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聰
狐貍店主和黑貓店員開了一家詞語商店。店里擺放著大大小小、五顏六色、裝滿詞語的瓶瓶罐罐。這些詞語不但有顏色、有形狀、有味道,還有各自的小脾氣……廖小琴的《賣詞語商店》構建了一個奇特的詞語童話世界,該書以狐貍店主和黑貓店員的視角,通過對詞語的多維度的加工處理,精準地捕捉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之中的焦慮、迷惘等心理特征。
賣詞語商店,是一家神奇的商店。神奇之處,還在于店規的別出心裁。
“維護,是對你身體里已經有的詞語進行加工處理;拋光,是對你身體里生銹的詞語重新打磨;烘焙,是對你身體里的詞語重新組合;購買嘛,就是你從我這里買走已經遺忘的詞語。”維護、拋光、烘焙,乃至購買,都是充滿現代商業氣息的詞語,是有跡可循、有形可學的具體動作,甚至帶著專業術語的味道。可是,在廖小琴的指引下,讀者醍醐灌頂般地意識到,這些詞語、這些動作同樣為心靈所需。借一個個詞語的盛裝出場,廖小琴細細挖掘出被現代人忽視的種種美好。
來訪者與其說是有購買需求,不如說是遇到某些具體困境或重大人生難題,抑或面臨某個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對多數顧客來講,走進賣詞語商店,到離開賣詞語商店,是從沖突轉至和諧、從悲傷換為歡樂、從陰霾走向陽光、從柔軟走向堅韌、從糾結變為釋然。這家商店并非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有的時候,從走進到離開,只是經歷某個插曲,并未有明顯的轉變。然而,轉變的伏筆已經埋下,故事雖然結束,但未來充滿可能。
《賣詞語商店》講述的是人的救贖之旅,在詞語的指引下,尋找繼續前行之路。或承認錯誤修補裂痕,或表達懺悔求得心安,或迷途太久尋求返回。詞語是什么?詞語是走進心靈、讀懂自我的一把鑰匙。廖小琴在書中對詞與字進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定義,用的是淺顯通俗的語句,卻可達到令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凜的效果。
詞語的使用,是日常交流之必需。因為必需,故而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可是,廖小琴卻把日常所用之物,提煉出高度、敲打出深度來。穿過日常,深入探究其本質或內涵,詞語便顯示出其豐富性。賣詞語的商店,賣的何止是詞語呢?賣的是一把通向所有人內心的鑰匙。鑰匙的大小或質地,或因處境而異,或因人而異。遺忘許久,應該及時撿回。犯下過錯,承認并彌補。忙于周遭應酬,不忘回歸自我。賣詞語商店開在鋪著青石板路的深巷盡頭,也開在每個人的心里。這家商店既實又虛,它是個巨大的象征或懇切的提醒,提醒每個人在某些重要時刻,回返最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