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分析傳統植物學野外實習過程中存在的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過程有待創新、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分別從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整合野外實習內容、創新教學過程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與建議。旨在突出實踐教學的直觀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目的是為進一步提高植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質量,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野外實習;OBE理念;教學延展
中圖分類號 G642.0;Q94-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05-0103-04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Botany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OBE concept
XIONG Xue1,2" " DONG Jianxin1,2" " ZHU Guofen1,2" " LI Changyong1,2" " SHI Shenkui1,2
(1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067000, China;
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of Key Laboratory of Botany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Chengde 067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lack of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rocess, and single assessment methods in traditional botany field internships were analyzed, and reform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ng field internship content, innovating teaching process and reforming assessment methods, aiming to highlight the intui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ed,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otany field internships and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field internship; OBE concept; teaching extension
植物學野外實習是高等院校生物類及農林專業的重要實踐課程之一,作為植物學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其既能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植物學專業知識,又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1]。
近年來,針對野外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學者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和改革措施。例如,拓展實習基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用電子課件彌補教師資源不足;將野外實習與科研活動相結合;加大考核力度等[1-3]。以上措施的開展使得野外實習的形式越來越多樣,且在一些農林和專業院校中逐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實踐中野外實習的教學是一個復雜且多方位的過程,涉及面廣泛。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對于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體系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2]。為了適應新的發展形式,基于“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被廣泛應用,實踐類課程面臨新要求和新目標,植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體系構建值得不斷改革創新。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野外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生物科學專業為例,從思政領航、教學延展和綜合評價3個方面綜合構建野外實習創新教學體系,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建議。
1 植物學野外實習面臨的問題分析
1.1 教學體系
部分傳統的野外實習常常僅作為實踐活動開展,完整的課程體系建設有待加強,系統的教學大綱和明確的課程目標有待優化。當前的野外實習課程是以觀察識別為主的驗證型教學模式,對專業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有待提升。隨著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傳統的野外實習模式需要逐漸轉變為研究型的實習模式,即集知識講授與創新研究于一體[3]。實踐中需要不斷完善教學體系,依據畢業要求設置知識、能力等的綜合性教學目標,并修訂課程大綱,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不斷完善教學體系。
高校課程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和全課程育人格局,使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同向同行,努力推動思政育人成為專業課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4]。植物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較為密切,課程思政元素豐富,然而,部分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構建多圍繞課堂理論教學開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野外實習這一重要教學環節[5]。野外實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多,且實習基地的植物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天然的思政“寶庫”[6]。努力挖掘野外實習教學過程中的思政元素,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對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2 教學過程
野外實習可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提高學生對植物分類的鑒定能力,同時結合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素養[7]。但在野外實習過程中,學生人數較多,教學線路有待拓展,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可能存在僅有部分學生能緊隨老師的思路現象,多數學生直觀認識有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教學過程多以教師為主,對學生深入探知和能力培養的程度有待提升,以促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6]。對于大一的學生,其習慣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導致其自主學習效率有待提高,單一的課程內容和過程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匹配度有待提高,師生互動效果、知識拓展有待加強,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8]。
1.3 考核方式
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定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主要依據,然而,大部分地方院校野外實習評價方式有待多元化[9],當前考核評價主要是根據學生撰寫的實習報告、實習總結,因此,有必要增加部分植物識別的考核環節,同時,整個考核方式重知識、重結果,對能力和過程的考核方式有待豐富,對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及綜合素質的考核和評價,與現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匹配度有待提高[10]。合理的野外實習評價體系應貫穿整個實習過程,涵蓋專業知識考查、實習綜合表現、專業技能運用、個人實習總結及合作探究能力等各個方面,以更好地評定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11]。
2 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實踐
2.1 構建課程思政和實踐內容知識體系
植物學野外實習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實踐課程,應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強化教學目標,細化教學過程,建立集知識講授與創新研究于一體的實習模式。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圍繞“知識—技能—態度—人格”4個維度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強化課程思政改革,以培養植物學理論方法與實踐能力并重、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融合、創新精神與自然情懷兼備的智慧型人才。在此基礎上,結合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建立野外實習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知識體系[12]。例如,實習過程中涉及常見植物種類科、屬和種的鑒別,教師須引導學生注重相似植物之間的對比識別,仔細觀察發現不同之處,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授外,還要培養學生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通過植物的形態觀察與記錄、電子標本的制作及檢索表的使用等,使學生鞏固植物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其科研精神和學科素養。針對地區植物類型和用途的調查研究,布置任務開展拓展學習,引導學生挖掘植物與傳統文化的關系,賦予植物精神品質或學習植物學家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在野外生態環境的觀察記錄過程中講解珍稀瀕危植物,培養學生的植物保護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重點保護植物面臨的嚴峻形勢。此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和路演匯報等環節,增加對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及綜合素質的鍛煉和考核[13]。總之,通過充分挖掘野外實習教學過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實習與思政的自然融合,構建思政引領教育教學全過程、多維度和立體化的野外實習知識體系。
2.2 構建教學延展實踐育人模式
為改變部分學生實習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野外實習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建立任務驅動式“教學延展”實踐育人模式,將實習階段劃分為實習前準備、基礎訓練、專題研究以及實習成果總結匯報4個模塊[14]。其中實習準備階段,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制定專題,完成實習動員、任務下達和小組組建等工作,強化學生的資料收集、溝通表達和科研設計等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意識,使學生在進入實習基地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實習準備,便于進入實習狀態。其中實習過程中以基礎訓練為主線,注重以專題訓練為導向,將集中實習與專題實習相結合[15]。專題內容的設定不僅包括植物,還可以增加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氣候等非生物環境要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同時,明確知識內容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充分認識生態系統和植物群落,注重全學科深度融合,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野外實習內容體系[16]。以問題為導向,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提高調研成效。指導學生將常見的科屬植物形態特征和分布生境進行拍照,利用圖像處理軟件制作電子標本,充分調動學生探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15]。
構建“1+2+N”教學模式,避免學習效果受到地形和行走線路的限制。“1+2+N”教學模式,即1名指導教師帶領2名核心成員,進行植物形態、結構和分類的講解,N名小組成員搭建在線交流平臺開展同步學習。隨后集中進行資料整理和文獻查閱,對植物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及用途進行拓展學習,以小組為單位歸納總結,分工協作,強化認知,充分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建議學生運用科普類APP,如形色、花伴侶和花草君等進行輔助學習,上傳花草的照片獲取植物的名稱、形態和寓意等,培養和鍛煉學生判斷正誤的意識和能力,使其能仔細觀察和分辨植物的各部分特征,結合植物志、檢索表等進行準確識別[17]。
2.3 制定綜合評價體系標準
植物學野外實習以學生的學科專業知識與個人發展能力為導向,不應單純以學生對植物的識別能力為考核標準,而應制定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考核不僅要包含專業素質和知識技能,還應包含學生的實習態度、思想品質、反思能力、探究與創新能力等[18]。以此為依據,野外實習教學團隊對實習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將學生對植物識別、檢索表應用及電子標本制作等專業技能的運用,個人實習總結及小組路演匯報納入模塊化綜合考評之中。總成績=實習日志(含植物識別)(30%)+電子標本(10%)+小組路演匯報(40%)+實習總結(含綜合表現)(20%)。其中,路演匯報以小組為單位,結合野外實習過程中的專業認知和收獲,自由選擇多種形式(如模擬課堂、歌曲改編、詩歌朗誦或相聲小品等)進行表演,讓每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有利于鞏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并增加了實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
3 結語
野外實習是植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和綜合創新能力等的重要依托[19-20]。針對傳統野外實習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通過整合野外實習內容、創新教學過程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進行了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全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并為其他同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江文正,李宏慶,何祝清. 生物科學專業動物學、植物學野外實習課程的建設與思考[J]. 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20,10(6):9-12.
[2] 孫澤陽,黃輝,閆春財. 基于“3+3”模式的生物學野外實習改革和探索[J]. 實驗室科學,2022,25(5):156-158,161.
[3] 徐純柱,李晶,謝桂林,等. “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學野外實習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 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21,11(6):11-15.
[4] 王君,陳新,張亞楠,等. 課程思政融入植物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和途徑探究[J]. 現代農村科技,2021(11):89-91.
[5] 陳月華,張建逵,尹海波,等. 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8):173-175.
[6] 戴學軍. 地方本科院校地理專業探究型野外實習模式研究[J]. 實驗室科學,2016,19(5):148-150.
[7] 胡凡根,車彥軍,黃偉. “金課”背景下地方院校地理科學專業野外實習教學探索[J]. 地理教育,2022(1):75-78.
[8] 陳文. 高師院校地理專業野外實習評價現狀及改革對策[J]. 科教導刊,2020(3):63-65.
[9] 閆小紅,周兵,蘇啟陶,等. 基于“知識+技能+素養”構建多維度植物學野外實習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J]. 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4):134-136.
[10] 張建,劉志雄,周存宇. 《植物學》課程野外實習改革探討[J].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2):103-106.
[11] 熊平生. 地理科學專業“三三”式野外實習模式研究[J].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5(5):131-135.
[12] 張曉娟,鄭維民. 從制度的完善建設與規范落實談“金課”建設[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2):166-168,174.
[13] 徐雪蓮. 從“講” 到“信” 高職院校思政“金課” 生成邏輯及路徑研究[J]. 世紀橋,2024(1):80-82.
[14] 陳智琴,方軍,程麗紅,等. 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三維制圖設計》為例[J].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23(6):119-121.
[15] 陳繼輝,趙學春,陳超. 野外實習在植物學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4):129-132.
[16] 邢艷萍,趙容,許亮,等. 中藥學專業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特色與課程思政實踐[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2):36-38.
[17] 劉孟奇,王小巧,蘇秀紅. 翻轉課堂在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中的應用[J]. 藥學教育,2022,38(1):60-63.
[18] 邵毅貞,張會勇,陳云,等. 植物學課程野外實習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8):108-109.
[19] 崔紅衛. 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課程建設的“五進” 策略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4(4):33-36.
[20] 游牧,何梅.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生物科學專業動植物野外實習模式探究[J].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22,37(8):105-109.
(責編:楊 歡)
基金項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1GJJG529)。
作者簡介 熊雪(1986—),女,河北承德人,博士,副教授,從事植物分類、植物逆境生理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