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技術在鄉村的應用,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經濟的模式,而且催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農村電商、智慧農業、物聯網等產業融合發展。數字鄉村建設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快速推進,未來中國將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職新商科專業主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宗旨,適應鄉村傳統業態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要,為數字鄉村建設培養新型數字化人才。
關鍵詞:數字化 新商科 高職 數字鄉村
中圖分類號:F301;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3-202-03
一、高職新商科專業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的意義
(一)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現狀
《“十四五”數字鄉村發展規劃》提出,要以數字化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形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格局。當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數字鄉村建設正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農業、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我國在數字鄉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數字鄉村的建設,明確提出“互聯網+農業”“互聯網+鄉村治理”等一系列戰略思想。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數字鄉村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數字農業”,把發展數字農業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數字化建設”,明確了數字鄉村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路徑。
二是不斷完善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農村網民不斷增加,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涉農網站達13萬個,涉農APP達10萬個,網絡鄉村已成農村發展新動能。這得益于我國農村網絡的基礎設施趨于完善,特別是5G網絡已實現鄉鎮以上全覆蓋,同時還建成了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縣級融媒體中心等一批信息化平臺,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
三是農村互聯網應用不斷深化。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智慧農業、數字鄉村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全國各地積極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積極開展“一村一品”示范創建活動,涌現出了一大批現代化新型農民。
四是數字鄉村平臺不斷涌現。近年來,以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積極探索實踐“互聯網+鄉村治理”模式,通過建設農村電商平臺、建設智慧黨建平臺等方式推進“三農”數字化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2月,“數字鄉村之聲”正式上線運行。
五是數字鄉村人才儲備不斷增強。隨著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數字鄉村建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近年來,各地加大了對農村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實施“萬名大學生村官計劃”等多種方式來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基層工作。
總體來看,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還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應用水平不高、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必須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和智力支撐作用,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高職新商科專業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的意義
當前,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是如何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重點解決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業數字化發展水平低以及農民應用數字技術意愿不強等問題。新商科專業是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產生的,是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背景下產生的。高職新商科專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宗旨,是高職院校主動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鄉村振興培養具有較強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高職新商科專業建設將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推動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人才培養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保障。新商科專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為數字鄉村建設培養一批“懂產業”的人才,為數字農業企業、涉農電商企業和農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輸送“會管理”的人才,為鄉村治理提供“能治理”的人才。
二、新商科專業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的現實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新商科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數字鄉村建設為新商科專業提供了實踐平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載體。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數字生態等知識為農業農村領域帶來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新商科專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人才培養,將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新商科專業中,并與其他相關學科有機結合,培養既懂農業又懂科技、既懂管理又懂經濟的復合型人才。
高職新商科專業賦能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綜合性工程,涉及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等多個領域,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等措施支持數字鄉村建設;高校可以通過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市場需求強化課程體系建設,將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融入專業建設與課程教學中,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等推進數字化人才培養,加強數字經濟背景下新商科專業的建設;企業要發揮引領作用,通過提供人才支持、開展數字技能培訓等方式支持數字鄉村建設;行業協會可以通過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組織技能大賽等方式支持數字化賦能;社會組織可以通過搭建服務平臺、舉辦培訓講座等方式支持數字化賦能。
三、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高職新商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策略
(一)完善商科專業體系,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設置的商科專業,如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金融科技、會計等,這些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課程設置重復、交叉、脫節等問題,難以適應數字鄉村建設需要。因此,高職院校要深入分析數字鄉村建設的人才需求特點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根據企業實際工作場景和職業能力需求,對現有專業進行重組和優化,整合同類課程模塊。
在新商科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需考慮“雙高計劃”項目建設,在新商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起“3+1+N”的培養體系。即:以“三層次”(本科、高職、中職)和“N”(N個方向)的課程體系為支撐,構建起“3+1+N”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適應現代鄉村產業發展需求和市場需求,涵蓋現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數字農業、鄉村新業態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特色鮮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新商科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充分考慮數字鄉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商科專業要與新興技術發展趨勢相吻合,要將新技術、新職業融入到課程內容設置之中;在形式上,商科專業課程體系要具有模塊化特征;在教學方式上,商科專業要強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深化產教融合;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注意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統一,融通“崗課賽證”,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同時,在課程設置上還要根據高職院校自身實際和辦學定位,根據地方產業結構和當地產業布局情況開設與數字鄉村建設密切相關的數字技術類、信息管理類等商科專業課程。
(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實現“知識技能”與“社會實踐”的融合
首先,應積極推動“產教融合”實踐教學模式創新。高職院校要將商科專業與數字鄉村建設相融合,發揮新商科各專業優勢,交叉融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綜合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
其次,新商科專業在人才培養上更要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能比賽、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參加各類跨專業團隊比賽;鼓勵學生參加合作企業資助項目;鼓勵學生參加“三下鄉”活動,讓學生在各類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寬專業視野,提升綜合素養,為創新創業積累經驗,查找自身缺點和差距等。
再次,應積極開展“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要積極與地方政府、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單位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合作開發實訓項目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最后,應積極探索“互聯網+”教學模式改革。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實現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課堂與社會的融合,使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技能學習和應用。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數字化人才培養新范式
新商科專業培養的是能適應新時代鄉村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生在校期間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實習和實踐,因此必須要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數字鄉村建設涉及農業、農村、農民,對相關人才有較大需求,但由于農村發展滯后,勞動力素質較低,在培養數字化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新商課專業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需求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校企合作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內容,創新校企合作方式。
1.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高質量的校企合作機制。新商課專業要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宗旨,以產業升級為導向,以農業數字化轉型為抓手,積極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需求,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內涵建設。一是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新商課專業應加強與相關企業、行業的聯系,并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校企共建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訂單班等方式,共同開展課程教學和專業實踐。二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新商課專業可以將行業、企業的技術標準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師深入行業、企業進行技術培訓和實踐指導,提升學生的數字技能。三是共建新型專業群。新商課專業應依托本專業的專業建設優勢,積極與當地重點區域的農業、農村、農民深度融合發展,依托當地產業優勢和區域特色產業,圍繞“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方面建設專業群。
2.發揮“產學研用”一體化優勢,建立校企協同育人平臺。高職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行業優勢和資源優勢與企業開展聯合培養和人才定向培養等工作。一是打造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高職院校新商課專業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協同行業、企業、政府等共同開發建設數字鄉村建設相關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并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平臺向社會開放使用。二是提供技術服務平臺。高職院校可以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技術培訓和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數字鄉村建設的人才需求信息。三是推動產教融合。新商科專業建設可以以產教融合為切入點,依托當地經濟特色、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等,根據新商科專業建設特點,積極與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合作,通過聯合開展專業建設、課程開發、科研攻關等工作,發揮協同創新優勢,來推動產教融合。四是共建人才培養基地。通過與當地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實踐教學基地,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和服務能力。同時,可以借助本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力量,建立特色產業學院或專業學院。
(四)探索商科專業教育新模式,服務數字鄉村建設
現代新商科專業教育是一種融合了新商科理論、技術、方法與實踐的教育模式,通過構建以“創新創業為導向、互聯網為依托、創業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并與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
首先,開展專業教學改革,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積極構建“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立“互聯網+創新創業”教學資源庫;加強實踐教學,設置“數字鄉村”實訓基地等平臺。
其次,開展“新商科+互聯網”教育模式研究。研究制定“新商科+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新商科課程體系;探索“互聯網+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機制;組建跨專業融合的師資團隊;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
最后,開展“新商科+企業”校企合作。通過建立新商科產業學院或平臺公司等形式,構建“政府+企業+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將新商科專業教育與數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的實施路徑。
四、小結
在數字鄉村建設的新征程中,高職院校新商科專業要緊密結合國家數字鄉村戰略和自身發展需要,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積極主動融入數字鄉村建設的大潮中,不斷提升商科專業服務數字鄉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新(下轉第206頁)(上接第203頁)商科專業要把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自己的使命擔當,主動適應國家人才需求,深度融入數字鄉村建設發展進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等人才培養手段,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優質復合型實用人才,全面提升新商課專業服務國家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瑩瑩,侯杰.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院校參與數字農業商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22,35(11):86-88.
[2] 伍音子.以精準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為導向的學院新商科人才培養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0):261-263.
[3] 張蘊萍,欒菁.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理論機制、制約因素與推進路徑[J].改革,2022,339(05):79-89.
[4] 沈費偉,葉溫馨.數字鄉村建設: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策略選擇[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5):41-53.
[5] 田真平,高鵬.職業教育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困境和服務模式[J].教育與職業,2021,985(09):5-10.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12000)
[作者簡介:張君君,女,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