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進行到打攻堅戰、持久戰的階段,就要在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反腐敗占據優勢地位的基礎上,更有目標、更有組織、更有章法、更可持續地把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2023年6月30日,省紀委監委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大會,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廖建宇在會上為委機關黨員干部作了一場打好反腐敗斗爭主動仗的專題報告。
此次報告既深刻闡明了打好主動仗的現實背景和必備條件,又指明了方向路徑和推進策略,為四川在反腐敗斗爭中把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提供了有力指導。
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出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的動員令,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就此作出重要部署。號令長吹、令出惟行。在省紀委監委的示范引領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更加牢固樹立“把握主動意識”,切實以政治主動、系統思維、精準理念推進正風肅紀反腐,推動各項工作更有目標、更有組織、更有章法、更可持續,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向縱深。
打好主動仗,首先要解決的是“往哪里打、打什么”的戰略問題。對此,四川堅持對標對表,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明確的重點領域、重點對象、重點問題,作為全系統的主攻方向。
深化整治國有企業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是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明確要求。以該領域為例,四川明確將辦案優勢兵力向國企領域聚焦,查處蜀道集團原董事長唐勇、四川能投集團原總經理張志遠等一批典型案件。
與此同時,2023年2月和5月,省紀委監委官方微信“廉潔四川”先后兩次累計公開通報17起國資國企系統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涉及違規決策、行賄受賄、關聯交易、設租尋租、套取挪用等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釋放出強力推進國企反腐的強烈信號。
在對標對表的基礎上,四川還結合地方工作實際和政治生態狀況,持續找準發力“小切口”,讓辦案方向更加聚焦。立足四川人口大省的實際,為更好發揮就業補貼的托底和支撐作用,聚焦就業培訓、公益性崗位開發設置和管理退出等4個方面,省紀委監委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部署開展低收入人群就業補貼管理問題專項治理,斬斷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就業補貼的“黑手”,讓黨的惠民政策更好惠及群眾。
解決“往哪里打、打什么”的戰略問題后,四川又不斷探索總結“怎么打、如何打好”的戰術方法。在以查辦案件貫穿聯通“三不腐”一體推進理念指引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方面整合多方力量,采取“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以及加強與巡察、審計、統計等多部門聯動協作等方式,強化聯合攻堅,不斷突破辦案難點。另一方面,不僅僅局限于查處具體的人和事,而是通過辦案,為警示、整改、治理打開通道、找準病灶、創造條件,不斷取得凈化政治生態、提升治理效能的整體效應。
在立案查處巴中市市政園林路燈管理處原處長汪某后,受指定管轄該案的恩陽區紀委監委從中敏銳發現,該領域“一把手”作案的特征較為突出,隨即恩陽區調整辦案思路,加強由人及事核查,累計查處園林綠化領域系統違紀違法人員8名,將“土豆案”辦成了“葡萄案”。與此同時,深刻剖析該領域存在的搞利益捆綁、變相撈錢等四大類作案手法,以及制度形同虛設、不良作風泛濫等行業弊病,這又為后續治理找準方向。
查處一案更要治理一域。在前述工作基礎上,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前期案件查辦獲得的寶貴成果,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思維,精準找到警示、整改、治理的點位,將辦案的治理效應持續釋放。
“細化34項工作任務,開展黨建引領等‘三大提升行動’、整治濫發津補貼等‘四項專項整治’以及參觀一次警示教育基地等‘五個一警示教育’活動。”這是省紀委監委在全省國資國企系統部署開展以案促改的部分舉措。這些措施的推出既源自前期對某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與商人合謀侵吞國有資產案的深度剖析,更綜合考慮了監督檢查、巡視巡察、信訪反映、日常調研等方面獲悉的情況,是對全省國資國企系統共性短板的系統診斷。
在強有力的以案促改工作下,該項治理已取得警示教育85萬余人次,修改完善制度2.9萬余項,查辦案件1979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2億元的系統性治理效果,其后續以案促改成效正持續轉化為護航全省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