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芯
當美妙的鋼琴聲在電視上播放時,一個四歲小女孩在她稚嫩的心里種下了一個夢想,一個關于鋼琴的夢想。從四歲起,我就與鋼琴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得我剛開始接觸鋼琴時,家里為我練琴準備的還是數(shù)碼鋼琴,雖然體型和音色、琴鍵的觸感不及真正的鋼琴,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鋼琴的好奇和喜愛。我的第一個鋼琴老師不僅長得漂亮,性格也特別溫和,講課時她總能成功吸引我的注意力。初學鋼琴時,樂理知識并不難,我就像一棵小樹苗,每天饑渴地吸收陽光和水分,期待自己某一天能彈出完整的曲子。那時的我還在上幼兒園,每天從幼兒園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練習鋼琴,坐在琴凳上用手指觸摸、熟悉每一個琴鍵,想象自己能像鋼琴老師那樣,姿態(tài)優(yōu)美地讓美妙的鋼琴聲從指尖流出。
很快我就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我們搬家了。搬家后爸爸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架真正的鋼琴,鋼琴老師也換了。新的鋼琴老師雖也年輕漂亮,但特別嚴厲,從來不笑,我很怕她。每次上課我總能被她挑出一堆的問題,不是手型不標準,就是坐姿不對;不是沒彈出升降號,就是沒有高抬指;偶爾撓個癢癢也會被批評……爸爸媽媽也像被鋼琴老師上了符咒一般,對我要求特別嚴格。我像是一個被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監(jiān)控的木偶,那段時間我很討厭鋼琴,對鋼琴的興趣也在一點點地消失,我想放棄這個堅持了兩年多的夢想。
爸爸媽媽似乎也發(fā)現(xiàn)了我心理上的變化,多方打聽尋訪后,給我找到了適合我的鋼琴老師。這個老師是大學里的教授,瘦瘦高高的,特別愛笑,頭上已生出幾縷白發(fā)。她每次上課不僅有耐心,教學也充滿了趣味——她給我講解每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者的成長經(jīng)歷、曲子反映的精神狀態(tài)和意義……我重新找回了對鋼琴的熱愛,做回了那個如饑似渴的、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小樹,我享受坐在鋼琴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能夠流暢地彈奏不少鋼琴曲了。每當悅耳的琴聲從我的指尖流出,彌漫在整間琴房,我總能回想起六年前那個帶著滿腔好奇踏入鋼琴教室的小女孩?;叵肓甑呐颓?,小女孩心里那顆夢想的種子,不再是一顆普通的種子。種子長出的小樹,見證和陪伴了我六年學琴的每一個瞬間。我愛這棵小樹,我想,這棵小樹也愛我。
指導教師:邊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