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農村產權交易所(以下稱“天津農交所”)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創建集體林權流轉交易“三級市場”,實現林權“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資本”,有效盤活林權資源存量、擴大林業投資增量、提高林權改革質量。
一、改革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木材消費增長,剛性需求量不斷增加,集體林地成為經濟林種植的主要陣地。但林木種植存在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回報周期長等問題,投資主體自有資金難以完全支撐。在此背景下,引入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推動經濟林項目建設、維持建設周期內各項運營支出,已成為解決林木種植融資難、減輕企業資金壓力的有效方式。
在融資過程中,清晰的產權權屬、明確的還款來源、穩定的還款方式是投資主體(如銀行)關注的重點,天津市建成“市—區—鎮—村”四級林權流轉交易系統,統籌“要素整合—要素盤活—要素資本化”三級市場,為經濟林建設提供交易、確權、融資服務,為項目融資提供了新路徑。
二、主要做法
以天津市寶坻區林權融資項目為例,天津市森態林木種植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稱“森態公司”)通過天津農交所流轉寶坻區4.5萬畝林地使用權,用于種植經濟林。作為建設方,在完成樹木種植、養護等基礎工作后,以林地經營收益為還款來源,向銀行申請貸款,有效盤活林權資產,為綠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激活經濟發展動能。
在該項目的運作過程中,天津農交所探索建立了“要素整合—要素盤活—要素資本化”三級市場,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資本”的貫通。
(一)一級市場——要素整合(資源變資產)
在一級市場,寶坻區大口屯鎮六個村、郝各莊鎮五個村、霍各莊鎮五個村分別通過委托流轉的方式,將村內林地的承包經營權集中流轉給鎮政府,由鎮政府將集體林地統一對外流轉盤活利用。這一階段,三鎮共計整合16塊林地,總面積44872.15畝,將分散在各村集體的林地資源轉變為規范化、可交易的資產,為下一步林地的流轉盤活做好準備。
(二)二級市場——要素盤活(資產變資金)
在二級市場,大口屯鎮、郝各莊鎮、霍各莊鎮分別將整合后的林地使用權在天津農交所公開掛牌,受讓方均為天津市森態林木種植發展有限公司。天津農交所通過“一網一書一鏈”確權模式明確林地經營權權屬,即在交易過程中采用登記、交易、簽約、結算、鑒證“一網管理”,為各方出具《林權流轉交易鑒證書》,將全過程交易信息轉化為可查詢、不可更改的唯一編碼,通過區塊鏈存證。
清晰的林地經營權權屬,為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效保障。森態公司通過經濟林種植、種苗培育、發展林下經濟、林產品生產加工等方式,對林地開展多種經營,形成未來收益和可預期的現金流,將當前資產轉變為未來資金,為下一步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創造了條件。
(三)三級市場:要素資本化(資金變資本)
在三級市場,建設銀行天津分行以《林權流轉交易鑒證書》為依托,以林地當前或未來的經營收益為增信措施,為森態公司發放貸款1.2億元,完成“資金變資本”。同時,天津農交所、森態公司、銀行共同約定,天津農交所為森態公司提供資產處置服務、為銀行提供資金監管服務,即儲備林林木所有權交易通過天津農交所進行,價款通過交易所結算系統直接劃付給銀行,優先償還銀行貸款。
三、取得成效
天津農交所集體林權流轉交易“三級市場”為林權流轉、林地建設、林木交易以及后續配套融資提供了有益探索,為推動集體林權“三資三變”、有效盤活存量、擴大增量、提高質量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一是摸清資源底數,盤活資源存量。對分散的林權資源進行規范化整合,掌握資源底數、流轉意愿和流轉方向,充分發揮交易平臺作用,以林權交易系統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機制為保障,引入社會資本,激活林權要素資源。
二是健全配套體系,擴大投資增量。保護社會資本合法權益,激發企業投資活力,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并配套規劃、設計、咨詢、定價、融資等服務,引導林業多元化經營和產業升級,培育新增長點,為林業經濟積蓄勢能和后勁。
三是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改革質量。通過集中整合、統一流轉,有序引導林權流轉,創新林權融資模式,完善林權抵押貸款制度,暢通林權價值增值變現渠道,提升集體林權改革整體質量,實現改革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