽定量檢測方法尤為重要。
隨著中藥檢測技術的發展與檢測要求的提高,分子鑒定方法在中藥鑒定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多。目前,運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及數字化PCR(dPCR)技術可以實現對檢測成分的相對定量甚至絕對定量[26-27]。其中實時熒光定量PCR 具有高效率、高靈敏度、重復度好的優點,目前是公認的用于基因表達水平分析的重要方法[28-29],已經開始逐步運用于藥品檢驗領域[30-31]。但在藥用黃精真偽性鑒定上并無相關報道。
本研究利用基于LNA-TaqMan 探針的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實現對藥用黃精摻偽湖北黃精的相對定量檢測,利用湖北黃精與藥用黃精葉綠體DNA 中trnC-petN基因間隔區序列差異設計特異性引物及LNA-TaqMan 探針,建立了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湖北黃精摻偽比例的方法。該方法相較于傳統的熒光定量方法,引入了新型的核酸類似物LNA。利用設計的引物及探針測定不同混合比例湖北黃精摻偽樣品,得到Ct值,通過樣品與湖北黃精陽性擴增樣品間ΔCt值計算,即可檢測湖北黃精摻偽程度,在湖北黃精摻偽1%時仍可穩定檢出,無需進行酶切或者電泳,極大減少了檢驗工作量,同時提高檢測的準確度,縮短了檢測時間,解決了化學檢測手段難以鑒定摻偽比例的難題。本研究的方法能將湖北黃精與藥用黃精有效區分,可為湖北黃精摻偽藥用黃精定量檢測提供參考。
[利益沖突]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