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劍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四風”中的頑疾,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各級政府機關、行業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的形象,影響社會治理效能,必須加以治理。
近年來,基層突出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哪些?相關部門又是如何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的?
“為了自己的‘政績工程,鋪張浪費,太不切實際了。”
此前,西部某省的一名縣委書記為方便上級領導檢查,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一味追求大規模的高標準建設,在園區公路沿線流轉土地500畝,投入財政資金近1000萬元,新建溫室和鋼架大棚共計200多座。結果建成后,很少有人來承包經營,只能強壓給鎮政府和村委會接手維持,供上級檢查。
后來,園區蒿草叢生,大部分設施破敗閑置,近千萬元就這樣打了水漂,讓當地農戶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這樣的干部,在現實中還有不少,他們千方百計就要“顯”,干活只在領導眼前干。為了引起上級關注,熱衷追求顯績,上馬所謂“高大上”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肆舉債搞建設,把看得見的地方“鑲金邊”,看不見的地方任其臟亂差,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
還有的干部鉚足勁兒就想“快”,為了盡快出政績、爭排名,在爭資金、上項目上急功近利,面對打基礎、見效慢的事沒有興趣。這類干部一心只想往上爬,剛到一個崗位,屁股還沒坐熱,眼睛就盯著更高的位置,為了貪圖一時之功,甚至搞破壞性開發、掠奪式經營,寅吃卯糧。
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任性用權亂作為,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隨意決策、盲目決策、違規決策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準施治,督促引導黨員干部樹牢正確政績觀,形成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
例如:湖北省出臺《關于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精準化的指導意見》,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建立清單臺賬,發現和查處脫離實際、違背規律、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等問題;吉林省今年確定68項政治監督具體任務,緊盯搞“形象工程”“堆盆景”以及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跟進監督,全程監督。
“我一個月大概要寫8萬字,寫材料幾乎成為我工作的全部內容。”西部地區一名區縣黨員信息中心主任表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寫各種匯報材料、發言材料、總結材料。
眾多基層干部也表示,當前不僅材料數量有所增多,而且在“包裝美化”上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的單位為了成績搞“口號創新”,“材料寫漂亮了,就好像工作也做得好一樣”。
一名鄉鎮負責人表示,工作當中要填寫各種各樣的表格,“我分管環保和畜禽養殖工作,填表時這兩項工作要分別填,但表格中很多內容相似,反復填寫讓人身心疲憊”。一些地方或單位為應付表格填寫等工作,甚至指定專門干部負責。
除材料、表格外,大量視頻會也使會議更加頻繁。北方一名縣政府負責人說,當地“會海”現象較為嚴重,連周末也在開會,他舉例說,省里召開一個工作會,他要到縣里參加視頻會;市里召開相同的工作會,他也要到縣里參加相同的工作會。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復讀式”開會、“表演式”留痕等形式主義問題,成為鄉村兩級黨員干部反映強烈的痛點問題,不僅擠占基層干部的時間和精力,也消耗基層的物力和財力,導致“政策空轉”“執行空轉”“責任空轉”的歪風邪氣。
精簡整合重復報表、避免就督查抓督查、打通數據壁壘……在此前召開的省級兩會中,多地政府工作報告里,就破除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問題進行了重點強調和工作部署。多個省份已把基層減負事項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例如:貴州要求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解決問題的會議不開,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文件不發,不切實際的要求不提,走過場、作秀式的調研不搞;浙江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規范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持續精簡文件。
“出去干工作,如果不拍照存檔,總覺得這項工作就白做了。”一名鄉鎮干部無奈地說。
有同感的還有某地駐村干部王某,他的微信里僅工作群就有33個。日常工作中,他常常需要回復各類工作群的消息,還有一半左右的工作群需要上傳各種資料和照片,完成“打卡簽到”。
在基層工作近20年,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張鎮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明烽坦言,以前微信工作群、小程序多,一項工作建一個工作群,群里“嘀嘀”響,就要及時查看手機并回復“收到”,而且還要發送各類電子材料,占用了很多工作時間。
近年來,無錫市持續推進政務應用、微信群規范清理,已清理面向村、社區或延伸到村級組織的政務應用8個、新媒體公眾號8個、微信小程序44個、網絡工作群組749個。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無錫的基層干部花在“盯群”和“爬樓”上的時間減少了,釋放出更多精力改進作風、實干為民。
針對多頭填報、重復使用等問題,青海則開展全省政務新媒體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對已停止維護但尚未注銷政務賬號的情況進行摸底;對不符合要求的政務應用、網站、公眾號、小程序及各類工作群進行全面清理,讓基層干部的手機“輕”起來、負擔減下去。
“您好,針對2023年度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和2024年項目儲備情況的考核指標,其中有關旗縣區重大建設的指標共有4條,我們需要逐項報送報告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蘭海宇,向呼和浩特市發展改革委投資科科長騰格爾打去電話。
“只需要報送一個總體報告就行,賽罕區的情況,我們在日常考核中就已經掌握了。”騰格爾回答。
蘭海宇介紹,過去,市里對旗縣區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考核,需要提交每一項指標完成情況的佐證材料。雖然一些材料在日常匯報工作時已經提交過,但是仍需要按照指標體系重新整理一套迎檢材料,浪費時間精力。從去年開始,呼和浩特市推行考核指標集中會審制度,通過挑重點、擠“水分”、減條目、看實效,推動考核指標“瘦身”。
“在考核方式上,我們要求各考核指標監控單位通過現場查驗、動態評估等方式,及時進行預警提醒,掌握工作推進情況,由‘重痕跡向‘重實績轉變。”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考核工作科科長張剛平說。
同樣在干部考核上作“減法”的還有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鳳翔區通過壓減考核頻次、優化考核方式、做實結果運用,切實為基層減負松綁。當地制定公務員平時考核辦法,加強對考核總量控制,嚴禁各鎮、各部門自行設置以全體公務員為對象的經常性考核項目,將平時考核結果運用于評先評優、干部考察、職級晉升等方面,實現“一考多用”,防止多頭考核、重復考核。近三年來,鳳翔區壓減以全體公務員為對象的經常性考核指標96項,各級各部門申報考核計劃量下降38.5%,實地考核量下降36.4%。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當前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頑固多發,既有反彈回潮的老問題,也有隱形變異的“新馬甲”。要聚焦突出問題打好攻堅戰,強化建章立制打好持久戰,實實在在為基層減真負、真減負,讓基層干部群眾在真抓實干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綜合摘編自《人民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