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二虎
春晚吉祥物“龍辰辰”有沒有萌到你?炯炯有神的眼睛、胖乎乎的身軀、可愛的小爪子,似乎和我們想象中威猛的“神物”不太一樣,仿佛墜入凡間的精靈,寓意著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可不要小看它,它從“頭”到“尾”都是“寶”!龍辰辰的形象集齊了5件國寶級文物的元素。
龍,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神話動物,但它凝聚著中國人的特殊情感,有著特殊意義。農歷龍年,跟大家聊一聊和龍有關的冷知識以及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的龍文化。
誰是龍的原形?
龍的形象由多種動物聚合而成。詩人聞一多曾對此進行過研究,認為龍以蛇身為主,融合了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鬣(lie)的尾、鹿的腿、狗的爪、魚的鱗和項。那么,龍的原形是誰?中國早期文獻中有大量關于龍的記載。《說文解字》中云“龍,鱗蟲之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管子·水地篇》說“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庇终f“欲上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于深泉?!薄犊鬃蛹艺Z》稱“龍,夏食而冬蟄?!薄痘茨献印ぬ┳逵枴分v“土龍致雨。黃龍入藏生黃泉?!薄兑住は缔o下》有“云從龍。召云者龍。”通過這些記載可知,龍有神性又有動物屬性。
神性可以概括為:可升天、聚云、致雨、生泉。動物屬性包括:屬于鱗蟲類動物、可居水中也可居陸地、有冬眠的習慣。
從動物屬性來講,龍與哪些動物相似呢?根據現代動物學分類,爬行類動物水陸兩棲又需冬眠。人們早就注意到了龍與爬行動物的密切聯系。世上現存的爬行動物有嚙齒蜥、龜、蛇、鱷、蜥蜴。嚙齒蜥生活在大洋洲,我們的祖先也許從未見過。龜背負著厚厚的甲殼,行動緩慢,與龍的形象和特性相差甚遠。顯然,這兩類爬行動物與龍的原形無關,只剩下蛇、鱷、蜥蜴。這三類動物從形象上看,蛇是無足、軀體細長、身尾不分,鱷和蜥蜴有四足和長長的軀體。
龍究竟與誰更相近?
我們可以從先民想象中的龍的形象尋找突破口。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龍”字,且具有濃郁的象形文字風格。這些“龍”字大體分兩種,一種無足、身軀細長、身尾不分;另一種有四足、軀體長。由此可見,“無足龍”與蛇形象相似,“有足龍”與鱷和蜥蜴相似。
古人也認為龍與蛇有關。《孟子·滕文公上》提道“當堯之時,水逆行,汜濫于中國,龍蛇居之?!薄蹲髠鳌氛f“蛇化為龍,不變其文?!笨梢姡卟坏c龍關系密切,還可轉化為龍?!钝拧め岕~》有“今鼉(tuo)象龍形”“蛟,龍屬也。”《述異記》也有“蛟千年化為龍?!睆闹形覀兡芸闯觯{與龍也關系密切,鱷在古代被稱為“鼉”或“蛟”,人們認為鱷就是龍。同樣,蜥蜴與龍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博物志》說蜥蜴“其形似龍而小”,蜥蜴在《古今注》中被稱為“龍子”,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石龍子”“山龍子”“泉龍”。
由此可以推斷,龍的原形應該就是蛇、鱷和蜥蜴。
龍崇拜從何而來?
龍的原形來源于爬行動物,人們對龍的崇拜也來源于史前社會對爬行動物的崇拜。史前人類認為自然界萬物間存在神秘的關聯性,即“互滲律”。他們認為,爬行動物與一年四季的周期變化有關。
爬行動物是冷血動物,血液溫度變化受外界氣溫的制約,春天氣溫轉暖,它們外出活動;秋天氣溫轉低,進入冬眠。植物的生長同樣也受氣溫制約,春日萬物復蘇,吐露新芽;夏天植物快速生長,郁郁蔥蔥;秋日氣溫漸涼,樹木草芥凋敝;冬天嚴寒,萬木蕭條??梢?,植物生長與爬行動物的活動規律在季節上大體相同,兩者有著神秘的互滲關系。
此外,秋分后雨水減少,爬行動物的活動也減少并進入冬眠;當爬行動物出蟄后,雨水開始增加;夏日爬行動物活動頻繁時,雨量豐富,雷雨來臨前,它們會有異常反應,再加上爬行動物喜歡溫濕環境,多在近水處或陰濕環境活動,這使爬行動物與雨水間有了神秘的聯系。因為云、雷電、彩虹等自然現象與雨水關系密切,故而這些自然現象也與爬行動物有了神秘聯系。先民認為,爬行動物的活動影響著植物生長和雨水、雷電的產生。他們由此對爬行動物產生了靈物崇拜,并逐步演變為對爬行動物神化化身“龍”的崇拜。
這種推測能在上古文字中得到印證。古人創造的“云”字就是龍蛇形象,由于雷電出現的季節與爬行動物活動的季節吻合,每當雷鳴前,閃電在空中一伸一屈地閃出、移動,猶如生物。因此,“雷”“電”的象形文字如一條身軀細長且彎曲、與龍相似的動物形象?!昂纭痹诩坠俏闹?,也是一條身軀細長的動物,兩端有頭,頭上長角,猶如雙頭龍。
龍是掌管水的神獸?
漢代以后,無論龍的性質怎么發展和變化,龍是水物,生水,與雨水關系密切這一基本性質始終沒變。民間傳說中,無論是海水、湖水、河水,都由龍王掌握,各地都建有龍王廟,是祈求雨水的奉祀之地。
為什么龍的這種基本性質在漫長歲月中如此穩定?背后隱藏的是中華民族作為農耕民族對雨水的渴求。新石器時代以來,中國大部分土地上的人們主要從事農業活動,關心天氣變化,深刻地認識到雨水對作物生長的重要性。中國有著明顯的季風氣候,冬季受來自亞洲內陸冬季風的強烈影響,寒冷而干燥。夏季風主要來自東南方的海洋,濕潤溫暖。全年降水量集中在5—9月,雨水到來的早晚和降水量與季風的進退有關。當季風規律反常,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旱澇災害。由于農業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降水,先民便認為這取決于龍的喜怒哀樂。于是,這就成為中華民族自古具有強烈而持續的龍崇拜的重要原因。
知識拓展
鼻子:取自綠松石龍形器
綠松石龍形器出土于河南洛陽偃師區二里頭遺址,由2000余片形狀各異的綠松石細片拼合而成,每片僅有0.2-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龍辰辰的鼻子參考了該器物鼻子的外形特征。
眉、肩:靈感來自云紋銅禁
云紋銅禁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主人是楚莊王之子。粗細不同的銅梗如編織中國結一般,筑成銅禁禁體,四周的12條龍形獸昂首挺胸。它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失蠟法大型鑄件,龍辰辰的眉、肩便來自該器物上的云紋。
龍脊結構、龍腹紋:取自首現“中國”二字的何尊
何尊出土于陜西寶雞,是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青銅利器。尊體上篆刻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的“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意為“國家的中心”。何尊上的云雷紋浮雕是龍辰辰腹部的標志性紋飾,何尊上的扉棱解構為龍辰辰的龍脊解構。
龍鰭:靈感源于鎏金走龍
鎏金走龍現藏于西安博物院,器宇軒昂的它背脊呈鋸齒狀,長尾拖后上卷,全身刻畫著魚鱗紋。它的脊背和尾脊是龍辰辰“鰭”的靈感來源。
龍爪造型:取自九龍壁上的五爪金龍
九龍壁用于界定空間范圍。我國現存的著名的三座九龍壁,分別位于北京故宮、北海公園和山西大同。北京故宮和北海公園的兩座九龍壁上的龍均為五爪,龍辰辰的五爪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