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松
早晨著急上學,如果遇到堵車,會讓人心急火燎卻毫無辦法。如果有能飛起來的車,是不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孩子把“空中飛車”作為對未來的憧憬畫在科幻畫中,而現在,這一愿景正逐步實現。
人類交通領域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從“一維線性”(以京杭大運河為標志)到“二維平面”(以公路網為標志),再到“三維立體”(以低空飛行為標志),交通領域正面臨著第四次技術革命。
早在20世紀中后期,歐洲“空客”等公司就開始嘗試利用傳統直升機實現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但受限于飛行載具運行成本、安全性和噪聲等問題而未能廣泛普及。近年來,以電動垂直起降eVTOL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航空器為代表的新型通用航空器的快速發展,為實現UAM創造了新的可能。
什么是eVTOL航空器?
通俗地理解,eVTOL 航空器就是電動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飛機。此類航空器的特點是采用電動驅動系統,不依賴于傳統燃油動力,通過旋轉翼或推進器產生升力和推力,使其能夠在垂直方向起降,并在水平方向飛行。
載人級eVTOL航空器最常見的構型有多旋翼、復合翼和傾轉旋翼。
多旋翼:沒有機翼,整個飛行階段完全依賴多個旋翼的動力輸出提供升力和前行動力,飛行速度低,飛行航程有限,巡航時速也較低,商業應用場景主要停留在特定場景和低空旅游。
復合翼:從升到推有兩套動力系統,垂直起降時一部分旋翼提供升力,巡航時另一部分旋翼提供拉力,垂直升力系統在巡航階段會閑置,使用的電機數量較多,載重比低,相對成本也較高。
傾轉旋翼:結合了多旋翼和復合翼的功能,旋翼既提供升力也提供巡航推力,動力單元可復用,飛行速度快,載重比高,整機性價比高,而且適航條款比較清晰,具有較好的運營經濟性,在未來商業場景中更有優勢。
Q:eVTOL 航空器就是飛行汽車嗎?
A:與飛行汽車(Flying Car)相比,eVTOL 航空器僅有飛行功能,不涉及地面行駛功能。
Q:eVTOL 航空器屬于無人機嗎?
A:沒有人參與駕駛的eVTOL航空器歸屬于無人駕駛航空器(簡稱無人機UAV)范疇。目前也有有人駕駛eVTOL航空器。
平價打“飛的”
eVTOL航空器作為新一代航空革命性飛行器,由于智能技術應用、起降方便、電氣化、低噪聲、低排放、巡航效率高、保障要求低、更加便捷安全等優勢,在城市內部、城郊及城際范圍內進行空中交通運輸作業,能夠無縫銜接城市地面公共交通與軌道交通,可取代直升機大部分用途,拓展低空旅游、空中物流、消防救援、醫療救助等更多應用場景。但在眾多用途中,最受關注的依然是eVTOL航空器作為“空中的士”的城市通勤功能。目前全球多家eVTOL航空器企業陸續宣布,平價打“飛的”時代有望到來,未來短程空中出行或與坐出租車一樣方便,可把2~3小時的車程時間縮短至30分鐘左右。
要想實現這些目標,有兩個重點問題——安全性和價格。
高安全:最新民航相關規章要求eVTOL航空器在城市人群密集區應用場景按民航客機安全性標準設計,目標是每十億飛行小時才允許出現一次災難性事故,比直升機高3個數量級。
低成本:在制造及運營成本等方面,相比維修、保養、制造成本都非常高的直升機,eVTOL航空器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它更簡單,機械結構大幅簡化,后續的維護保養成本也隨之降低。另外,在綜合成本、性價比、乘坐體驗、對起降場地的要求等方面,eVTOL航空器的表現也更為出色,且純電力驅動也使得它能更好地實現低噪聲和零碳排放。
關鍵研發技術
城市空中交通UAM運營場景高度電動化、高度自動化、極高安全性的特征,對eVTOL航空器的巡航速度、續航里程、座位數/有效載荷重量、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極高的技術要求。
目前研發關鍵技術主要有三點:
動力推進技術。高功率密度電動推進技術,是eVTOL航空器實現高效能、低噪聲、垂直起降與推進的主要技術途徑,包括以涵道風扇、分布式推進、垂直起降穩定性控制為主的高比推力分布式推進技術,以及以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為主的高性能電動化動力技術。
輕質材料技術。eVTOL航空器需要輕量、高強度的航空材料,以提高飛行效率和續航能力。常用的航空材料包括碳纖維復合材料、鋁合金和鈦合金。這些材料具有高強度、剛性和耐腐蝕性能,同時又具有輕量化的特點,可以減輕飛行器的重量并提高其性能。
智能駕駛技術。eVTOL航空器會在起降以及低空飛行時面對復雜的地面氣象環境,除了需要感知、決策和控制功能,還需在不確定或發生錯誤的情況下,提供短期恢復模式確保安全降落停靠。這就需要基于微機電傳感器系統的感知技術,基于空中交通系統的智能決策技術和動態矢量控制技術。
面臨的挑戰
2023年10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向億航頒發EH216-S的型號合格證,這也是全球第一張無人駕駛載人eVTOL型號合格證。隨著適航證的頒發,億航EH216-S也將具備開啟載人商業運營的資格。
根據羅蘭·貝格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3000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到2050年,這一數量將達到98000架。而摩根士丹利則預測,到2040 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最終將達到9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盡管eVTOL航空器應用前景廣闊,但在進入大眾商業化市場之前,還面臨以下挑戰。
研制技術。eVTOL航空器在高能量動力及其管理、自主飛行控制、態勢感知與避障等技術領域還需進一步提升。
法律規章。eVTOL航空器自身適航取證以及相關的人員、運行、責任、權利、登記、環境、安保、保險等方面的法律規章還不完善。
基礎設施。如何考慮城市復雜氣象條件合理布局便捷、高效、安全的eVTOL航空器起降場站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點。
空中管理。面對數量龐大的eVTOL航空器規模化、常態化運行管理需求,需要實現高效、安全、統一的空域分配、航線管理。
公眾認可。社會認知和公眾接受度是eVTOL航空器成功應用的重要門檻,圍繞怎樣減輕人們對eVTOL航空器安全、噪聲、視覺污染和隱私的擔憂值得進行多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