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機械類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文章分析了機械類實驗室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在機械類實驗室推行6S管理的作用、意義及按照6S管理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項要素推進機械類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進的措施,達到改善實驗環境、提高實驗室利用效率、保障實驗室安全、規范實驗室管理的目的,同時將育人理念滲透到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品質等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實驗室 6S管理 素養 安全
中圖分類號:F061.3;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3-213-02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企業對工科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等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的重要場所,制度、環境和文化建設的規范化,直接影響實驗室的安全、整潔、使用效率和教學效果等,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行為和素養的養成。
在常規實驗室管理中,實驗設備、耗材、工具以及物品的存放和使用管理比較松散,這種方式不僅影響實驗室的使用效率也給實驗室安全埋下了隱患,同時錯過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好機會[1-2]。近年來,隨著高校本科生招生規模擴大,高校的教學實踐經費投入也在不斷加大,更新購買先進的儀器設備等資源越來越多,實驗室場地比較緊張,加大了實驗室使用、維護和安全管理的難度,又由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足,缺少規范化的行為約束,給實驗室的教學管理和安全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6S管理是現代企業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方法,通過對生產現場的人員、設備、物料、方法和環境等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達到現場整潔、高效、安全的目的[3]。機械類實驗室的運行類似一個小型生產現場,涉及實驗室管理員、專任教師、學生、儀器設備、材料和操作方法等,因此,根據機械類實驗室教學特點,應用6S管理理論和方法對其進行管理,對于規范實驗室運行、改善實驗室環境、消除實驗室安全隱患和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機械類實驗室存在的主要問題
機械類實驗室主要服務于機械類課程的實驗實訓任務,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較多,實驗過程中需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由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足及環境復雜等方面因素影響,實驗教師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保障實驗物品完好和學生安全方面,很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4-5]。目前,機械類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是實驗室物品多而雜亂,各種儀器設備和元器件缺少監管機制,對淘汰、損壞、停用的設施沒有及時清除或修理,多余物品占用實驗室空間,降低空間利用率和整潔度。
二是物品放置混亂,安置地點隨意,缺少必要的功能區域劃分、指示標識等,尋找物品花費時間長,學生不能按照要求整理和擺放實驗物品,使用的物品隨意丟棄,不歸位和整理,實驗室內物品損壞、丟失情況頻發,影響了實驗室日常教學的效率。
三是缺少相關規章制度,日常管理不規范,相關人員的執行性差,儀器設備的日常清潔、保養和維護不到位,導致實驗室臟亂。
四是實驗人員的安全觀念不強,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儀器設備、工具、材料、實驗文件及學生個人物品等擺放雜亂,容易導致操作或其他不可預見的安全事故。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不嚴格按照規定完成實驗操作,不及時關閉儀器設備,實驗室內嬉鬧等不規范行為都給實驗室帶來了安全隱患。
二、6S管理簡介
6S管理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包含6個要素,分別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I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因其日語的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因此簡稱為6S。6S管理通過對生產現場中的人員、設備、物料、方法和環境等要素進行科學管理,解決現場臟亂差、效率低下、安全隱患多等問題,創造高效、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對提升人的素養,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規范化管理模式[3]。目前,6S管理已廣泛應用于服務、制造、醫療等各個行業的現場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應用6S管理理論和方法對高校機械類實驗室進行管理能提高實踐教學工作的效率、安全性,提升育人目標[6]。
三、機械類實驗室6S管理模式建設措施
機械類實驗室類似小型企業的生產現場,涉及人員、儀器設備、材料、方法等要素,因此,可根據6S管理理論制定6S管理模式推進措施,實現規范化管理。
一是整理措施。整理是實施6S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是將工作現場的所有物品區分為有用品和無用品,有用的物品留下,其它的都清理掉[6]。在實驗室整理中,要堅持有利于實驗室建設與長遠發展的原則,針對實驗室的設備、工具、物料等空間利用的現狀,最大限度地騰出實驗室的空間,科學合理布局,提高實驗室空間利用率。
機械類實驗室在整理過程中,要關注物品在實驗室現場的使用頻度(每天、每周、每月)和使用價值,以此作為判斷整理階段物品去留的標準,對使用頻率低、使用價值不大的物品要移出實驗室。首先,與教學、科研無關的物品,堅決撤走,不保留;不能正常使用的設備,若不再具備修理價值,報廢處理;無多大用途的老舊儀器設備,合理撤走,不保留;可正常使用但本實驗室不再使用的設備,及時調配到可以繼續使用的部門。其次,整理實驗耗材,清理掉由于保存時間過長,不能再繼續使用的及廢舊的實驗試件、刀片和廢料等。最后,整理教學文件材料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個人物品,將學生上交的各種模型、文件材料等移出實驗室,僅保留與辦公、教學有關的物品和文件。通過整理工作清除不留用的儀器、設備及物品,剩下的就是有用的,將有用的按照類別、使用頻率等分開。
二是整頓措施。整頓是指將實驗室整理之后留下來的有用物品按照分類進行定點擺放,并加以標識,使設備、物品擺放整齊、規范,減少教學過程中找尋物品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6]。同時,通過物品的有序擺放和標識,能有效發現消耗品的庫存及物品缺失情況,方便實驗室管理。
機械類實驗室物品的擺放要遵循“三定”原則,即定點、定容和定量。設備物品擺放的具體措施如下:(1)可根據區域面積和實驗室布局進行功能區域劃分,如設備存放區、試驗準備區、作業區、工具區、休息區等。(2)儀器設備及貴重器材的放置位置原則上要100%固定,設備擺放應滿足操作方便、安全,符合規定要求,大型實驗設備可固定在地面合理的位置,明確使用空間,周圍粘上警示帶;小型設備可在實驗臺上劃定區域,粘好定位貼,擺在實驗臺上。(3)實驗耗材按需放置,質量較輕,占地較小的耗材放置到收納盒中;質量大的耗材,落地放置。(4)實驗工具應易取易放,歸納、分類,放置到合適的工具箱中,減少尋找時間。
機械類實驗室標識設計應滿足如下要求:(1)標識設計要規范,貼在規定、易觀察的位置,設備可制訂統一標識牌。(2)標識內容信息要明確,包括明確名稱、明確型號、明確性能狀態、明確使用、維修等信息。(3)按照規定要求進行場地標識,如物品存放、消防裝置、危險位置、行動路線等。
三是清掃措施。機械類實驗室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污、鐵屑、垃圾等,從而使工作現場和設備變臟。清掃不是簡單的掃地、擦桌子、倒垃圾,而是按照清掃標準、規則等將實驗室全面清掃干凈,保持實驗室環境和設備的干凈、整潔,保障設備的運行狀態、精度,減少安全隱患,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實驗室的清掃規則應包括如下內容:(1)清掃對象,如門窗、地板、設備、工具、實驗桌和文件等。(2)清掃程序——清掃的步驟。(3)清掃工具——棉紗、拖布、掃帚、吸塵器和清洗劑等。(4)清掃的責任人——姓名、小組等。(5)清掃標準——制定每臺設備和車間清掃到什么程度。(6)清掃時間——具體到某日某時。實驗室的清掃必須要實行“責任制”,遵守相關的規范章程,清掃結束后要檢查清掃效果。
四是清潔措施。清潔是保持清掃后的狀態,并且制度化、規范化。在清潔階段需制定相關文件,規范實驗室管理和操作流程,如制定《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室文件柜管理規定》《設備規范操作流程》《實驗室物品損壞及丟失賠償辦法》《實驗現場檢查與考評制度》《實驗現場器具管理規定》《實驗室門窗管理規定》等規定,并將實驗室重要管理制度和規定張貼于墻上,在實驗教學中貫徹落實,約束相關人員的不良行為。
五是素養提升。實驗室相關人員的素養是6S管理模式運行成敗的關鍵。通過實施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活動可以建立一個整潔、高效、安全的實驗室環境,但想要維持“前4S”成果并長期保持下去,需要實驗室相關人員養成良好的習慣,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提升素養,因此應對實驗室相關人員進行6S培訓,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明確推行6S管理對個人和實驗室發展的重要意義。
除了實驗相關人員,學生也是6S管理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應進行6S管理的通識教育,轉變學生中存在的做事馬虎、行為渙散、衛生意識差、責任感不強、缺乏安全意識等問題,培養學生在6S管理管理模式中的自覺性,自覺遵守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實驗結束后,清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將實驗工具歸還到指定位置,拔掉插線,關閉儀器,保證實驗環境的干凈整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讓學生參與到整理、清掃當中,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把課程育人理念滲透其中,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通過素養的提升能夠使實驗室相關人員和學生很好地養成和固化優良的習慣,形成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六是安全措施。實驗室安全問題主要是由“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實驗室6S管理把安全貫徹到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各個環節中,突出環境安全,注重安全意識,養成職業習慣和素養,經過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環節“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會得到極大的改善,但“人”的不安全行為較復雜,如不按規程操作、不安全的動作、忽視警告、慌亂急躁等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了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應做到如下幾點:(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如《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學生安全承諾書》等。(2)在實驗室張貼安全制度、警示圖標等,加強安全教育提醒,可將《設備規范操作流程》《安全應急手冊》定點放置。(3)建立安全責任體系。明確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安全職責和負責的實驗室及設備情況,實驗室工作人員對負責的實驗室和設備進行每日檢查,若發現問題或存在安全隱患要及時處理,并做好檢查及處理記錄,不能處理的問題要上報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主任統籌實驗室的安全工作,定期檢查實驗室,降低安全風險。(4)制定安全準入制度。學生初次進入實驗室,要執行嚴格的準入制度,要進行實驗室6S管理的通識教育、規章制度講解等,考試合格方可進入實驗室。在使用實驗儀器設備前,先要填寫“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登記表”,并熟悉儀器設備的操作流程,從多方面增強學生們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5)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實驗室安全只依靠教師是不夠的,每一個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要培養學生全員參與的意識,特別注重培養責任心強、工作細致、操作能力強的同學輔助老師做好實驗過程中的各項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結語
機械類實驗室推行6S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實驗室利用效率,保障設備運行狀態,增強實驗室安全保障,確保實驗教學順利、高效、安全進行。同時,6S管理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室儀器、設備、物料和環境等的整理、清掃當中,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實驗室安全綜合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課題編號:GJB1422139);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編號:SJGY20220537)]
參考文獻:
[1] 黃玲,李瓊,徐艷菁.高校實驗室環境與安全管理融合性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8):234-237.
[2] 李祁.三名高材生之死——北京交通大學“12.26”較大爆炸事故值得反思[J].廣東安全生產,2019(03):58-59.
[3] 劉宏.生產現場的6S管理[J].電子質量,2009(01):37-38.
[4] 肖源,張卯,吳照亮.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08):286-290.
[5] 姜中敏,周穎梅.實施6S管理,提升實驗中心現場管理水平[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7(02):61-63.
[6] 孔曉敏.6S管理探索與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0(16):69-70.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第一作者簡介:鞠金艷(1982—),女,漢族,遼寧,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農業機械化工程與系統工程。]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