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
摘要:個性化評價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積極關注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技能掌握、價值觀和情感態度,通過科學、全面的激勵性評價,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數學數學評價的策略與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個性化評價 教學效果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習得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改后小學數學教學的課程目標。[1]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評價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性,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習進度、掌握程度具有差異性,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對不同學進行不同的評價,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受到尊重,都獲得支持和鼓勵,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評價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教育行為和教育方法之一,這屬于過程性評價的范疇。[2]由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和進度不一致,其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也不統一,導致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具有顯著的差異性,要想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需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評價。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是為了判斷學習結果的正確性,而是通過評價這一教育手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更有興趣,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在教學評價的實踐中,評價內容需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肯定,用成功的快樂調動其學習熱情;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以競爭性評價為主,激勵他們不斷進行自我挑戰和創新。通過個性化的評價可以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鼓勵,更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采用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要趨向多元化,將學生評價納入到評價中來,鼓勵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互評、自評和反思,結合老師的點評和總結,起到引導、激勵和調整的作用,促使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3]
(一)評論多元化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們就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也是老師獲取教學信息反饋、及時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的必要措施。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主要涉及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習方法的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對學習習慣和態度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用贊賞的心態和眼光,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并對學生進行贊揚、鼓勵和激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獲得自信。此外,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老師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進行糾正、補充和小結類評價。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可以提升學生參與課題活動的積極性,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評價形式多樣化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口頭語言和肢體形態上的鼓勵意外,還可以對評價形式進行創新。例如,用給予小紅花、大拇指、印章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制定簡單的獎品兌換制度,例如,5朵小紅花兌換1個大拇指,5個大拇指兌換1個印章,以層次性的獎勵為學生設置追求目標,激勵學生不斷進行自我挑戰。
(三)成果豐富化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成果豐富化,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各不相同。[4]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借此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和激勵,讓學生從成功和快樂中獲得自信,激發潛力,以此促使學生對數學進行持續性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個性化評價能夠有效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學生的差異化,通過個性化評價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和激勵,可以鍛煉學生們的綜合能力,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實現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教學目標,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崔華正,張樹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評價互動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1,000(019):34-35,38.
[2]何開平.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改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2):81-83.
[3]章勤瓊,陽海林,陳肖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表現性評價及其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3):83-89.
[4]林俊輝.農村小學生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與評價的研究[J].數碼設計,CG WORLD,2020,009(0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