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創想外語研發團隊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舌尖上的英語》一書,從跨文化傳播視角出發,探索了中華飲食文化在海外傳播中遇到的挑戰及機遇,以期助力中國食品領域提升對外交流的魅力。
該書共分為9章,以地道的英語打造西方飲食文化場景。首先,作者通過實地走訪調查收錄西方常用的飲食詞匯及短句,為食品翻譯工作者積累豐富的經典口語內容。其次,作者對國外飲食烹飪真實現場對話進行收集,讓讀者沉浸式感受國外飲食制作場景及用詞用句。最后,作者將中外飲食展現的不同文化特征進行對比,幫助讀者了解國內外飲食文化差異,以便在對外翻譯中避免交流障礙,從而更輕松、貼切地完成中華飲食對外傳播工作。該書以細膩、純正的語言為食品翻譯工作構建了一場對外交流學習的空間,為跨文化視域中食品英語翻譯工作的創新改革指引方向,提升中華美食海外傳播力、影響力。
(1) 跨文化傳播視域下食品英語翻譯現狀。縱觀全書可得,當下食品英語翻譯工作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英語翻譯工作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AI翻譯逐步擠壓人工翻譯市場。正如該書所言,傳統翻譯工作理念一定程度上成為中西方互相交流飲食文化的阻力。其次,飲食文化雖可視作中西方共同語言,但仍受歷史、經濟及政治等因素影響衍生出不同的制作理念和手法,譬如西方堅持“營養為主,味道其次”的烹調技法,但中華飲食則注重“色香味俱全”的烹調原則。雙方的文化差異容易在翻譯時產生誤解,進而造成雙方溝通中的隔閡。最后,跨文化傳播背景下對翻譯人員的詞匯量、專業度及信息技術素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呈單一化結構的傳統食品翻譯工作人員已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的需求,難以及時捕捉飲食熱點便無法調整翻譯機制及策略。

(2) 跨文化傳播視域下食品英語翻譯的價值體現。一方面,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涉及的專業名詞多且雜,導致飲食行業“走出去”時難以得到西方國家的理解,屢屢碰壁。但經過專業、系統的翻譯工作后,中西方的飲食文化沖突在趣味生動的語言中被消解,有利于加速中國飲食行業海外拓展進程,增強餐飲行業的海外競爭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經過專業細膩的翻譯,中國餐飲的歷史脈絡、烹調技法、人文情懷等文化背景走出國門,沉浸式地滲透在西方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跨文化傳播背景下講述中國飲食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展現東方大國風采,有助于增強民眾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國文化自信及國際競爭力。
(3) 跨文化傳播視域下食品英語翻譯的實踐路徑。① 轉變傳統翻譯思維方式,樹立“互聯網+”翻譯理念,主動融合科技手段促使食品翻譯工作更加精準、便捷。② 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資源搭建一體化翻譯平臺。在平臺中整合食品相關國內外資源,建立中西方詞匯庫,方便工作人員隨時抓取。此外,該平臺還可為中西方翻譯者提供交流空間,幫助雙方深入了解彼此文化,減少文化壁壘沖擊,進而翻譯出民眾喜聞樂見的作品。③ 建設一支高素質、強競爭力的工作隊伍。食品翻譯工作容易涉及計量、種類甚至法律等專業名詞,因此,翻譯人員可定期與食品專業院校展開合作學習,及時了解食品專業的熱點風向;同時還應在互聯網院校開展培訓,學習掌握人工智能等翻譯機器的工作技能,以此保證食品翻譯工作的專業性、科學性,增強食品英語翻譯“出海”信任度。
綜上,跨文化傳播背景下食品英語翻譯工作的“出圈”需積極轉變思維,整合互聯網資源搭建智能翻譯平臺,輔以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以此煥發中華飲食文化對外交流的競爭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