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臺市襄都區政協緊緊把握“建、管、用”3個環節,全面推進“區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鄉鎮(街道)同心圓·協商議事站”“委員工作室”3級履職平臺建設,實現了平臺建設全覆蓋、服務群眾全方位,拓展了政協協商向基層協商延伸的有效路徑。
立足“建”,實現基層履職平臺全覆蓋
提高站位,謀定后動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大量決策和工作,主要發生在基層。要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大力發展基層協商民主,重點在基層群眾中開展協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如何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相銜接,打通政協服務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圍繞上述問題,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隊,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起草了《政協邢臺市襄都區委員會關于加強委員履職平臺建設的意見》,并以區委文件的形式予以了轉發。《意見》提出分區政協、鄉鎮(街道)和委員個人3個層面,建立上下協同、系統覆蓋、重心下移的3級政協委員履職平臺,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和貼近基層群眾的“雙重優勢”,創新聯系服務群眾有效方法,讓政協履職走向“面對面”,更多地參與和服務基層社會治理。
突出特點,強化功用建。在區政協建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圍繞全區中心工作和民生重點問題進行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對口協商,開展談心談話交流,做好各界人士的理順情緒、凝聚共識工作。在鄉鎮(街道)建立“同心圓·協商議事站”,作為政協協商向基層協商延伸的履職平臺,按照“工作地在本轄區、戶籍地在本轄區和尊重個人意愿”的原則,將委員分組到8個鄉鎮(街道),依托各自“協商議事站”作為服務和管理的單元,就地就近就便做好群眾工作。在委員工作地等場所建立“委員工作室”,按照“自愿申請、認真審核、統一授牌”的原則,鼓勵委員以工作室為紐帶與界別群眾“談談知心話、聊聊煩心事”,分眾化、差異化做好引領、疏導、闡釋的思想工作。從“廳”到“站”再到“室”,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組織架構,廣泛延伸政協工作觸角,使人民群眾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明確標準,彰顯特色建。堅持“突出政協特色、方便委員履職”的原則,要求各履職平臺結構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實用、檔案管理規范、環境衛生整潔,做到“六個有”,即有活動召集人、有固定場所、有必要辦公設施、有標識、有制度、有活動記錄。同時,明確“六項基本任務”,即開展學習教育培訓、做好上通下達工作、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加強團結聯誼工作、積極參加履職活動、認真組織委員考評。把委員履職平臺打造成開展政協活動的新載體、學習交流的新陣地、聯系群眾的新紐帶、反映民意的新渠道、協商議政的新路徑、展示委員風采的新窗口。區委大力支持3級履職平臺建設,區財政先后投入30余萬元,目前已建立1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8個鄉鎮(街道)“同心圓·協商議事站”和13個“委員工作室”。
規范“管”,實現協商履職活動制度化
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出臺《“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活動要求》《“同心圓·協商議事站”主要職責》《“委員工作室”基本職責》,建立“委員活動登記表”基礎臺賬和檔案資料管理等制度,做到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明確專人負責。明確區級“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活動召集人為區政協秘書長,鄉鎮(街道)“同心圓·協商議事站”召集人為聯系政協工作的黨(工)委副書記,“委員工作室”召集人為委員本人。各召集人按照區政協制定的工作標準,組織開展好各類學習培訓和履職活動。
強化工作考核。區政協高標準建設管理“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請把“同心圓·協商議事站”納入區委督查室督辦事項,并召開“鄉鎮(街道)協商議事站建設推進會”進行專題部署。“委員工作室”由各專委會負責申請、審核和推薦工作,并把其運行情況納入委員履職年度考核體系,作為表彰“優秀委員”“優秀年度履職獎”的重要參照。
突出“用”,實現履職服務群眾全方位
平臺活動經常化。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是委員履職的“主陣地”,著眼全區重點工作和民生關注問題,已開展協商議政、談心談話、聯絡聯誼等活動18場(次),提交各類協商和調研報告9篇。“同心圓·協商議事站”是委員服務聯系群眾的“聯絡站”,組織開展政協委員與界別群眾“面對面”對話30余場(次),助力區委、區政府疏導社會情緒、匯聚民心民智、促進決策落實。“委員工作室”是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連心橋”,委員以此為平臺,走進基層、走進一線、走進矛盾,共開展“微協商”60余場(次),打通基層協商民主的“微循環”。
協商議事規范化。協商議事是政協的主責主業。對“同心圓·協商議事站”的基層協商和“委員工作室”的“微協商”,從議題征集、議題確定、參與人選、協商準備、共識形成、成果實施、落實反饋、實效評估等方面提出要求,既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貼近實際,又貫穿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要求,在商量中拉近黨群關系,增進彼此了解,達成思想共識。
聯系群眾零距離。突出政協委員主體作用,通過經常性的委員履職“通氣”“出氣”達到“順氣”“聚氣”的目的。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貫徹,依托3級履職平臺,組織學習宣傳、研討交流、“委員講堂”25場(次),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圍繞重點項目建設,開展 “政協委員來招商”等主題活動20余場(次),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中貢獻政協力量;圍繞疫情防控,開展“眾志成城抗疫情,政協委員當先鋒”活動,累計捐獻物資折合人民幣30余萬元;圍繞服務基層社會治理,開展“平臺來商量”活動,加強與信訪、便民服務中心等部門聯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協助化解矛盾;圍繞加強團結聯誼,經常性開展黨員委員和黨外委員、委員和所聯系界別群眾之間的談心談話、聯絡聯誼等活動,收集對區委、區政府和區政協的意見建議80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