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忠縣西山碼頭距離菜市場較遠,菜農賣菜轉運距離遠且銷售難。“渝忠客2180”船主秦大益、曹利芳于是開起直播,邀網友到西山碼頭現場采買
堅守,為了江邊菜農
“來了!來了!……”
2023年10月的一天早晨,重慶市忠縣西山碼頭的江邊階梯上,突然有人興奮地指著江中越來越近的客輪嚷嚷起來。這些人都是來買菜的,有的提著菜籃子,有的舉著手機拍照,有的在觀看“渝忠客2180”客輪船主“一哥”或“船娘芳姐”的抖音直播。
“渝忠客2180”是當前忠縣唯一一艘執行洋渡鎮至忠縣西山碼頭航線的客輪。秦大益和曹利芳是這艘客輪的船主,也是經營合伙人。兩人分工不同,秦大益主要負責駕駛船舶,曹利芳則主要負責售票驗票和保潔等船務工作。40多歲的秦大益是土生土長的洋渡鎮人,祖孫三代均為船工。他18歲從父親手中接過衣缽,開始在長江上跑船養家,至今已近30年。曹利芳是湖北人,嫁到忠縣后,于2013年和秦大益合伙購買了一艘小型客渡船,經營洋渡鎮至忠縣的航線。
當時,忠縣高速公路網尚不完善,當地群眾到縣城主要靠坐船。高峰時期,每天往返洋渡鎮和忠縣的客輪有近10艘、幾十個班次,春運期間更是滾動發班。曹利芳回憶:“那時候坐船的人比較多,經營渡船收入還算可以。”
然而,2016年年底,經過洋渡鎮的沿江高速公路通車,洋渡鎮至縣城的陸路距離由原來的100多公里縮短為40多公里,人們乘坐客車經高速公路進城只要50分鐘左右,比乘船進城的時間少了一半。
客輪生意一天不如一天。2018年,執行洋渡鎮至忠縣航線的客輪僅剩2艘—— “渝忠客2180”和 “渝忠客1205”。秦大益和曹利芳合計之后,決定放棄之前的小渡船,從同行手中接過“渝忠客2180”,繼續運營洋渡鎮至忠縣的航線。2020年春運結束后,“渝忠客1205”因經營不善無奈停運。“渝忠客2180”成了航線上最后的鄉間客輪,一天平均載客60人不到,每人收取船票12元,而每出航一天的油費就要600多元,船員工資、船舶維護成本還得另算……秦大益和曹利芳盡力壓縮成本,但仍入不敷出,兩人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可他們心里也明白,盡管陸路交通方便了,但鄉親們仍然不能沒有這條船:一方面,洋渡鎮盛產蔬菜,沿江百姓有進城賣菜的習慣,客車空間有限,不能容納扁擔、背篼、籮筐和大量果蔬,也無法捎帶活禽;另一方面,不少人居住在洋渡鎮至縣城的沿江區域,坐客車需步行很遠且必須周轉好幾次,遠沒有在家門口坐船進城方便。因此,他們跑船的時候經常會有老人問他們:“你們會賣掉船嗎?你們要是不跑了,我們怎么辦呀?我們種的菜就要爛在地里了。”如果航線停運,這些種了大半輩子菜的老人進城賣菜就很不方便了。
秦大益和曹利芳商量后,決定為了沿江的菜農繼續堅守。
直播,搭起交易平臺
為了打發枯燥的行船生活,秦大益偶爾會拍攝一些沿途風光或工作場景視頻,發布到短視頻平臺。曹利芳覺得,“渝忠客2180”客輪遲早會退出長江,便也用拍短視頻的方式記錄每天的行船過程,想著以后可以回憶。讓兩人沒有想到的是,客船竟由此迎來了轉機。
2022年6月,秦大益的兒子小秦大學畢業后回家暫住,跟著父親跑船,拍下了客輪日復一日出航返航,以及鄉村留守老人進城賣菜的瑣碎日常。他把剪好的視頻發在父親的短視頻賬號“江上人生”上,配文:“洋渡鎮至忠縣水上公交船。幾兩碎銀苦中求,忙忙碌碌幾時休。”沒想到,網友看到這條視頻,留言稱這樣的場景太治愈,紛紛催更點贊。“渝忠客2180”就這樣火了,喜歡和關注的人越來越多,讓秦大益和曹利芳始料未及。
早上7點,秦大益在洋渡鎮碼頭拉響船笛,曹利芳開始為乘客發放免費早餐。早上9點左右,客輪停靠縣城碼頭,菜農們就或背或挑著農產品沿著碼頭邊的臺階上行到臨江路,然后轉至城區菜市場銷售。看到一些年老體弱的菜農攜帶的農產品太沉,秦大益便會幫他們背到或挑到公路邊。而在上船、下船時,曹利芳也會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小孩,并幫老人們轉運農產品。
2022年8月的一天,秦大益和曹利芳無意中發現,不少菜農當天早上搭船進城,下午1點多又垂頭喪氣地背著沒賣完的菜回到船上。一打聽,他們才知道事情原委。原來,以前菜農上岸后,徒步10多分鐘,能在9點30分之前趕到巴王菜市場。但2020年2月之后,停靠點被調整到1公里外的西山碼頭,菜農下船后需徒步40多分鐘才能到達巴王菜市場。由于錯過了最佳銷售時間,加上下午2點又得返回碼頭搭船回家,不少菜農沒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賣完菜。
當時,秦大益和曹利芳在短視頻平臺的粉絲量分別達到了50多萬和30多萬。他倆一合計,決定開直播幫菜農賣菜。可那些新鮮果蔬及活禽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樣掛“小黃車”,網友下單后也無法通過快遞收貨,兩人一時犯了難。曹利芳腦筋一轉:“不能網上下單,但我們可以通過直播讓更多人來西山碼頭買菜啊!”
說干就干,從2022年8月下旬開始,小秦全程直播“渝忠客2180”的行程,并將菜農的瓜果蔬菜錄入視頻,曹利芳也用同樣的方式,直播船艙內外的菜品。
從洋渡鎮到忠縣西山碼頭,“渝忠客2180”沿途停靠4個站點,乘客大多是農村留守老人,他們都是沿江菜農。接上最后一批乘客后,船艙外已堆滿西瓜、玉米、小米椒、青菜等,還有雞、鴨、鵝等活禽。曹利芳把顏色各異的蔬菜瓜果都拍進視頻里,非常引人注目。
直播果然起了作用,來西山碼頭買菜的人越來越多。
曹利芳介紹,如今船一靠岸,就有人趕過來把老人的菜簍搬下去。周邊區縣的許多網友看了直播后,專程開車來西山碼頭買菜。菜農們剛到碼頭一會兒,菜就會被搶購一空。
愛心,傳遞給廣大網友
“今天有新鮮的龍眼喲!”“船上有多只土鴨,有笨雞蛋,有需要的趕緊來西山碼頭喲!”……直播中,秦大益和曹利芳熱情地邀請縣城網友到西山碼頭采購。
上午不到9點,就有大批市民來到西山碼頭,等著購買“渝忠客2180”上菜農們帶來的農產品。由于大量人員的聚集,西山碼頭也一度成為“網紅碼頭”。
在賣菜交易的人群中,秦大益和曹利芳也是重要的一員。每當客輪靠岸后,他們就幫年紀大的菜農把菜背到西山碼頭吆喝售賣;遇到有些老人腿腳不便或家里有事不能來,他們就干脆幫老人售賣。一個個熟悉的鄉親,常常高興地喊秦大益“秦船長”,喊曹利芳“曹妹兒”,并向他倆豎起大拇指。
71歲的村民余厚發背來的一背簍龍眼,很快銷售一空。他數著鈔票,顯得有些激動:“謝謝你們這些好心人喲!”73歲的菜農冉隆權,種了15年藕,也整整坐了15年的船到縣城賣菜。“前些年大家坐車我還是坐船,便宜又不用中途轉,可是以前藕經常賣不完還得挑回去,現在我一到碼頭,藕就會被搶光,還不夠賣的!這多虧了兩位船主的直播啊!”說起賣藕,老人笑得合不攏嘴。75歲的李大爺是個單身漢,一直以種菜、賣菜為生。他笑呵呵地說:“船主直播幫了我的大忙,我今后再也不怕菜賣不掉了。”
秦大益和曹利芳都隨身備有現金,看到一些年歲較大的菜農不會用微信收款,便及時幫忙兌換零錢;有時他們還用微信代為收款,然后再與菜農結算。
兩位愛心船主的直播,不僅給沿江菜農帶來了諸多方便與實惠,還影響了很多網友。一些網友得知不少菜農凌晨三四點就要起來擇菜,然后再摸黑趕到碼頭乘船,長期無法吃上早飯,便付錢給秦大益和曹利芳,讓他們為菜農代買早餐。一些網友看到坐船的老人都上了年紀,便以包船的方式讓他們免費乘船。還有一些網友見有的老人衣衫單薄,便委托船主代買衣服和鞋襪送給老人……
曹利芳有一個本子,專門用來記錄每一筆愛心捐款的來源和用途,做完善事之后,她會在上面打鉤,寫上日期,然后在直播中公布。筆者電話聯系曹利芳采訪時,她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她說從去年開始直播后嗓子就變成這樣了,一直沒能恢復,但這并不影響她的快樂心情:“這世上好心人還是很多的!”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