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麗11歲因脊柱側彎,下肢癱瘓,只能靠輪椅活動。但病痛折磨并未阻止她對美的追求。為了讓自己穿著得體,也讓廣大殘障人士實現穿衣自由,她立志設計、制作無障礙服裝
現實:這個世界沒有我能穿的衣服
1993年,張曉麗出生在四川省阿壩州一個羌族農家。年幼時,她后背上長了個小疙瘩,因信息閉塞,父母不知道那個疙瘩的嚴重性,僅用偏方給她治療,毫無效果。隨著那個疙瘩不斷長大,到11歲時,張曉麗的脊柱已側彎嚴重,被迫坐上了輪椅。再后來,她的軀干基本折疊,呼吸變得困難,隨時有生命危險,不得不于2015年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經過兩年多的治療,張曉麗側彎的脊柱被拉直,但出院后依然要借助輪椅活動。
當時,張曉麗因折疊的身體被打開,身高由以前的1.2米增加到了1.5米。她幸福地憧憬著,以后就能像別的女孩子一樣,挺直腰背,穿著漂漂亮亮的衣服走在人群中。
然而讓張曉麗沒有想到的是,當她歡天喜地地買了幾件新衣服試穿后,卻發現沒有一件合身的。上衣不是腰部太緊,穿脫不便,就是大臂太窄,轉輪椅時胳膊伸不開。裙子也是,前面長短剛好,后面卻長出一截,窩在腰臀部很難受。
之前住院時,病友們聊得最多的就是穿衣自由——因身體特殊,買不到合身的衣服,大家都不太愿意出門,都希望等病治好了,買一堆漂亮衣服,拍一套美美的寫真集??涩F在,希望成了泡影。
張曉麗不由得感嘆:“挨過打鋼釘的疼,經歷了矯形手術的生死考驗,這個世界還是沒有我能穿的衣服!”
出院后的張曉麗沒有回老家,而是留在了成都,先后做過主播、客服等工作。和病友、殘友們溝通時她發現,大家都有相同的煩惱——買不到合身的衣服。
立志:考入大學學習服裝設計
張曉麗嘗試在網上搜索適合長期坐輪椅的人穿的衣服,第一次了解了“無障礙服裝”——專為身體有缺陷或無法獨立行走的群體設計的服裝。這類服裝,因目標客戶受局限,當時生產廠家極少,銷量也不大。
張曉麗心想,實際上有很多人需要呀!僅我國就有各類殘疾人士超8500萬,像她一樣依靠輪椅活動的人有近2500萬。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張曉麗決定學習服裝設計,說不定能自己解決穿衣難題,也讓廣大殘友實現穿衣自由。
經過打聽,張曉麗得知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成都紡?!保┓b設計與工藝專業,要舉行高職擴招考試,立即報了名。隨后,她辭去工作,全力備考。
張曉麗只上過4年小學,如今卻要考大學,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實現夢想,她一天只睡4小時,自學、復習,全身心都在資料堆里。因過度辛勞加上嚴重骨質疏松,離考試還有10天,她脊柱內的固定器斷了,鋼釘戳破了皮膚,需要立即手術。
張曉麗不甘心前功盡棄,通過官方微博給成都紡專的領導寫了一封信,希望自己仍能參加考試。成都紡專的相關領導了解張曉麗的特殊情況后,報請省教育考試院批準,給她提供了專門考場,并為她量身定制了考題。
張曉麗如期完成了文化考試、技能測試和面試?;貞洰敃r的情景,她說:“那天我的手術縫線都沒拆,考了三四個小時,結束時我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p>
努力沒有白費,張曉麗順利被錄取,于2022年春入讀成都紡專。同學都比她小好幾歲,但在生活上都很照顧她。服裝工程與設計學院院長李曉巖以個人名義送給她一臺手動縫紉機,學院免費為她提供適合她的人臺(人體模特),并根據她的實際情況改裝了縫紉機,為她定制了專屬操作臺。
重返校園,和之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第一次上臺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第一次做演講PPT,第一次和同學合作完成作業,每天晚上到實訓樓實操縫紉……“生活很充實?!睆垥喳惡軡M足,也很感動。
2022年6月,學校舉辦職業規劃大賽,張曉麗勇敢地報名參賽。她廢寢忘食地畫圖稿、寫文案,一遍一遍地修改,最終以優異成績獲得殘疾大學生組一等獎,并獲得了代表學校參加省級比賽的資格。
夢想:讓8500萬殘障朋友穿得舒服、漂亮
在這次比賽中,張曉麗認識了好友娜娜,并與娜娜成了合作伙伴。因脊柱側彎導致身體變形的娜娜,有很明顯的高低肩,一側肩胛骨隆起,冬天厚重的衣服無法貼合身體,冷風從縫隙直往衣服里灌。
個中辛酸,張曉麗感同身受。她的第一件無障礙服裝—— 一條連衣裙,就確定做給娜娜。
為了貼合娜娜的高低肩,她在連衣裙的右肩部加了荷葉邊,并在后面加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用于修飾她突起的肩胛骨,既保證了視覺平衡,又寓意著破繭成蝶。
裙子暗藏玄機,掛在人臺上顯得很怪,一眼看去,腰線處是斜的。但穿在娜娜身上,高低肩本身的傾斜自然就拉直了。娜娜試穿后喜極而泣:“以前想都沒想過能穿這么漂亮的裙子!”
細節來自不斷修改、調整?!皼]有人做過,只能摸索著,有不合適的地方就改,改到合適為止。”張曉麗說,因為每一個客戶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細微處的工藝也不一樣。
另外一條裙子,是給她自己這類長期坐輪椅的人士設計的?!伴L期使用輪椅的人,手臂都比較粗壯,我采用了泡泡袖來修飾?!睆垥喳愓f,裙子設計成前長后短——因為坐輪椅的人一般都是下肢不便,無法整理裙擺,如果裙子后面過長,會堆積在腰臀部,不舒服也不美觀,所以只要保證能夠遮擋身體,裙子后擺可以盡量短一些。另外,因脊柱問題導致胸部變形,腰身過小的衣服也不好穿脫,張曉麗就在腰部設計了魔術貼,穿脫時能放大腰圍,穿上后再將腰圍收緊。
為給裙子加分,她還融入了羌族傳統服裝的特色,在袖口繡了藍青色的羊角花,代表希望與喜慶。素白的立領長裙,雅致大方的刺繡,她穿在身上宛若影視劇里的羌族公主。
為沖刺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張曉麗組建了一支13人的團隊,并成立了“麗裳羽衣”工作室,創立了品牌“23度衣定”。23攝氏度是人體體感最舒適的溫度,代表無障礙服裝的基本特質;“衣定”則表明她想幫助殘友變美的決心。
在同名淘寶店,“麗裳羽衣”團隊陸續接到訂單。一名30多歲的依靠輪椅出行的男子希望定制一條褲子:“常年坐輪椅,腹部脂肪堆積,穿普通褲子前襠部太緊,坐著極不舒服,臀圍也很不合適,一般的褲子太小了?!?/p>
張曉麗有過同樣的困擾,便首選了包容性更好、透氣舒適的面料。顧客行動不便,如何量尺寸呢?張曉麗和團隊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線通過文字或圖示指導顧客自己測量,有些顧客對文字或圖示無法完全理解,他們就征得對方的同意后,通過視頻遠程協助測量。
需求千差萬別,無障礙服裝通常只能“一人一版”地定制,但大部分殘障人士并不具有支付高昂定制費用的能力。張曉麗說,這是無障礙服裝的一大痛點。好在目前該項目依托學校的創業平臺和校友企業,降低了場地費用,設計、制作又由學生合力完成,節省了高昂的設計制作費。同時,他們還提供改衣服務,針對客戶需求對舊衣服做局部修改,這項服務很受歡迎,滿足了更多殘友的需求。
張曉麗深知,想要滿足殘障人士的穿衣需求,需要建立一套面向這個群體的制作衣服的型號標準,這需要采集大量數據并進行分析研究,是一個人甚至一家企業難以完成的。前路漫漫,令她欣慰的是,隨著媒體的關注,她的故事和“麗裳羽衣”工作室已被更多人知道,殘障人士的穿衣需求已經“被看見”。“23度衣定”團隊與四川省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已達成合作意向,并與多家服裝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全面幫助無障礙服裝研發、推廣與銷售。
除了8500多萬殘障人士,我國2.6億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4400萬失能人士,也急需無障礙服裝。作為設計師,也是試衣人,張曉麗知道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讓更多殘障人士擁有“設計好、穿得美、買得起”的服裝,邁向更美好的生活,是她今后的使命。
2023年8月,張曉麗和團隊榮獲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024年,她將代表四川省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