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瑾
自貿區發展和完善離不開自貿區內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國際貿易日益發展,物流貿易愈加頻繁,物流供應呈現快速增長。當前貿易區內政府服務難以滿足物流供應鏈的高效需求,如何提升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成為影響自貿區物流供應鏈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從自貿區內政府職能現狀分析找到政府職能轉變存在問題,提出優化政府職能措施,推動物流供應鏈體系發展。自由貿易區競爭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自貿區供應鏈體系的建設,尤其物流供應鏈體系在自貿區發展當中扮演重要角色。自貿區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撐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在自貿區發展過程中政府如何定位自身功能,優化政府職能,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自由貿易區物流供應鏈體系成為當前重要問題。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模糊,區內公共服務供給薄弱,統籌性不足,難以實現協調發展;物流支持產業發展不足,現代化物流人才緊缺。區內配套設施有待加強,配套服務能力尚弱,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信息化水平不高,互通共享能力弱,物流信用體系建設滯后;貿易區物流供應發展起步晚、規模小、基礎差。當前貿易區內物流企業存在“小、亂、差”現象,難以形成規?;\營;與國際水平相比,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落后,造成物流資源浪費,難以實現良好物流效益。
1.政府與市場定位的模糊。自貿區的設立為了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府管理模式創新,促進經濟改革發展。但是由于政府與市場定位模糊,政府角色沒有實現精準定位。在自貿區物流供應體系當中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創新力度不足,制度創新效果未能完全釋放。行政機構改革力度不足,無法為企業提供創新發展環境。現有區內政府服務難以滿足區內物流供應鏈體系在快速發展,公共服務不到位、公共服務產品短缺,難以支持物流供應鏈發展需求。2.法律制度不完善。首先是法律制度確實,當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制度對于物流產業和整個供應體系進行規范。法律法規主要以部門規章為主,未成體系。立法的缺失導致自貿區物流供應鏈的審批、調控、監管環境沒有法律依據。其次,立法的位階低,目前,自貿區開發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多為地方性政策實踐,沒有形成統一規劃和指導,甚至與現有法律存在沖突。再者,自貿區與其他地區存在雙軌政策,導致區內企業與區外企業設計訴訟和爭端時,無法確定案件管轄權和法脈準繩。3.物流人才短缺,供給不足。人才是自貿區各項事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自貿區人才儲備成為突出問題。自貿區國際化水平越高越需要高素質高水平人才,但是目前來說,具備國際化視野,擁有現代化物流技術人才短缺。高素質人才需求增加且人才招攬力度不足是造成人才供給不足的重要原因。物流人才問題已經成為自貿區物流供應鏈發展的突出問題。4.區內平臺信息共享不足。首先,在自貿區信息平臺建設上,信息平臺建設落后,是導致信息共享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部門利益沖突,信息共享體系建設當中各自為政、多頭建設、重復建設。造成了區內信息標準不一,造成信息共享難。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法治環境。首先,提高自貿區相關法律的位階。國家層面統一規劃、統一指導全方位、高位階立法,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協同性,加強法律的“立改廢釋”工作,保持法律與時俱進。其次,完善配套物流供應鏈法規建設。重點對于物流供應鏈管理中審批、調控、監管等環境,針對性出臺相關法律制度,有效規范物流過程。再者,引入多元化、國際化的爭端解決機制。當貿易區內各個主體與區外主體發生矛盾時,要明確法律適用范圍,有效保護各方合法利益避免法律沖突。2.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完善物流設施建設,減輕物流綜合運輸體系,依托數字化建設與運輸樞紐作用,實現海鐵、鐵空等聯運模式。推動聯系信息化平臺建設,鼓勵物流供應鏈模式創新。及時跟進相關物流配套設施,健全區內倉儲、分撥、轉運能力,延時供應鏈服務,推動相關配套產業升級,提升自貿區物流的國際競爭力。提供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提升物流通關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信息化、透明化。3.重視物流人才引進與培養。人才培養要以自貿區物流發展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出臺大力度人才引進政策,發揮高端人才集聚效應,探索人才管理制度。聯合高校進行人才培養,自貿區政府可以與國際名校開展聯合培養合作,培養出來的人才要適合自貿區發展需求,應加強物流人才儲備。4.加強社會監督機制。建設以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綜合監督體系,實現監管的多元化。監管形式多元化可以減輕政府負擔,同時加強監管的公開化、公平化。同時,加強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健輕信譽體系。通過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島”,加強公眾監督,實現企業協同,提高貿易區內物流供應鏈健康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