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的意義在于降低總成本,提高利潤率。企業在作業成本、交易成本與風險管理成本上采取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然而,面對復雜的供應鏈網絡與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以及數據孤島和供應鏈各參與方的利益問題,這些措施不足以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推動成本透明化,實現供應鏈協同規劃,統一運用技術工具,簡化供應鏈網絡,加強供應鏈風險管理等對策,以期實現企業風險管控與提質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企業成本控制;風險管理;供應鏈網絡
一、引言
企業成本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發展和利潤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成本控制是企業利潤最直接的保障,通過成本控制,企業能夠合理控制各項費用支出,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如今的市場競爭中,價格競爭尤為激烈,企業必須不斷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來提供更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通過控制成本,企業可以降低產品價格,吸引更多顧客,實現銷售量的提升。同時,成本控制也能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滿足顧客需求,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此外,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經營效率。通過對供應鏈、生產流程、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成本進行深入分析和管理,企業能夠精確掌握每一項費用支出,避免過多和不必要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和員工工作效率,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成本控制還有助于對企業風險的管理。成本控制能幫助企業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減少因外部環境變化或經營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通過定期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企業能夠及時發現成本偏高的環節和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減少經營風險,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供應鏈的成本構成與控制方法
1.企業供應鏈的成本構成
(1) 作業成本
企業供應鏈的作業成本主要包括采購成本、物流成本、生產成本與庫存成本等。采購成本是企業在采購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時所發生的費用,包括采購物料的價格、供應商運輸費用、關稅等。物流成本是企業運輸貨物和倉儲管理所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輸費用、倉儲費用、包裝費用等。生產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和間接費用。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費用、原材料費用、設備與技術的使用費用等。間接成本包括電費、水費、設備維護費用等。庫存成本是指企業為了滿足顧客需求而持有的儲備庫存所付出的費用,包括存儲費用、倉儲設備費用、折舊費用、機會成本等。
(2) 交易成本
供應鏈的交易成本包括信息系統成本和售后服務成本。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使用各種信息系統來支持和管理,如采購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等。這些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所需的費用也是企業供應鏈成本的一部分。售后服務成本是企業在銷售產品后為滿足客戶需求而提供的服務所產生的成本,包括售后服務人員工資成本、售后服務設施的成本、售后零部件和備件成本、客戶支持平臺的成本與售后服務物流成本等。
(3) 風險管理成本
風險管理成本是為了降低和管理供應鏈面臨的各種風險而產生的成本,包括保險成本、風險評估成本、法律合規成本、風險預防成本與應急響應成本等。保險成本是企業為了應對可能的損失和風險,購買各種保險產品,如運輸保險、產品責任險等產生的成本。風險評估成本包括對供應鏈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分析的成本,如市場風險、供應風險、法律風險等。法律合規成本是企業為了遵守法律法規和相關合規要求,進行法律合規監控、咨詢和培訓產生的成本。此外,為了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需要投入一定的風險預防成本施行預防措施,如產品質量控制、供應商審核和驗收等。應急響應成本是當風險事件發生時,企業投入的進行應急處理的成本,如召回產品、處理投訴和賠償客戶等。
2.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方法
(1) 作業成本
企業通過供應鏈網絡優化、供應商評估與管理、生產計劃與控制、庫存管理與控制以及運輸與物流管理等方法,不斷提高供應鏈效率和降低成本。首先,通過優化供應鏈網絡結構,合理選擇生產和倉儲設施的位置,減少運輸距離和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和貨物滯留風險。同時,選擇靠近市場和供應商的生產和倉儲點以降低庫存成本。其次,建立供應商評估體系,評估供應商的品質、交貨能力和成本表現,以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并通過談判和合同管理降低采購成本。再次,通過合理的生產計劃和排程,減少生產變動和等待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和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實施精益生產和質量管理方法,減少廢品和次品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此外,企業需注重庫存管理與控制。實行精細化的庫存管理,包括及時的庫存調整、科學的庫存定量和經濟批量制度,通過合理的庫存策略和技術手段,降低庫存成本。最后,通過優化運輸方式與路徑選擇,合理組織物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同時,通過物流合作、集貨和貨源整合等方式,提高運輸效率,減少貨物滯留和損耗。這些措施有助于企業在現有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實現更高的利潤和更大的發展。
(2) 交易成本
當前企業在供應鏈交易成本的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來降低信息系統成本和售后服務成本,提高供應鏈的效益和競爭力。首先,企業通過信息系統的運用,使供應鏈管理更加高效,優化了資源配置,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企業建立了售后服務體系,提高了售后服務質量和效率,減少了售后服務成本。例如,通過設立售后服務中心、建立在線客戶支持平臺等方式,降低售后服務成本,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售后支持。
(3) 風險管理成本
當前企業供應鏈成本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方法之一是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關系是指企業與供應鏈中的戰略合作伙伴建立穩定和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推動供應鏈成本的控制和降低。通過與戰略合作伙伴進行供應鏈集成以及資源和風險的共享,實現供應鏈成本的共同優化和共贏。
三、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1.信息不透明和數據孤島
供應鏈中的不同參與方往往有不同的信息和數據系統,導致信息不透明和數據孤島問題。參與方之間缺乏共享和整合數據的機制,這使得企業難以全面了解供應鏈各環節的成本情況,從而難以有效控制供應鏈成本。首先,供應鏈中的不同參與方擁有獨立的信息系統,這種獨立性導致信息在參與方之間流通困難,從而使企業難以獲得全面的供應鏈成本信息。其次,不同參與方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統和技術平臺,這使得數據在不同系統之間的共享和整合變得復雜。當存在技術兼容性問題時,企業很難實現供應鏈成本信息的無縫集成和共享,從而限制了成本控制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最后,供應鏈中的不同參與方往往面臨信息保密和競爭壓力的考慮。由于競爭對手可能參與同一供應鏈,參與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敏感信息,以免被利用或被競爭對手獲取。這種情況下,參與方可能不愿意共享全面的成本信息,尤其是涉及成本優化和策略方面的敏感數據。
2.復雜的供應鏈網絡
隨著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發展,企業供應鏈變得越來越復雜。現代企業供應鏈通常涉及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個參與方,每個環節都會影響成本。這些參與方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涉及不同的地理位置、產品線和戰略目標等。這種復雜性增加了供應鏈成本控制的難度。首先,現有的企業成本控制策略常常是以企業為中心,缺乏對整個供應鏈網絡的全局視角和綜合考慮。其次,復雜供應鏈網絡中存在多樣的參與方,這些參與方在地理位置、規模、資源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異,不同參與方可能有不同的目標和利益,管理這些不同的參與方并確保供應鏈成本控制的一致性和協調性是一項復雜的任務。再次,復雜供應鏈網絡中的信息流通可能存在不對稱的情況。不同參與方擁有不同的信息和數據,并有限制地共享信息。這導致企業在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時難以獲得全面和準確的供應鏈信息,從而影響其做出明智的決策和實施成本控制措施的能力。最后,在復雜的供應鏈網絡中,各參與方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依賴關系。一個環節的改變或出現問題可能使整個供應鏈網絡產生連鎖反應。
3.不穩定的市場環境
供應鏈成本控制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不穩定的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會影響供應鏈的風險管理成本。尤其是在全球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企業需要適應市場的變化并靈活調整成本控制策略。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競爭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這對企業的供應鏈成本控制提出了挑戰。企業需要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并調整供應鏈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以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
4.供應鏈參與方的目標不一致
供應鏈中不同的參與方追求的目標和利益可能不一致。例如,供應商可能追求更高的售價和利潤,而零售商可能注重降低成本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種不一致的目標可能導致供應鏈成本控制的阻礙,因為不同參與方可能采取不同的策略來追求自身的利益,可能會犧牲整體供應鏈的成本效益。
四、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成本控制優化措施
1.推動成本透明化,實現供應鏈協同規劃
首先,要成本透明化,建立和推行公開透明的成本報告機制,要求供應鏈參與方按照規定的標準和指標進行成本報告。這可以促使參與方更加主動地共享成本信息,提高整個供應鏈網絡中成本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其次,促進供應鏈協同規劃,通過共同制定和優化供應鏈策略來實現信息的透明和共享。可以采用供應鏈協作工具和方法,如銷售和運營計劃(Samp;OP)、統一預測和需求管理等,來確保各參與方在計劃和決策過程中獲得共享信息,從而減少信息不透明和數據孤島問題。數據標準和格式的統一是保障規劃實施的必要舉措,制定并推行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格式,可以確保供應鏈參與方之間的數據互通,能大大改善信息流動和供應鏈成本控制的準確性。通過加強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推動供應鏈協同等措施,可以促進供應鏈參與方之間的信息流動,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統一運用技術工具,簡化供應鏈網絡
簡化供應鏈網絡可以使各參與方的利益與成本得到控制。供應鏈管理系統是一種集成的軟件平臺,用于管理和協調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參與方。通過這種系統,企業可以集中管理供應商、物流合作伙伴、倉儲和運輸等方面的信息和活動。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簡化供應鏈網絡,使得企業更好地協調和控制供應鏈中的各個參與方。物流跟蹤系統是一種實時跟蹤和監控物流活動的技術工具。通過該系統,企業可以實時了解貨物的運輸狀況、位置和到達時間等信息。物流跟蹤系統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供應鏈中貨物的流動,并及時采取行動解決潛在的問題,從而簡化供應鏈網絡并提高運作效率。云計算平臺是一種基于云技術的計算和存儲服務平臺。通過云計算平臺,企業可以將各個供應鏈參與方的信息和數據存儲在云端,并提供實時訪問和共享。這種平臺可以通過實時數據同步和共享,簡化供應鏈網絡,提高信息流通和協同性,實現更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數據分析工具是一種利用大數據和分析技術來解析和挖掘供應鏈數據的工具。通過這些工具,企業可以對供應鏈中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揭示潛在的成本節約機會。數據分析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供應鏈網絡中的問題和挑戰,從而優化供應鏈成本控制策略。
3.加強供應鏈風險管理
供應鏈中的突發事件或中斷,如自然災害、政治動蕩或供應商倒閉等,可能導致原材料短缺、交貨延誤或停產等問題,使得供應鏈成本增加。加強供應鏈風險管理可以減輕這些突發事件對企業的影響,降低損失并保持業務的連續性。首先,要進行風險評估與規劃,對供應鏈中的風險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并制訂應對策略和應急計劃。包括建立風險管理團隊、開展供應鏈風險分析和模擬,以及確定關鍵風險緩解措施。其次,發展多元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建立多元化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關系,降低對單一企業或地區的依賴性。通過多元化供應鏈可以分散風險,并保證在某一環節中斷時能夠及時轉移或尋找替代方案。再次,強化合同管理,建立明確的合同和供應商責任,包括約定交貨期、質量要求和風險分擔等條款。加強合同管理可以降低合同履約風險,并確保供應鏈各方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最后,進行實時監測,制定應對措施,通過使用供應鏈管理系統、物流跟蹤系統和實時數據分析工具等技術工具,實時監測供應鏈的運作和風險情況。這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應對潛在的風險,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降低風險的影響,降低供應鏈成本。
參考文獻:
[1]于琪,王穎馳.淺析供應鏈視角下農業企業成本控制研究——以A公司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2(7):55-57.
[2]陳美娟.供應鏈視角下加強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的策略[J].商訊,2021(17):88-90.
[3]謝靜.基于供應鏈的XH企業成本控制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21.
[4]王雅雯.基于柔性供應鏈的紡織企業成本控制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21.
[5]姚建國.基于供應鏈的G空調企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20.
[6]馬玉梅.基于供應鏈視角下企業采購成本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20(6):176-177.
[7]楊政.供應鏈視角下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策略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10):175-176.
[8]曾珂,趙洪進.電子商務環境下基于供應鏈視角的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電子商務,2019(11):22-23,25.
[9]吳秀華.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成本控制探究[J].納稅,2019(28):226-227.
[10]宋潔.基于網絡營銷的電子商務企業成本控制研究——評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供應鏈視角下電子商務企業物流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8):174.
[11]王靜雅.基于供應鏈房地產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4):140-141.
[12]宋芳.供應鏈視角下的物流企業成本控制優化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9.
[13]楊樺.基于供應鏈視角的物流企業成本控制分析[J].納稅,2019(1):271,274.
[14]王彥玲.基于供應鏈的企業管理成本控制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9):14-15.
作者簡介:陳思源(1998.07— ),男,漢族,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