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4-2419(2024)02-0236-04
作者簡介:陳繼位(1967.11- ),男,漢族,羅甸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研究方向:種植業、畜牧漁業養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E-mail:240895815@qq.com。
摘" 要:斑鳠(Mystus guttatus)是中國珠江流域重要經濟魚類,野生種群被國家列入二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文章介紹了斑鱯人工繁殖技術,涉及設施設備及藥品準備、親魚催產、采卵授精、受精卵孵化和魚苗培育等環節,供參考。
關鍵詞:斑鱯(Mystus guttatus);人工繁殖;西南地區
中圖分類號:S965.199 文獻標志碼:C
斑鳠(Mystus guttatus)繁育技術的成功并批量繁殖,意味著具有“淡水魚王”之稱的斑鳠,可以進行規模化人工批量繁殖,可以培育成大規格魚苗進行人工增殖放流,增加野生斑鳠種群數量,解決了斑鳠因生境受到破壞、自然種群數量少等因素可能導致斑鳠滅絕的風險,同時,此規程的制定和發布,作為斑鳠的繁殖技術依據,有利于斑鳠的開發利用,發揮斑鳠的經濟價值。開展斑鳠人工繁殖可提高其優質親魚的利用率,提高繁殖率和苗種存活率,增加種群數量,有利于斑鳠的開發利用,發揮其較高的經濟價值。
1" 設施設備及藥品準備
微濾機2臺,處理量根據生產規模決定,標準分別為網目200目和400目,不銹鋼材質。
紫外線消毒裝置2套,規格根據微濾機出水量決定,用于孵化水消毒殺菌。
圓形玻璃鋼孵化盆,直徑2 m,深度50 cm,要求表面光滑、無異味、底部排水,可徹底排放孵化盆內積水。
錐形玻璃鋼孵化桶,按一個孵化盆配4個孵化桶,直徑60 cm~70 cm,深度70 cm,要求表面光滑、無異味、中部安裝進水管及進氣管,底部可排水。
圓形孵化框,按每個孵化桶配置一個孵化框,直徑小于孵化桶2 cm,深度10 cm~15 cm,網目100目,要求紗網細密柔軟,框架不銹鋼材質。
渦輪增氧泵2臺(1臺備用),規格1.5 kW左右,每小時進氣量200 m3以上,用于催產池、孵化盆及其它相關設備的供氣增氧。
鋰電充氣增氧機1臺,具備停電自啟,來電自停,邊充邊用等功能,最大氣量續航不低于8 h,適用于水深20 cm~200 cm,每小時氣量0.1 m3以上,用于孵化桶供氣增氧,防止停電導致孵化桶缺氧。
小型變頻水泵,要求無異味,揚程3 m,水量可調,每小時抽水量3 t以下,防干燒,噪聲低于25 dB,10 mm低水位抽水,出水管接口15 mm~20 mm。
止水閥,規格需與水泵出水管及孵化桶進水管匹配,要求不銹鋼材質,自動止水,止水后不漏水,防止停電或水泵故障不能抽水時,孵化桶內的水倒流導致孵化桶無水造成受精卵死亡。
3000 W自動加熱器,要求控溫精度±0.5℃,調溫范圍14℃~31℃,具備低溫自啟,高溫自停功能,確保水溫恒定在規定的范圍內。
親魚暫養水槽(也可用獨立水池),用紗網隔斷成單個水池,每個1 m2,長寬均為1 m,深80 cm~100 cm。
顯微鏡1臺,要求100倍~640倍可調。
其它用品:干毛巾若干,研磨缽2個,接卵盆1個,止血鉗2把,布手套若干,抄網,電子稱,清水,葡萄糖,生理鹽水,地歐酮(DOM),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2號(LRH-A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
2" "親魚催產
親魚催產需要臨時暫養在催產池內,催產過程對水質、水溫、水流速度、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對水中氨氮含量、pH值等都需要嚴格的控制,同時還必須選擇好親魚,把握好催產方法和催產藥品劑量等。
2.1" 水質標準
暫養親魚所用的水要求達到漁業水質標準。
2.2" 控制水溫
暫養池水溫不能低于26℃,當水溫低于26℃時,需用加熱器將水溫加熱到26℃以上,水溫上下浮動在1℃以內為宜。
2.3" 水流速度監控
保持池水循環流動,或連續不斷注入新鮮清潔水源,每秒流速0.5 m~1 m,過快過慢都會影響催產效果。
2.4" 充氣增氧
催產親魚的暫養池需用增氧機持續增氧,確保水中溶解氧含量在8 mg/L以上。
2.5" 親魚選擇
雌親魚個體重以1 kg~1.5 kg為宜,腹部鼓脹,觸摸柔軟有彈性,能感覺到卵顆粒,生殖器微紅或紫紅色,向外凸起。雄親魚個體重以1.5 kg~2.5 kg為宜,生殖器微紅或紫紅色,不外凸。
2.6 親魚鑒別及編號登記
2.6.1" 雌雄辨別。可以用肉眼進行觀察,雄魚尾鰭處有兩個孔,一個是生殖孔,另一個是排泄孔;雌魚包含生殖孔一個和排泄孔兩個,共有三個。
2.6.2" 親魚成熟度辨別。儀器觀察雌親魚第Ⅴ期卵粒大小均勻,閃光點多而光亮,肉眼觀察生殖器紫紅色,向外凸起。儀器觀察Ⅳ期卵粒大小不均勻,閃光點少,肉眼觀察生殖器微紅,向外凸起。雄親魚主要以肉眼觀察為主,生殖器外觀微紅,尾鰭淡紅色為第Ⅳ期,生殖器外觀紫紅色,尾鰭淡紅色且光澤發亮為第Ⅴ期。
2.7" 親魚暫養
編號登記稱重后的親魚分四個區域(即第Ⅳ期雌親魚、第Ⅴ期雌親魚、第Ⅳ期雄親魚、第Ⅴ期雄親魚),單尾單池放養(即每個暫養池放養1尾)。
2.8" 催產方法
斑鳠雌魚的催產方法有兩針法和三針法,使用兩針法,還是三針法,主要根據魚卵發育成熟度決定。卵發育到第Ⅴ期的親魚,采取兩針法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卵發育到第Ⅳ期的親魚,需采取三針法。雄魚視情況可采取一針法和兩針法,第Ⅳ期雄親魚采取兩針法,第Ⅴ期雄親魚采取一針法。
2.9" 催產藥品的選擇及功能
2.9.1" 地歐酮(DOM)。地歐酮是一種能提高魚類催產效果的輔助劑,能使魚類的產卵、受精率達到最合適的程度,一般不單獨使用,需與促黃體釋放激素素類似物2號(LRH-A2)混合使用。主要阻止多巴胺對性激素的抑制,促進促性腺激素的釋放,具有催情、催熟和催產的作用。
2.9.2" 促黃體釋放激素素類似物2號(LRH-A2)。促黃體素釋放激素能促使垂體前葉釋放促黃體素、促卵泡激素,當卵泡成熟后開始排卵、生成黃體。
2.9.3"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進親魚排卵,也有一定的促性腺發育的作用。該藥受熱、受潮、光線照射下都易降低藥效或失效,應在低溫、干燥處避光保存,且需現配現用,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抗體。
2.10" 雌親魚催產方法及藥品用量(設定水溫28℃)
2.10.1" 兩針法(雌魚):第1針,按每1 kg用地歐酮(DOM)7 mg+促黃體釋放激素素類似物2號(LRH-A2)9 μg稀釋后肌肉注射。第2針:注射第1針后間隔15 h,按每1 kg體重用地歐酮(DOM)7 mg+(LRH-A2)9 μ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50 IU稀釋后肌肉注射。第2針注射后10 h開始檢查暫養池內是否有魚卵排出或是否可擠出魚卵,若發現應及時擠卵、受精及孵化,以后每間隔3 h檢查1次。注射第2針后20 h后還不能擠出卵的親魚,可視為催產失敗。
2.10.2" 三針法(雌魚):第1針,按每kg體重用地歐酮(DOM)2 mg+促黃體釋放激素素類似物2號(LRH-A2)3 μg稀釋后肌肉注射。第2針,第1針注射后間隔15 h,按每1 kg體重用地歐酮(DOM)7 mg+促黃體釋放激素素類似物2號(LRH-A2)9 μg稀釋后肌肉注射。第3針,第2針注射后間隔15 h,按每1 kg體重用地歐酮(DOM)7 mg+促黃體釋放激素素類似物2號(LRH-A2)9 μ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50 IU稀釋后肌肉注射。第3針注射后10 h開始檢查暫養池內是否有排出的魚卵或檢查親魚是否可擠出魚卵,若能擠出魚卵應及時擠卵、受精及孵化。注射第3針后20 h還不能擠出卵的親魚,可視為催產失敗。
2.11" 催熟雄魚精子
精巢發育到第Ⅴ期的雄親魚,待雌親魚注射最后一針時,用與雌親魚同樣的藥品減半進行肌肉注射。精巢發育到第Ⅳ期的雄親魚,待雌親魚注射第2針時,用與雌親魚同樣的藥品減半第1次進行肌肉注射。待雌親魚注射最后一針時,同樣用與雌親魚同樣的藥品減半進行肌肉注射第2次。
2.12" 調整催產藥品用量
藥品的用量與水溫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水溫的升高,藥品使用量逐步下降,水溫每升高1℃,藥品使用量下降8%。水溫下降1℃,藥品用量增加8%。
3" 采卵授精
擠卵、取精及受精的人員必須配合默契,擠卵、取精、精液檢查及精卵混合的整個過程必須迅速,時間最好控制在5 min以內。
3.1" 取卵
需3個人配合進行,此過程主要防止抓魚時卵流出,防止水滴濺入盛有魚卵的盆中。第1個人用手固定好雌親魚的頭部及尾部,不讓其掙扎導致魚卵流出。第2個人迅速固定親魚尾部,并按住親魚生殖孔,其目的也是防止親魚掙扎導致魚卵流出。第1個人騰出手用干毛巾輕緩擦干魚體表面,同時輕輕擠壓親魚腹部讓其排出尿液。待親魚排出尿液后,第3個人迅速用盆將魚卵接入盆中,同時第1個人輕緩擠壓親魚腹部,直到魚卵排完為止。
3.2" 取精
需兩人配合,此過程主要防止水滴濺到精巢上。當擠卵人員擠出卵后,取精人員迅速取出精巢,并用消毒好的剪刀剪碎,然后放入研缽或勻漿機內磨細后立即鏡檢。
3.3" 精液品質檢測
要求精子活率80%以上,運動迅速靈敏,直線運動的精子不低于70%,畸形精子在5%以內,感觀正常。
3.4" 人工授精
配制精子激活液:斑鳠精子激活液主要用清水、5%葡萄糖、0.9%的生理鹽水按1∶1∶1的比例配制成含鹽0.3%、含糖1.7%的溶液即可。
精子活力合格后,將精液倒入盛有卵的盆中,隨后加入與卵等量的精子激活液,輕輕攪拌使精子和卵子充分接觸,均勻混合,然后靜置5 min。
靜置5 min后精卵基本結合,此時用清水反復沖洗受精卵,沖洗干凈后轉入孵化程序進行孵化。
4" 受精卵孵化
4.1" 孵化方法及設備
主要采取微流水孵化,在實踐中以孵化盆+孵化桶+孵化框組裝成孵化裝置進行孵化效果理想。
孵化盆(孵化槽):主要功能是貯水、沉淀、加溫、暴氣增氧。
孵化桶:主要功能是貯水、過濾、沉淀、充氣增氧。
孵化框:功能有兩方面,一是承載受精卵,二是可使水緩緩從孵化框的底部均勻進入孵化框內,不至于將孵化框內的卵粒沖擊成堆,降低孵化率。
4.2" 水質處理
用于孵化的水應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用于孵化的水質經200目微濾機處理后,經紫外線燈消毒流入一級沉淀池沉淀,一級沉淀池的水經沉淀后再經過400目微濾機進行二次處理,然后進行二次消毒后流入二級沉淀池。在二級沉淀池內對孵化水進行加溫到孵化所需的溫度后注入安裝好孵化設備的孵化盆備用。孵化水體溶解氧量應在7 mg/L以上,能達到10 mg/L最為理想。
4.3" 安裝孵化裝置
把清洗消毒后的孵化桶放入孵化盆內,孵化桶的進水管連接上止水閥,最后連接上水泵出水管。把鋰電增氧機的氣石放入孵化桶內,并通過氣管連接到鋰電充氣增氧機上。把孵化框安裝在孵化桶內,要求深度10 cm~15 cm,防止停電或水泵故障導致孵化桶內的水迅速倒流導致孵化水水位下降,受精卵缺水死亡。把孵化水注入孵化盆,然后啟動抽水機,調節出水量,調整好增氧機氣量,確保斷電能止水及供氧。
4.4" 鋪放受精卵
把受精卵均勻地平鋪在孵化框內,每平方米鋪放數量5000粒,要求受精卵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不能緊靠扎堆,防止受精卵扎堆影響呼吸,導致供氧不足,影響孵化率。
4.5" 水溫控制
水溫26℃~30℃都適宜斑鳠的孵化,但最適宜的孵化溫度為28℃,孵化過程中需確保水溫恒定,上下浮動最好在0.5℃以內,如果超過1℃,其孵化率將會大大降低。
4.6" 水質調節
為防止水霉大量滋生,孵化過程中需每天更換經微濾機來處理消毒好的新鮮清潔水。用于替換的水溫度必須與原孵化水溫度保持一致,上下浮動最好不超過0.5℃。
4.7" 壞死卵挑揀
及時挑出壞死卵,防止壞死卵因感染影響其它健康卵。挑出壞死卵時動作必須緩慢,避免擦傷健康卵。
4.8" 禁止使用消毒藥品
孵化前及孵化過程中都不得使用任何消毒藥品對水進行消毒處理,任何消毒藥品都有可能造成受精卵死亡。
4.9" 出膜
水溫28℃時,大約在46 h開始出膜,完全出膜需65 h左右。水溫29℃時,大約需要42 h開始出膜,完全出膜大約需要60 h。
5" 苗種培育
5.1" 開口料的選擇及投喂方法
孵出的魚苗需7 d左右才能開口吃料,開口料以紅線蟲剁碎后用0.3%食鹽溶液消毒后投喂為主,也可用狗肝、雞肝等剁碎后投喂。
5.2" 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5.2.1" 病蟲害。魚苗培育過程中的病蟲害主要有水霉病、小瓜蟲、車輪蟲和指環蟲等,前期以水霉病影響最為嚴重,后期以小瓜蟲影響最為嚴重。
5.2.2" 防治方法。勤換水,確保水質良好并經過濾及消毒處理,保持水溫不低于26℃。發病時及時用藥物殺蟲,可用苦參+苦槁混合使用殺死水霉,小瓜蟲、車輪蟲及指環蟲均可用硫酸銅配合硫酸亞鐵混合使用。制定疫病防治方案,定期進行殺蟲、驅蟲和保肝等。
參考文獻:
劉慶山,林斌,韋祥,等.野生斑鳠親魚馴養技術研究.科學養魚,2020(5):44-46.
譚冬初,劉慶山,徐華建,等. 斑鳠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湖北農業科學,2020,59(20):127-130.
王超,鄒青,姚東林,等. 野生斑鳠池塘人工養殖技術初探.科學養魚,201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