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經去世3年,他的健康檔案怎么還在更新?
近日,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紀委在日常監督中發現,該區的一些鄉鎮衛生院及下轄的各村衛生所、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有相關工作人員使用已經離職人員的賬號,更新去世居民的健康檔案,每更新一份,可獲得最高4.5元,作為維護管理成本補償。
為摸清這一現象存在的真實情況,龍鳳區紀委通過大數據比對,發現這樣的“幽靈檔案”還不少,在該區共有超500份之多,涉及鎮衛生院、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10家,相關醫生和工作人員100余人。
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算了一下,就算按每份最高4.5元補償金,500份一共也才2250元,100多個醫生和工作人員,人均能拿20多元。
這個金額,讓聽到的人不免大跌眼鏡。這么小的利益也有人惦記著,并且在暗地里違規謀取嗎?
然而事實證明,就是這樣的蠅頭小利,也總有人惦記。雖然單筆金額小,但當事人意圖“以量取勝”,日積月累便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但往往山陵之禍,起于豪芒。這種小利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能忽略。
從公布的調查情況看,該區紀委發現較為及時,有的補償款尚未發放,違規人員尚未形成量的積累,因此數額看起來不大。但這也給我們的紀檢監察機關和其他監管責任方作了警醒,凡是有利的地方,無論大小,都有垂涎之人。病灶雖小,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蠅貪蟻腐往往會變成啃食老百姓幸福堤壩的隱患。并且,這種事情常發生在基層,發生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上,其影響的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講究尊重逝者。然而去世幾年的人,個人健康信息還活躍在某個沒人看見的角落,制造這個情況的人自以為隱蔽,但一旦曝光,讓家屬如何面對?在給家屬造成傷害的同時,又令人們對基層衛生院所的工作作何感想?
最終龍鳳鎮衛生院院長等4人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其他人也受到誡勉談話等處理。
但令人困惑的是,這樣的問題,在龍鳳鎮似乎蔚然成風。經龍鳳區紀委調查,該區各街道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都存在違規更新健康檔案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除了龍鳳鎮外,其他大部分“幽靈檔案”是由于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淡薄,沒有做好居民信息的核實工作。雖然大部分同類問題定性為相關工作人員把關審核不嚴、作風漂浮,但這一現象是如何“傳染”的?是否也有值得深究的情況?
2022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每個居民將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
由此可見,這項工作剛開始推行不久。那除了工作人員作風問題之外,是否還存在工作安排不夠具體、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如是,還須本著從源頭解決問題的精神,對監管工作的質量加以追問。
基層工作無小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感受,無論是小貪小腐,還是作風漂浮、工作不到位,其造成的惡劣影響,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因此,完善日常管理、做好事前預防,其意義遠大于事發后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