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師
風吹湖面起風波,恰似少年心事暗暗涌。
提及少年二字,我的腦海里涌現出那校園的青澀。對于數學這門課程,打我上學開始,就對它有著很大的排斥。小學數學老師、初中數學老師都曾苦口婆心告訴我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來到高中也不例外。用“課堂春睡足,醒來日遲遲”來形容我上數學課的狀態再合適不過了。同學的提醒,父母的嘮叨,老師的擔憂,這些煩惱就像魚嘴里的泡泡,一個接一個,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的腦海。
秋天是個愛變臉的娃娃,頭頂上烏云密布的天空沒有一絲光,暗沉沉的就如此刻我的心情,在不安、害怕和忐忑中還有一絲委屈。好像有那么一剎那,我體會到了辛稼軒“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少年愁滋味。
“家鄉在那美的遠方,期望在身上,夢想在流浪,肩上剩下的能量,還能撐到什么地方?”這一首歌的歌詞很美,就像當下的少年,哪怕肩抗壓力也仍舊相信我們能發出屬于自己的光,面對微小的希望也會付出全部的努力,哪怕千山萬水困難重重。少年就如蒲公英,去到學校就意味著獨立。當蒲公英慢慢成熟,會隨那絲絲的微風而波動,可若沒有這些風的到來,它就去不到更遠的地方落地生根。人的一生恰如蒲公英,怕風到來的同時,又在等待著它的到來。我們都不是天生勇敢,我們都不是無敵少年,過去未去,未來未來。少年,是一個多么美妙的詞,它如一陣陣的暖風,雖“潤物無聲”,還帶著些許疲倦,但期望在肩,少年并不會止步于此。課桌前的少年,時而迷茫,時而清醒,時而痛哭,時而擔心,陷入努力而沒有回報的漩渦,“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少年,不應駐足當下,履行“風與蒲公英的約定”。少年的心,很純很純,裝著我的心事,在屬于我的那片天空飄。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指導教師:字譚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