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寶塔消防救援站(簡稱“寶塔消防救援站”)1973年成立于革命圣地延安,現有指戰員32人,主要承擔寶塔區的消防執勤和應急救援任務。50年來,寶塔消防救援站堅守人民至上理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聚焦主責主業、苦練技術本領,在滅火救援、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以實際行動履行了“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切”的錚錚誓言。他們累計接警出動1.25萬余次,搶救被困人員3200余人,保護財產價值197.4億元,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兩次,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等稱號。2023年11月30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寶塔消防救援站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戰時是沖鋒隊
寶塔消防救援站脫胎于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政府保安處。這支從窯洞里誕生的消防救援隊伍,秉承“弘揚延安精神,永做紅軍傳人”的隊訓,始終用赤誠和忠勇守護著寶塔區3556平方公里土地和75萬老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火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武藝練不精,不是合格兵。為了擔當好“守護者”的職責,寶塔消防救援站把精武強能作為履職盡責的第一要務。營區地處狹長擁擠的核心城區,沒有訓練場,全體指戰員就在寶塔山上練體能;沒有訓練塔,就在鳳凰山上練攀登。他們每周開展3次負重沖山訓練和5公里負重越野,嚴寒酷暑,雷打不動,人人練就一雙“鐵腳板”和兩條“飛毛腿”。砥礪刀鋒,為的是關鍵時刻能“亮劍”。在歷次考核比武中,全體指戰員的體能、業務優秀率均達到100%。在一個又一個危急時刻,他們充分發揮了“尖刀”和“鐵拳”的作用,用專業救援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
2013年7月,持續26天的強降雨導致延安寶塔山和鳳凰山發生多處山體滑坡、窯洞坍塌,情況十分危急。寶塔消防救援站五人一隊、三人一組,攜帶救援裝備,在暴雨和泥漿中七上寶塔山、五上鳳凰山,連續奮戰26個晝夜,共疏散群眾千余人,營救被困人員62人。2014年4月26日,延安某大型煉油廠兩個5000立方米的儲油罐爆炸起火。指戰員們強行越過防火堤,蹚著滾燙的流淌火,連續奮戰了近11個小時,成功撲滅大火。2021年4月,西延動車路基坍塌4人被埋,如不及時救出人員回填路基,飛馳的列車將震垮路基造成重大事故。指戰員們精準支撐防止二次坍塌、科學施救打開生命通道,僅用20分鐘就將4名被埋工人從死神手中奪回,避免了西延鐵路大動脈停運。2022年4月,包茂高速延安段棗園隧道內一輛滿載21噸液化天然氣的槽車肇事并發生泄漏。指戰員們臨危不懼,經過31個小時持續奮戰,成功排險……
消防工作對專業性要求極高,唯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做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結合地域特點,寶塔區消防救援站群策群力,探索出不少“金點子”。延安缺水少雨,他們就創新提出全水系泡沫作戰方法,并總結編寫了《滅火救援供水》理論教材,為同類地區滅火救援提供了“寶塔經驗”;寶塔區共有革命舊址158處,年接待群眾6300萬人次,為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衛紅色舊址”,他們對轄區每一處革命舊址實地尋訪、登記造冊,探索建立了“一址一策一演練”的精準化響應機制,確保轄區所有革命舊址的安全性;寶塔區現有高層建筑454棟,針對高層發生火災供水撲救難的問題,他們研究制作了“高層水帶鋪設保護器”“消防水帶晾曬收卷裝置”等一批創新型器材裝備。
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型后,面對職能任務拓展為“全災種、大應急”綜合救援的新形勢,寶塔消防救援站32名指戰員喊出“不專業就是不敬業”的口號,先后考取了繩索教員、舟艇駕駛員、無人機飛手、職業體能師等各種證書,并全員獲得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員資質,向職業化、專業化、正規化的目標不斷邁進。
平時是服務隊
延安“四八”烈士陵園是我國最早的一座高規格烈士陵園,張思德就長眠在這里。自建立之初,寶塔消防救援站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為榜樣,以駐地為故鄉,視百姓為親人,戰時是沖鋒隊,平時是服務隊,像一粒粒種子在群眾中扎下了根。
2009年,站里成立了以黨員骨干為主的張思德消防服務隊,堅持為群眾辦實事。義務植樹、除冰鏟雪、排澇清淤、扶貧幫困、送水救旱……“只要群眾需要,我們一定竭盡所能!”雖然隊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變,受到老區人民廣泛贊譽。原三五九旅老紅軍毛光榮曾拉住指戰員的手動情地說:“你們這群好后生,就像張思德一樣實在。”
為保護飽受水土流失困擾的寶塔山,自1973年建隊開始,寶塔消防救援站的新隊員每年都會種植松柏,從未間斷。如今,600余畝郁郁蔥蔥的消防林成了延安最亮麗的風景。河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李敏每次回延安都會來寶塔消防救援站看看,她說:“我的成長之路是消防員們供出來的。”2007年7月,李敏家中發生火災,財產付之一炬,是指戰員們及時伸出援手捐款,資助李敏姐弟3人重返校園,愛心接力長達十年。寶塔區柳林鎮村民王世梓是在2021年一次消防知識宣傳活動中與寶塔消防救援站結緣的。得知王世梓的老伴常年患病,孩子們都在外打拼,指戰員們一有空就上門幫扶。玉米熟了,他們搶著幫老人收好;冬天冷了,他們給老人拉來一車砍好的柴火;周末閑暇時,他們就幫忙挖水池,打掃院子;發現老人聽力不好,他們又捐款給老人買了助聽器。經過兩年多的相處,王世梓早已把指戰員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能叫出每一個人的名字,并逢人便夸:“他們真是太好了,對我們的照顧細致入微。”
山不讓塵,乃成其高;川不辭盈,方有其闊。寶塔消防救援站的指戰員們從點滴做起,全力以赴做好革命老區延安平安穩定的守護者、經濟發展的護航員、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用忠誠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火焰藍”愛民為民的壯麗詩篇。他們無愧于初心使命,無愧于老區人民“紅軍傳人、人民衛士”的贊譽,也無愧于“時代楷模”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