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

隨著科技發展,尤其是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式、交互化發展,掀起的集成式創新引發了一場浩蕩的數智化革新。數智化正成為推動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領域。當前,國家文化安全面臨著外部威脅和內部隱患方面的諸多挑戰。鑒于此,我們應在認識維護文化安全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在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數智賦能國家文化安全能力提升的認識,并從數智化催生新的國家文化安全形態視角探尋文化安全的數智化治理路徑。
運用數智化技術提升文化安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提高運用科學技術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不斷增強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這些要求具體體現到國家文化安全治理領域就是必須實現國家文化安全治理決策的數智化。
根據數智化的本質和特征,對國家文化安全能力建設進行數智化變革的核心是從過去的國家文化安全小“數”,轉變為現在的國家文化安全大“數”,再進階至面向未來的國家文化安全智“數”,從而推動國家文化安全能力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建設的深度融合。
因此,運用數智化技術提升相關主體國家文化安全治理能力有其必要性。以轉變國家文化安全治理觀念為引領、以發展數字技術為關鍵抓手、以國家數字化建設為基礎、以數字化推進國家安全治理為契機,匯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核心技術,打通國家文化安全部門、層級之間的信息孤島及數據壁壘,邁步跨入數字國家為基本特征的“國家文化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發展階段,形成數智治理的新理念并構建數智治理的新模式。
數智化能夠助推國家文化安全工作中的統籌和協調。數字作為要素資源,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聯結性、傳播性,數智技術通過數據信息的可視化和標準化,實現信息情報的集中整合和點對點輸送,將“信息孤島”變為“信息通衢”,有利于促進國家文化安全工作中的跨領域、跨地區、跨層次、跨部門協同共治,從而實現國家文化安全工作中的集中統一、科學謀劃、統分結合與協調行動。
數智化極大提高國家文化安全態勢感知能力。防范化解國家文化安全風險要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報告、早處置、早解決”“關口前移、預防為主”,唯有這樣,才能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處置于未萌,始終掌握戰略主動。因此,態勢感知和及時的文化安全風險預測預警是防范化解國家文化安全風險的重點。在數智時代,通過國家文化安全數據信息的全面獲取以及對國家文化安全數據信息事實的分析與邏輯推理,從而實現對國家文化安全風險的來源識別、性質判斷、原因分析和趨勢預測,極大提高了國家安全態勢感知能力。
數智化促進國家安全工作的精準化與智能化。首先,數智化發展為國家文化安全決策提供信息情報指導,通過數據的全面獲取,實現對數據事實的分析與邏輯推理獲取情報,為國家文化安全決策提供情報參考,為防范和化解危害國家文化安全的風險提供情報支持,推動國家文化安全決策科學化。其次,“摸清底數”是準確識別國家文化安全風險、精準施策的首要環節。數智化有助于準確識別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和風險,有助于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精準施策。最后,數智化使國家文化安全工作變得更加智能,數智化作用下的智能識別、實時跟蹤在國家文化安全風險辨識和動態智能防控方面更勝一籌,便于動態智能地防范化解國家文化安全風險。
以技術生態視角審視國家文化安全問題
2023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第五十二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0.79億,這充分說明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網絡大國。網絡科技的劃時代發展同樣會在文化領域內引發相應的變革,進而演變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機遇力量,有助于促進文化安全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引導文化安全信息傳播方式的劃時代變革。
大數據資源與國家文化安全各領域呈現交織疊加特性,時刻影響著國家文化安全的要素重組、結構重塑、格局重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大數據變革對國家文化安全帶來的影響,以技術生態視角去審視國家文化安全問題,提高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大數據技術變革與應用能力。
數智化催生新的國家文化安全形態。當數智化改變人類文化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存在形態時,也深刻地改變了社會文化生態,引發了新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催生了數智文化安全。在數智文化安全中,核心文化安全、基礎文化安全、相關文化安全等相互交叉、相互疊加、互相建構,形成復雜的數智文化安全生態系統。隨著國家數智化戰略的推進,數智安全風險加劇,數智文化安全將成為國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形態。
數智文化產業已成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主陣地。數智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托數智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是基于數智技術產生的文化產業新業態,涵蓋了網絡游戲、網絡文化、數智文化裝備等多個領域。近年來,文化產業中與數智技術和互聯網密切相關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是文化產業整體增速的兩倍以上,成為領跑文化產業的引擎。數智文化產業已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導形態,是當前文化創新的動力之源,是大眾文化消費的主流形態,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主陣地。
數智化戰略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策略
文化的繁盛可以極大地提高國家的整體安全度,文化安全之于國家安全具有特殊的意義。數智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主要形態,與國家經濟發展、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密切相關,成為新時代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之一。
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互聯網文化傳播輿情監測。在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途徑的融媒體時代,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文化傳播安全方面的數據采集和監控,提煉各類數據中蘊含的敏感信息和危險信息,從中發現潛在威脅;基于大數據技術建立精準的文化輿情安全預測模型,對搜集和監測的各類數據進行實時分析,預測輿情可能發生的概率和影響范圍;建立科學合理的網絡文化安全應急預案進行事前防范,將網絡負面輿情帶來的影響、危害及損失降到最低,從而更好地保障文化傳播安全。
增強技術規制,以社會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文化價值在技術的遮蔽下隱而不宣,技術轉移了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傳播場域。要改進算法推薦機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攝智能算法之“魂”;堅持政企合力共治,推動發展與監管兩手并重,相應地進行底線監管,強化對智能算法等技術發展的監督與問責。
數智文化產業發展要加強科技創新。一方面,發展數智文化產業要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創新、關鍵技術創新和一些核心技術應用,要推動創新成果與文化產業的有機結合,促進數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提升數智文化安全保障能力和風險防范水平。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數智文化安全保障體系,加強數智化治理與治理的數智化,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于文化治理,構建良好的數智文化。
推進相關制度供給,建立健全“智能向善”的制度規約。從目前來看,我國網絡安全法在應對文化安全威脅上仍以健全、保障和規范網絡秩序為重點。第一,應確立以維護網絡空間文化主權為核心的網絡文化安全治理基本原則,引領我國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以及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共同體。第二,應健全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的主體機制,明確政府、社會組織、網絡企業等主體的權責,并形成各方主體間相互監督、相互協作的機制。第三,應健全網絡文化內容治理機制,構建透明化、科學化的網絡文化內容治理規則。
數智化是21世紀重大變革之一,圍繞數智化展開的競爭將成為未來主要的國際競爭。洶涌的數智化浪潮下,我們既要把握發展機遇,促進數智文化產業發展,又要保持客觀理性,正確研判國際國內安全形勢,充分利用科技促進文化數智化發展,并使國家文化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設立,是我國促進科技創新、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重大決策,對推進文化數智化戰略的實施同樣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