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卉
摘 要:《寶玉石鑒定》是產品設計專業選修課程。目前,對《寶玉石鑒定》的研究主要是在專業人才培養上,且主要是高職高專和中專的寶玉石鑒定與工藝專業的整體發展,對于應用型本科產品設計專業《寶玉石鑒定》課程的研究與探討比較少。因此,作者從課程本身出發,通過對教學方法的調整與改進,對應用型本科產品設計專業的《寶玉石鑒定》課程進行改革,使學生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寶玉石鑒定初級水平的能力。
關鍵詞:寶玉石鑒定;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39
0 前言
《寶玉石鑒定》是產品設計專業選修課程,它從基礎地質理論出發,運用專業工具、依據行業標準對寶玉石價值進行評估。本課程主要包括寶石學基礎、寶石鑒定儀器、寶石肉眼鑒定、寶石各論、人工寶石和寶石的優化處理、寶石的加工等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現有寶石標本使學生基本理解寶玉石鑒定的原理與方法,并通過線上、線下調研對珠寶市場上常見寶石的種屬與品質優劣進行鑒別,培養學生基本的寶玉石鑒定的能力。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本課程具有專業相關知識、能力拓展的作用。
目前,對《寶玉石鑒定》的研究主要是在專業人才培養上,且主要是高職高專和中專的寶玉石鑒定與工藝專業的整體發展,對于應用型本科產品設計專業《寶玉石鑒定》課程的研究與探討比較少。因此,作者從課程本身出發,通過對教學方法的調整與改進,對應用型本科產品設計專業的《寶玉石鑒定》課程進行改革,使學生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寶玉石鑒定初級水平的能力。
1 模塊化任務式的教學方法,構建知識體系框架
模塊化教學法起源于“項目化”教學法,從20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探討了,主要是以技能講授為主線,以實際崗位要求來組織教學,培養該崗位應具有的認知能力和工作能力,從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發,根據正規全日制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要求,通過模塊課程間靈活合理地搭配,培養學生寬泛的基礎人文素質、基礎從業能力,進而培養其合格的專門職業能力。
對于《寶玉石鑒定》課程來講,它包括的知識非常豐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模塊化教學方法,將知識化整為零,提取重點,分步驟進行講解,再通過知識點間的聯系,再次串聯成知識網絡,將知識“零存整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寶玉石鑒定》是寶石學衍生出來的一門課程,結合結晶學、礦物學、晶體光學等相關基礎知識以及寶玉石鑒定實驗室常用儀器,對常見寶玉石進行鑒定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這門課程中,主要涉及寶玉石的概念、特點、命名、價值、優化處理、基本性質、儀器使用等寶石學總論部分的內容,另外,還涉及單晶寶石、多晶寶石、有機寶石、鉆石等寶石學各論部分的內容。內容較多,知識點比較分散,單純講起來學生只能了解到一個一個的知識點,并不能將這些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后期應用的時候就會出現雖然講過但依然沒有印象的情況。根據這一問題,在備課和講課時,作者首先將以上大綱內容分成六個模塊:緒論、性質與儀器、單晶寶石、多晶寶石、有機寶石、鉆石,每個模塊按照引入、講解、練習、實驗驗證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多次鞏固同一知識點的內容;其次,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會反復出現同一概念,如寶石的晶系,由此可聯系到寶石的性質、儀器檢測時所呈現的現象、肉眼觀察時可看到的情況,并利用這種聯系進行課堂互動,加深鞏固學生對知識點之間聯系的理解;再次,在課上引導學生將相關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制作成思維導圖,便于記憶;最后,課前給學生布置相關任務,了解課程內容,課后布置相應練習題,鞏固知識點,并安排自學內容,擴大知識體系。通過以上方法使學生能較快地掌握《寶玉石鑒定》課程中大部分知識點。
2 課內實驗以肉眼觀察為主,儀器觀察相結合,提高寶石觀察認知
《寶玉石鑒定》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因而課內實驗尤為重要,不僅鞏固了學生在課堂上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對寶石及其性質的認知,融合課內理論知識,用于課上實驗觀察,為市場實踐和從事工作打下基礎。
第一個環節是在講授理論知識之后,通過實驗給學生直觀的認識,讓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上和課件里,而是通過肉眼觀察和儀器測量展現在學生眼前。在實驗課上,作者結合理論課的知識點,以寶玉石的特點美麗、耐久、稀少為主線,將可以體現美麗特征的顏色、光澤、凈度、透明度、特殊光學效應等和可以體現耐久特征的硬度、切工、斷口等,通過肉眼觀察的方式講解清楚,并在進行儀器講解前進行肉眼觀察實驗環節,讓學生在借助儀器之前對寶石有一個最初的認知,更好地理解寶玉石鑒定并不是完全依靠儀器,眼力觀察也同等重要。
第二個環節是分別講解實驗室常見寶玉石鑒定儀器的原理、使用方法、現象和結論、局限性和注意事項等,結合儀器的講解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練習儀器的使用、明確儀器的工作范圍、鞏固使用儀器的注意事項,并通過對寶石的儀器檢測進一步掌握寶石的性質。
第三個環節是將未知寶石發給學生,通過肉眼觀察大致確定寶石種屬,再通過儀器測量相關數據,確定寶石的種屬以及是否經過人工處理。
第四個環節是與調研相結合,鼓勵學生到珠寶市場進行實戰式學習和觀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肉眼觀察寶石的方法,從寶石的種屬、切工、美麗程度、價格、產地等方面展開調研,真正將從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做到知行結合、知行合一。
通過上述四個環節的實踐,有目的地觀察寶石,分級學習,層層遞進,在每個環節中提出要觀察的內容,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實踐,從實踐中尋找答案,結合理論課所講內容,將知識點融匯到實踐中。
最后一個環節是市場調研,結合寶石本身、品牌或營銷等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有的放矢地進行調研,帶著問題去調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通過《一站到底》節目答題模式,鞏固理論知識
《一站到底》是一檔益智答題類節目,形式新穎,趣味十足,在挑戰中挖掘個性,又充滿懸念。節目中通過幾個環節的作答,每個環節得到一定積分,環環相扣,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引人入勝,增加了娛樂性、觀賞性和參與性,同時,也擴展了參與者和觀眾的知識面,是一種不錯的快速掌握零散知識點的形式。
《寶玉石鑒定》這門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多,梳理起來比較麻煩,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可以將知識點做成思維導圖模式,串聯一些有關的知識內容,還有不少零散的知識點,為了容易記憶,將其化繁為簡,制作成單選題和多選題題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題庫內容較多,學生背起來興趣并不是很大,且不積極,記憶效果并不好。因此,作者改變了以試卷形式答題來檢測學生水平的方式,采用《一站到底》的答題模式,將題庫中的題目抽選出來作為問題現場提問,包括必答題、搶答題、論述題,分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簡答題、分析題等題型,將必答題都答對成績為及格,搶答題答不上來會扣除相應分值,另外,現場可以求助兩次,該題分值由幫助者獲得,求助者不扣分,答題結束答對最多的人為滿分,其他人按比例得分。
因為課程是考察課,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代替答卷形式來判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與未參與答題的學生比較,參與答題的學生知識點掌握更清晰,對課程理解也更加深刻。有的學生反映這種形式很新穎,很能激發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也更活躍。
4 通過課下調研,撰寫實習報告,了解目前市場行情
在授課過程中,作者發現學生對珠寶首飾的了解比較少,對寶石的了解同樣不多,授課時會利用更多的時間來講解每一種寶石,有時也會介紹珠寶品牌或著名珠寶作品。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寶石、了解珠寶首飾、了解珠寶品牌,在授課期間,特意布置了調研環節,并將此環節設置為可選擇調研方向的調研,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研究方向,選擇喜歡的調研內容,提升學生對寶玉石、珠寶品牌的感知能力和喜愛程度。
調研環節是在講授《寶玉石鑒定》課程的同時,通過對著名珠寶品牌(包括品牌的歷史、現狀、主打產品、寶石應用)、常見寶石品種(包括寶石的特點、著名作品、制作工藝、有哪些名人喜愛這種寶石)和寶石的設計、價格、銷售情況(包括該寶石有哪些設計作品,分析其風格,服飾搭配,探討價格和銷售情況)進行市場調研和線上資料收集,最后總結其原因并闡述自己的看法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常見寶石品種的認識和對常見寶石設計、價格和銷售情況的掌握,使學生獲得對寶石及其設計、價格的直觀、感性的認識,并使之成為進一步了解寶石品質優劣的方式與手段,將理論知識與市場調研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現階段市場情況有所了解,如本地區市場上常見的寶石品種、常見的首飾類型、市場上品牌都有哪些,主要經營范圍如何,常見首飾價格區間等情況,為學習后續課程、實習實訓和從事工作打下基礎。
5 將寶玉石鑒定與營銷課程和傳統文化課程相結合,橫向連接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
從培養方案上看,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在對本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承擔一定的作用,如培養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等。同時,它所傳授的內容也是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的,在講授《寶玉石鑒定》課程時必然會與傳統文化、歷史、營銷相聯系,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將《寶玉石鑒定》這門課的相關內容放在歷史長河中的某一位置來理解,增強學生對寶玉石認知,如講和田玉的時候,可以聯系中國8000多年的用玉歷史、用玉進行的祭祀、封建時代用玉的森嚴的等級制度等。
寶玉石的應用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各國歷史上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寶玉石以其美麗、稀少的特點聞名于世,又因其耐久的特點傳承數代,早就與傳統文化不可分割。在講解寶玉石各論的過程中,除了講解寶石的性質、特點、鑒別以外,還要著重講解寶石的歷史、文化、故事等,結合《工藝美術史》《傳統文化概論》等課程,以不同時期玉器的形制、作用,與歷史相結合,并借由名人效應,講解寶石的傳承。結合思政課進課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煉文化精髓,為下一步做畢業設計提供思路和靈感。
在調研過程中,有一項是與營銷有關的,調研寶石的設計、價格、銷售情況(包括該寶石有哪些設計作品,分析其風格,服飾搭配,探討價格和銷售情況)。目的是借由調研過程,將《品牌策劃與營銷》課程中的知識融入其中,從寶石品牌的定位、品牌的文化、個性塑造、形象識別、營銷戰略、傳播策劃、品牌推廣等方面論述所選品牌的營銷方面的情況。結合《品牌策劃與營銷》課程知識分析寶石品牌營銷行為,使學生既了解了寶石又鞏固了營銷知識,提升了認識,在實踐中融入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6 多角度評價體系,全面分析學生對課程掌握情況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一般情況下通過考試和測驗的方式來評判其情況。
對于《寶玉石鑒定》課程,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進行以上教學方法的改革,因此,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①理論知識方面。前面第三條已經詳細論述過,在講授理論課之后,通過《一站到底》的答題模式進行學生理論課分值評判。
②實踐方面。分為以下幾部分:第一部分為肉眼觀察,玉石、有機寶石類,可以利用肉眼觀察盡快確定寶石品種。分配給學生未知玉石,通過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實踐課上學到的技巧和市場調研中了解到的內容,觀察給出的玉石,并大致確定玉石種屬。第二部分為儀器使用,實驗室常規儀器使用的考察,給定幾種實驗室常用儀器,讓學生使用或邊使用便說明該儀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第三部分為儀器鑒定,常見寶石通過肉眼觀察較難看出種屬,需要使用儀器。分配給學生未知寶石,要求學生通過儀器對寶石進行檢測,并確定寶石種屬和是否經過人工處理。
③市場調研方面。對于市場調研需要從三個方面對調研報告進行評價,一:從給定的三個方向里選擇學生個人傾向的內容,并說明對此方向的理解,其中包括選擇該方向的原因;二:選擇的品牌或寶石,論述其與選擇題目方向相關的特點以及該方向題目中要求的內容;三:本次調研的收獲、總結及感想。根據情況在調研報告中插入3~5張圖片,要求為品牌產品、設計作品、設計風格圖片或調研過程圖片等。另外,進行調研報告演講,真實了解學生對調研內容的理解和對課程的掌握情況。
通過這種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的情況,了解學生在實驗中的動手能力,了解學生在課外實習的情況和對實習內容的了解,全方位立體掌握學生學習《寶玉石鑒定》課程的進展,了解不同基礎的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情況,為下一步課堂教學設計和課程管理提供重要依據。
7 結束語
通過教學方法的變革,使學生從單一、被動地在課本和實驗中獲取知識轉變為主動的、多角度地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通過課堂答題和實驗再次驗證、鞏固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使原本在教材中的知識點真正地活起來,做到可以運用課堂知識辨析寶石、看懂寶石。
本次教學方法、手段的變革,不僅能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為應用型本科《寶玉石鑒定》課程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并且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具備更強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的工作經驗,能更好地來面對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張曼,張文弢,楊佩,等.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的建設與考核機制的探索與實踐:以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20):106-108.
[2]王博,張仁江.參與式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探索:以珠寶鑒賞課程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21(3):73-78.
[3]鄭平.“互聯網+雙創”背景下校企共育人才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為例[J].才智,2021(22):151-153.
[4]扈潔.“1+X”證書制度下“寶玉石鑒定”課程模塊化改革思考[J].現代鹽化工,2021(6):141-142.
[5]劉強.現代學徒制下的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教學創新[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