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自然資源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鐵路集團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將“五方三點”的戰略布局納入其中,明確了水上運動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2022年10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自然資源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鐵路集團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將“五方三點”的戰略布局納入其中,明確了水上運動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五方:東優、西擴、南強、北進、中興
所謂“五方”,就是面向全國統籌推進水上運動總體布局,構建以“東優、西擴、南強、北進、中興”為特點的全國水上運動發展新格局。
東優
東部沿海地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經濟基礎,使其成為我國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的優勢區域。東優主要體現一個“優”字,即利用好上海、山東(主要是青島)、浙江等東部海上運動都市群的固有優勢,以海上運動為著力點,帶動水上運動產業持續發展。
上海要依托黃浦江和長江資源,發展帆船、游艇、賽艇等海上運動項目,以舉辦高水平的國際賽事為抓手,吸引社會各界投入,壯大產業規模。
山東青島可利用獨特的海岸線資源,發展帆板、沖浪等海濱運動項目,并依托青島國際海洋節和世界沖浪大賽等品牌賽事,推動當地水上運動產業蓬勃發展。
浙江可發揮自然景觀資源的優勢,開辟水上運動基地,發展各類水上休閑項目,加強與杭州國際馬拉松等大型賽事的結合,形成賽事經濟和旅游業協同發展的局面,依托寧波國際游艇展等平臺,打造產業集群,帶動游艇制造業與游艇旅游業蓬勃發展。
東部沿海城市還應加強區域合作,共同舉辦跨區域的水上運動賽事,進一步融合水上運動與旅游休閑文化,形成區域內產業聯動發展的態勢。各城市要制定區域戰略,精心設計水上運動發展藍圖,培育本土品牌,實現產業角色轉換和升級。
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聯動和跨區域合作,必將進一步釋放這一地區水上運動產業發展潛能,實現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全國范圍內發揮表率作用。
西擴
西部地區地形起伏較大,河流水流湍急,漂流資源豐富,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為西部地區發展漂流運動項目提供了有利條件。西擴就是要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利用西部地區地勢起伏、水流落差大、漂流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擴展和拓展水上運動產業。
西部省份可依托重要河流如長江、金沙江、瀾滄江等,規劃和打造特色漂流基地,提供各檔次的漂流項目,滿足不同人群的體驗需求,可以在漂流區域周邊發展江邊度假村,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通過舉辦高水平的漂流節和漂流賽事,擴大漂流運動的影響力,帶動地方旅游業發展。
西部城市還可以開發其他特色水上項目,如皮劃艇、橡皮艇、竹筏等,吸引各類水上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在一些人口較少且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可以建立戶外訓練基地,提供水上項目訓練和探險服務,切合當代城市居民的體育休閑需求。
西部省份和城市宜密切配合,整合跨區域資源,共同推動漂流運動在西部地區的規模化發展。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護漂流區域生態,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有關部門應培育和壯大漂流運動項目的訓練教學機構,培養高素質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西部地區水上運動產業的擴張和拓展,必將促進西部經濟的繁榮,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帶動西部旅游業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同時也為促進全民健身和青少年體育運動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可選項目。
南強
南方地區有著良好的經濟基礎、宜人的氣候條件和發達的水系,這些先天優勢為南方地區水上運動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南強就是要進一步發揮南部地區經濟基礎好、氣候溫暖、水系發達等先天優勢,做大做強本地水上運動產業,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南方省份應依托珠江、湘江等水系,開發水上運動項目如龍舟競渡、皮劃艇、帆板等,積極申辦和舉辦龍舟競渡大賽、國際帆船節等具有南方地方特色的賽事,吸引社會各界關注,帶動本地旅游產業發展,還應擴大水域開放,在江岸和湖畔建設水上運動基地,滿足人民群眾日常需求。
南方城市可打造特色水上主題公園,設計個性化水上項目,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水上文化體驗,還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具有濃郁南方文化特色的多媒體水秀和體驗活動,吸引國內外游客,并進一步推動水上運動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水上運動產業集群,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南方各地宜加強跨省域和城市間的合作,共同申辦和舉辦高水平的水上運動賽事,實現區域內的資源互補和項目協作,提高南方整體的產業實力和影響力。政府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上運動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通過南方各省份和城市的共同努力,水上運動產業必將在南方地區得到長足發展,產業規模和產值也將大幅增長,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南方旅游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北進
北方和東北地區是我國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相對
較弱的區域。北進就是要挺進北部,進一步對接東北、內蒙古、寧夏等地,體育搭臺,經貿唱戲,突出體育在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這些地區應積極響應國家的產業協調發展戰略,通過體育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彌補發展差距,要以水上運動產業為抓手,進一步融合青少年體育教育,擴大水上運動產業規模,提高產業化水平。
北方和東北地區宜依托本地河流湖泊資源,規劃水上公園和戶外水上運動基地,開發寒冷地區特有的冰上和冬季水上項目,提供全年發展的產業空間,組織開展各類大型的水上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通過體育賽事吸引社會關注,擴大產業影響力。
北方和東北地區還應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開展水上運動項目的科學訓練、青少年體育教育、運動員培養等工作。政府宜加大政策扶持,鼓勵企業采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寒地水上運動裝備,滿足相關產業發展需要。
北方和東北地區應加強內部的區域協作,整合資源,共同推進水上運動在本地區的發展,通過舉辦跨省市的大型水上運動賽事,加強區域間的產業交流,實現跨區域資源共享,提高參與度。各省市應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避免同質化競爭,實現體育競技項目和休閑體驗項目的有機結合。
北方和東北地區水上運動產業的發展,必將帶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助于彌合與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同時滿足不同年齡段和群體的體育運動需求,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中興
中部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水域資源,是我國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之一。中興就是要中部復興,要重新激活以三湘四水、荊楚大地為代表的中部地區水上運動事業,實現產業的中興和升級。
湖南、湖北等省應依托洞庭湖、洞庭湖區等水域資源,大力發展龍舟競渡、賽艇、帆船等傳統水上項目。這些省份還應擴大水域開放,在重要湖泊周邊規劃水上運動度假區,實現水上運動與度假休閑的深度融合,還可舉辦具有中部地方文化特色的國際龍舟競渡賽、中國洞庭湖國際帆船節等品牌賽事,增強產業影響力。
中部各省還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依托其科研與人才優勢,建立水上項目訓練基地,開展水上運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相關企業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開發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水上裝備,推動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升級。
中部各省要密切配合,整合區域內的水域資源和人力資源,共同舉辦大型水上運動賽事,實現跨省域資源共享與互補,帶動中部水上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各省要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中部地區水上運動產業的中興發展,有助于弘揚中部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促進中部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體育運動需求。
三點:焦點、支點、發力點
所謂“三點”是指推動水上運動全面發展要抓好的關鍵點。具體地說,就是以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為焦點、以綠水青山系列賽事為支點、以江河湖海為發力點的三點式工作網絡。
以國民休閑運動中心為焦點
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是“三點”戰略中的焦點,也是統籌支點、發力點,統籌水上運動產業鏈,融合旅游、文化、教育、娛樂、康養等產業的平臺。依托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打造一個布局
科學、環境優美、功能顯著、品質優良、配合協調、運轉高效的水上運動產業生態,實現跨產業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發展。
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作為水上運動產業鏈的統籌平臺,要制定全國統一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要整合各地水域資源與人力資源,探索產業發展的最佳路徑,為各地提供示范引領作用。
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要通過打造水上運動主題樂園、開發豐富的水上項目,為水上運動愛好者提供深度的文化體驗。要打通旅游線路,構建產業鏈,實現產業的協同效應。要加強人才培養,開展科普教育,弘揚健康生活方式。
在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建設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各種要素,科學設計整體布局與功能定位。要創造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良好環境,規劃水體布局與綠化空間。各項建筑與設施要貼近水域與自然,體現生態與文化內涵。要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倡導低碳與環保理念。
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的建成運營,必將產生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能夠促進我國水上運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的跨越式發展,一方面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群眾的健康與獲得感,另一方面可以彰顯我國水上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重要貢獻。
以綠水青山系列賽事為支點
舉辦綠水青山系列賽事是“三點”戰略中的支點。這些賽事在風景秀麗的自然環境中舉辦,一方面,可以讓廣大人民群眾體驗水上運動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參與者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進而深刻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
綠水青山系列賽事要選擇在江河、湖泊、海濱等優美的自然區域舉辦。辦賽過程中,要開發與本地特色景觀相結合的水上運動項目,提供與自然環境深度融合的體驗。
綠水青山系列賽事要采取低碳環保的辦賽理念。賽場設施要以簡潔利落為主,使用生態材料。要倡導參賽者愛護環境,減少賽后遺留物。要在賽事現場開展生態宣教,傳播綠色發展理念。
舉辦綠水青山系列賽事要吸引更廣泛的社會各界參與。要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豐富賽事內涵,使之成為推動生態旅游與綠色消費的重要平臺。要與宣傳媒體密切配合,擴大賽事影響力,彰顯生態優先的理念。
綠水青山系列賽事將進一步弘揚生態文明理念,使廣大群眾在親身體驗中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動我國生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促進綠色經濟與消費形態轉變,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重要路徑。
以江河湖海為發力點
江河湖海的開放與水上運動俱樂部的建設是“三點”戰略中的發力點。《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為水域進一步開放提供了政策依據,倡導在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海扶持標準化、規范化水上運動俱樂部建設,滿足區域內人民群眾親水近水、安全便捷參與水上健身活動的需求,推動水上運動產業發展。
水上運動俱樂部或基地要提供系統的訓練設施和服務,要開發適合本地水域特點的水上項目,滿足不同群體的運動需求。要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配備充足的生命救援和水上安全設施,確保運動安全。
水上運動俱樂部要面向社會開放,吸引更廣大群眾參與。要開展定期的水上運動講座、培訓班和體驗活動,普及水上運動知識,提高社會各界對水域的熟悉程度和運動技能。要加強與學校的合作,開展青少年水上運動教育,從娃娃抓起。
對于水上運動俱樂部的建設,政府要給予政策扶持,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要將水上運動納入城市體育發展規劃,將俱樂部打造成推動城市水上運動發展的重要平臺。要加強監管,確保運營單位提供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服務。
江河湖海開放和水上運動俱樂部建設將全面提高社會各界對水域的利用與親近程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水上運動需求。這將帶動水上運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提高全民水上運動素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