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困境與重構

2024-04-29 00:00:00劉生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3期

收稿日期:2023-06-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7-18

作者簡介:劉生,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問題研究。

基金項目:2023年度哈爾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經管學科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數字化融合實踐研究”(XJGY2023024);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經管專業研究生數字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實踐研究”

摘" " 要: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是當前國家、社會及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問題的有效回應。文章以共生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系統分析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問題。結果表明,在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中,外部環境由國家宏觀環境和政策、中觀的區域經濟發展、學校院系微觀環境激勵措施等構成,系統內個體或組織在一定約束條件下,通過一定的媒介即共生界面,選取不同的共生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形成不同的均衡狀態。文章從整體、全面、動態的角度思考,認為高??赏ㄟ^確立合理的系統目標、提升系統自組織能力、開放系統補充所需能量等路徑,重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

關鍵詞: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系統;共生理論;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3-0066-05

一、引言

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創新發展的歷史,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創新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共識。無論是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現實問題的有效手段,還是在為促進國家高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方面,創新創業活動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新的課題,即如何在原有專業教育基礎上開展好創新創業教育。高校需要在理論上深入研究二者的融合發展問題,在實踐中探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問題的提出

針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研究,美國學者W. D.斯派帝(W. D. Spady)推崇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實現教育范式的轉換,清晰地指出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必須以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為標準,相應地設計教學、實踐、評估等各項活動[1]。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E. F.克勞利(E. F. Crawley)提出CDIO[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現)、Operate(動作)]理念,開創了工程專業教育與實踐融合發展的經典模式。該模式強調以市場為導向,制定詳盡且切實可行的CDIO課程大綱,實現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的緊密結合[2]。美國學者H.埃茨科維茲(H. Etzkowitz)借用生物學“三螺旋”理論,重點關注了高校、企業及政府3大主體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中的作用,構建了理論模型,并分析了理論模型的運行機制,為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了新的路徑[3]。還有學者開展了廣泛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實踐探索,總結出了豐富的實踐模式,如D. H.斯特里特(D. H. Streeter)等人歸納出磁石模式、輻射模式、混合模式[4]。

我國學者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教育改革實際展開了廣泛深入研究。例如,王福英等人從闡述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內涵出發,認為二者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關系[5]。錢駿指出,高校應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與學科專業特點相融合、實踐創新與思維創新相融合的基本原則,以創新創業實戰訓練、跨專業聯合教學、社會化合作模式等方式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融合[6]。盧卓、吳春尚從理念認知、課程改革、實踐平臺、師資隊伍、體制機制等方面分析了當前專創融合的主要困境,并指出院校“以創為核心”“六大轉變”的突圍路徑[7]。王志強在理論和實際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才培養一體化、專創課程體系一體化、

“雙師型”師資保障的協同發展策略[8]。

綜上所述,國外學者針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問題構建了理論模型,并開展了廣泛的實踐應用。國內學者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方面的研究比較全面,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也促進了二者的融合發展。但從總體上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一些根本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究其原因可能是現有的研究缺乏理論支撐。國內眾多研究大都只是針對問題進行表面分析,沒有構建邏輯一致的系統理論體系,而國外的理論又因為“水土不服”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導。因此,構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理論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用于指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生物學上的“共生理論”原指兩個或多個生物體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關系,體現了生物學領域進化創新的理念[9]。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將共生理論擴展到生態、社會及經濟領域[10]。共生理論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提供了理論基礎。依據共生理論,在一定的內外部共生環境中,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看作是兩個共生單元,通過共生界面形成不同共生關系,構成了現實中的共生系統。此系統中的共生單元存在著能量傳遞、相變及進化過程。共生理論契合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理念,從理論層面展示了二者客觀存在及相互作用的融合系統,能夠更深層次地揭示出二者融合存在的諸多本質及問題,從而為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提供理論保障。文章探究了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的構成,借助共生理論分析了系統困境,并在此基礎上重構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運用共生理論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系統進行分析,在理論上與實踐中將有助于二者深度融合發展。

三、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

分析

(一)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構成

根據系統構成及要素間的因果關系,可將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系統分為資源環境子系統、支撐子系統、經濟學專業教育子系統和創新創業教育子系統。

資源環境子系統包括內、外部環境及資源,是指所有影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環境因素及資源。內部環境及資源是指院校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現有條件及投入;外部環境及資源是指院校之外的,包括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及其他和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條件及投入。

支撐子系統。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需要一定的物質支撐,包括人才培養體系支撐、課程體系支撐、平臺與渠道支撐、師資隊伍支撐、激勵機制等。

經濟學專業教育子系統。以支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目標,致力于培養具有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經管類專業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子系統。明確創新創業培養目標,構建和完善培養方案,加大要素投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

(二)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解構

根據共生理論,共生系統包括4大要素,即共生單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及共生環境,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反映了共生系統的動態變化規律[11]。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如圖1所示。

運用規范的現代經濟學理論分析問題或者解釋現象時,首先要對該問題或現象的外部環境進行描述和概括,對系統內個體或組織行為做出假定,確定行為人所采取的策略,最終決定均衡狀態,并用一定的標準進行檢驗[12]。

將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應用到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共生系統中,對外部環境的界定就是描述和概括其共生環境。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共生環境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面。從宏觀層面看,包括國家發展規劃及具體政策實施。國家大力倡導并積極推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加速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專創融合發展進程。從中觀層面看,外部環境包括區域及地方經濟發展條件、產業發展等。專業人才培養終歸是為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同時,區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外部條件也直接影響專創融合水平。然而,在以往專創融合研究中,對中觀層面的外部環境的分析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分析的結論往往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實施。學校、院系的組織架構、激勵措施等現實狀態作為微觀環境是學者高度重視的研究領域,但是提出的建議大都是增加資金、設備等的投入。在微觀環境中,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團體協作精神等才能使學生達成目標一致且為了共同的理想目標而努力。

文章所說的共生單元,是指參與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工作的個體或組織,包括專兼職教師、各年級學生、學院各部門、學校行政及科研機構人員,以及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產業園區、孵化基地及其他服務機構人員等。按照共生理論,不同的個人或組織分屬不同的共生單元,通過共生界面發生聯系。然而,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分別作為不同的共生單元卻與之存在不同。最明顯的表現為,參與主體可能分處不同單元,如教師這個角色,在專業教育領域作為專業課教師身份,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又以兼職教師身份指導各種實驗、競賽等活動,而有時在作為專業課教師身份的同時,可能還擔任學校或學院部門領導。不同身份集中于一個主體,與唯一身份相比,導致的一個后果是無法“專心”為本單元服務。由此,根據共生理論的分析可知,合理界定不同共生單元界限,分割同一主體不同身份,做到專業化生產,確定主體身份,是進行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

最優化是對系統內個體或組織行為做出的最基本假定,意味著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系統內的個體或組織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然,這里的利益可能是對個體而言的利己,也可能是追求集體共同利益,甚至也可以理解為國家榮譽等。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在人才培養上側重點不同,但是二者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培養方式是相輔相成的。用共生理論專業術語表述,就是共生單元之間的質參量兼容,共生過程中制造能量并相互交換,共同促進系統增殖和發展。顯而易見的是,不同主體追求的“利己”結果也會導致努力的方向不盡相同,甚至可能相反。矢量線相同或夾角為銳角的會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融合發展;而矢量線相反的則會形成力的消耗,表現為阻礙融合發展。因此,對系統內個體或組織行為的分析尤為重要,并且個體或組織目標一致的假定不僅不合理甚至是危險的。只有直面現實中個體或組織的不同追求,根據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真正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共生能量交換是通過一定的媒介即共生界面進行的。共生介質具有完整性、連續性,是能量傳遞的良導體,就會生成更多、更大的能量;而介質不完整或者管道有阻礙,就會造成流通不暢,生成的能量就會少。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相互作用的載體包括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第二課堂、實習實踐教學平臺、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等。因此,根據共生理論,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要全盤考慮、合理規劃、協同發展,全力打造完整的教育平臺,特別是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在教學內容、方法、模式上下功夫,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形成暢通的共生能量大循環系統。

共生能量交換涉及共生單元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即共生關系,或稱為共生模式,也就是經濟學上的系統中主體所采取的游戲規則。依據共生理論中共生關系原理,共生關系反映在具體組織程度和行為方式上。組織程度反映的是共生單元之間的聯系方式,以接觸程度表現組織程度的強弱,是偶爾接觸還是連續的,亦或是一體化的方式。在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中,以專業教育為主體,偶發性地拓展創新創業活動;或者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體,簡略介紹涉及的有限專業知識,這都屬于點共生模式。而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都有堅實的基礎,以共同目標為導向,雙方相互作用、協調發展,在共生理論中被稱為一體化共生關系。行為方式反映的是雙方獲利關系,以最終獲利結果進行評價,是偏利還是互惠。在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中,偏利表現為經濟學專業教育單方面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持,或者是創新創業教育單方面為經濟學專業教育提供實踐經驗。而互惠表現為,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已形成良性循環系統,互為對方提供能量,雙方實現融合發展。

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單元在內外部環境既定前提下,通過共生界面選取不同的共生模式,導致不同的均衡狀態,即共生能量生成。根據經濟均衡變動原理,外部環境及共生系統內的共生單元、共生界面、共生關系等的變動,都會導致均衡狀態發生變動。對于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共生能量生成表現為較高的專業水平、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等?,F實中存在的均衡狀態不一定是最優的,如何通過改變條件推動均衡向預期或理想位置變動是評估的最終目標,表現在共生理論中就是共生系統相變原理、進化原理。對均衡結果進行評價是現代經濟學理論分析的關鍵步驟,也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評估屬于規范經濟學范疇,其評價需要依據一定的標準進行。經濟學上有很多標準,其中最基本的經濟學標準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激勵相容等。對評估結果進行評價和比較后,看其是否達到目標。若是,則保持;若否,則根據評價結果反饋到起點,檢驗各部分構成要素及主體行為,從系統角度做出調整,重新評估直到達到目標要求。

(三)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困境

1.質參量兼容性弱

共生單元之間的質參量兼容性強弱反映了共生單元之間關聯程度的強弱。雖然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并且各院校都開展了廣泛、豐富的實踐活動,但是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部分院校仍然存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兩張皮”的問題,還未能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質參量兼容性弱主要表現為:大部分院校仍然偏重專業教學,只是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專業教育應用的擴展,導致創新創業教育邊緣化,流于形式;一些院校重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但是缺乏必要的專業教育支撐,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功利化,核心競爭力差。

2.共生界面傳導差

目前,雖然各院校都加大了實驗室、網絡平臺等的建設力度,同時加強了產學研一體化融合水平,但是大部分院校都出現了物質基礎建設“熱火朝天”,實際鮮有成效的局面。究其原因,可能是院校領導在思想意識上仍然堅守固有的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授課教師未能與時俱進推出新教材及主動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沒有主動創新和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意識。再有可能就是院校沒有提供適合的教學實踐軟硬件設施和條件,或者教學手段與教學、實踐不適應,現代化技術沒有真正應用到一線教學實踐當中等。還有實習平臺及實踐基地短缺,且大多是通過關系介紹,存在著偶然性,而不是出于專業建設需要進行開發,導致其與課堂教學聯系不緊密,起不到與地方經濟社會緊密關聯的介質作用。

3.共生模式級別低

在組織程度上,大多數院校經濟學專業共生單元之間還只是點共生或間歇式這種低端的共生模式,主要以專業教育為主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如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課外作業中的社會調查、企業孵化、比賽競賽等。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未能實現“一體化”共生關系。

在行為方式上,大多數院校經濟學專業共生單元之間還處于寄生、偏利共生關系階段,表現為創新創業活動占用專業教育資源并獲利。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還未達到互惠共生程度。因此,無論是從組織程度還是行為方式上看,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單元相互關系較弱,未能實現深度融合共生。

4.共生能量生成弱

共生能量生成程度反映共生系統均衡水平,即系統發展程度。良好的共生系統具有較高的能量生成,相反則系統能量生成較弱。目前,我國大部分院校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由于共生單元之間質參量兼容性弱、共生界面傳導差、共生模式級別低,導致二者未能形成合力,無法為系統提供更多新能量,多方共同作用的均衡未能實現理想目標狀態。共生能量生成弱表現為:大部分院校專業理論研究水平深度不夠,沒有高水平的專家團隊,發表高水平文章及著作有限,獲得各級各類較高學術榮譽獎勵較少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類活動僅限于開展比較初級的實習實訓課程、社會活動,全國類A+比賽參賽選手能力較弱且參賽的機會較少,獲取全國大賽名次更是屈指可數。

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的宏觀、中觀、微觀的外部環境還有待完善,表現為:對國家宏觀環境和政策解讀不夠深入,沒有做到根據院校具體情況實現政策落地;缺乏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實踐平臺,政府、企業、高校協同聯動不強,學術研究氛圍不濃厚;學校、院系仍以行政力量推動為主導,組織機構人員配備、激勵機制、保障機制等不健全。

四、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

重構

(一)確立合理的系統目標

完善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需要從整體、全面、動態的角度進行思考。造成前述共生系統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系統目標制定不合理,因此,確立合理的系統目標是解決共生系統困境的導向問題。

在系統構成要素中,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系統的目標必須通過主體的實際行為來預設,不能不顧現實條件制定理想化的、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因此,要區分預期要實現的目標與系統實際要達到的目標。例如,大多數院校的教學條件或能力不夠,沒有實現或達到理想目標,進而造成系統論中的“目標侵蝕”效應,使參與者喪失信心或降低努力程度。這就要求院校制定的目標要具有現實性,相應的各種努力要具有有效性。但要注意系統的“時間延遲”特征,在沒有實現理想目標前要有信心、耐心,確認努力方向正確,就要堅持下去,直到成功實現目標[13]。

另外,一個成功的系統,應該能夠保障實現個體目標和系統總目標的一致性,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因為系統是由各個不同的子系統及個體構成的。根據前文分析,假定不同的個體或組織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則應選擇有益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如何實現個體利益服從于總體利益不僅是經濟學的核心議題,也是管理者面對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關鍵問題。這就要求院校應依據目標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出臺方案及細則,協調好學生、專兼職教師、服務人員、管理者各方利益,使各方力量朝著預定的目標努力。當然,系統目標也是動態的,因此,隨著內外部條件變化,應適時地調整目標,推動系統的進化。

(二)提升系統自組織能力

系統的進化取決于具有自組織能力的共生單元。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困境包括質參量兼容性弱、共生模式級別低、共生能量生成弱等,雖然有物質條件限制的現實原因,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個體或組織的能力不強。因此,提升系統自組織能力是解決前述共生系統困境的主體問題。

個體或組織如果缺乏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在面對復雜外部環境的不可預測性時則無法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而個體自身若存在有限理性、機會主義等也會造成系統的困境。加強專業知識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育,積極廣泛開展適合的創新創業活動,舉辦和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社會實踐、行業調研等,不僅有利于增長見識、開拓視野,還有利于個人或組織能力的提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出路。院校應正視個體有限理性、機會主義等特征,在思想意識高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正確引導和協調各種關系,使個體適應目標方向。

另外,當系統中多個參與者目標不一致時會導致“政策阻力”,形成內耗或者阻礙功能效用,降低目標的實現。解決辦法是尋找“最大公約數”,重新制定一個更大的總體目標,細化每個人或某幾組人的小目標,實現資源共享,動員所有人積極突破障礙,齊心協力實現總體目標,最終達到預期的系統目標。

(三)開放系統補充所需能量

系統要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必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取能量,通過物質交換獲得穩定的存在及進化。因此,保持系統開放隨時補充所需能量是解決前述共生系統困境的動力問題。

說到外部資源的獲取,首先想到的是資金、設備和人才等的引進。系統的構成要素包括顯性和隱性2個方面,除了物質條件、人力資本投資,以及現代化科研實驗手段、先進的技術應用等顯性要素投入外,管理水平、激勵政策等隱性要素投入也是非常關鍵的。外部能量的補充能夠有效地解決共生界面傳導差、共生能量生成弱等問題。目前,加大資金和設備等的投入力度已經是各大院校的普遍共識。雖然關注或者重視系統要素供給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明確“資源”投入程度取決于要實現的預期功能和目標程度,不能為了投入而投入,而不看實際的效果。文章所強調的是,所有外部投入增加,以及教師、學生、教輔人員及其他參與者自身能力提升,是為實現預期功能及確定的目標服務的。

在組織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充分發揮效力,營造促進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適宜的校內外共生環境,是實現外部能量補充,使其達到預定目標的保障。首先,院校應以系統目標為導向,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及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使國家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扶持政策落地。其次,應由院校領導牽頭,建立創新創業中心、科研、財務等部門聯動機制,組織專家進行講座、報告等常規性培訓指導,爭取舉辦國家級學術研討會、賽事等。最后,推進院校組織部門創新,不拘一格啟用青年學者和管理人才,建立科研項目、收入水平、職務晉升等激勵和懲罰機制。在項目資金、人才待遇、實驗條件等方面大膽創新,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和創新激勵手段。

五、結束語

在當前國家、高校、學生及社會各主體高度重視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共生理論,利用經濟學分析方法,通過經濟學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共生系統解構與重構,更深入地探究其系統構成、運行機制及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和系統完善做出理論上的貢獻,對實踐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將理論真正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明確理論應用的現實約束條件,并找到理論應用的局限,更好地完善理論研究,確保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SPADY W 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J]. Arlington, V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1-10.

[2]" CRAWLEY E F, MALMQVIST J," "STLUND S, et al.

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

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5-27.

[3]" 亨利·埃茨科維茲.三螺旋[M].周春彥,譯.北京:東

方出版社,2005:12.

[4]" STREETER D H. University-wide entrepreneurship" " " " " education: alternative models and current trends[J].

Southern rural sociology,2002,20(2):44-71.

[5]" 王福英,林艷新,侯新.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

教育融合探討[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3):

123-124.

[6]" 錢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動融合模

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84-87.

[7]" 盧卓,吳春尚.專創融合改革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

及突圍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19):74-78.

[8]" 王志強.創新驅動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

業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2(14):

121-124.

[9]" DOUGLAS A E. Symbiotic intera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0.

[10]" 袁純清.共生理論及其對小型經濟的應用研究

(上)[J].改革,1998(2):100-104.

[11]" 劉超,馮春林.共生視域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

融合發展論略[J].大理大學學報,2021,6(1):

106-110.

[12]" 田國強.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J].

經濟研究,2005(2):113-125.

[13]" 德內拉·梅多斯.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M].

邱昭良,譯.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11-213.

■ 編輯∕陳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综合18p|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激情乱人伦| 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高清不卡|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99热最新在线|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网| 国产一级毛片yw|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精品国产网站|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黄色国产在线| 九色91在线视频| 99ri国产在线| JIZZ亚洲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香蕉色综合|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动漫h| 理论片一区|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无码福利视频|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午夜小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亚洲欧美天堂网| 九色最新网址|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