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桂榮
近年來,數學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數學教學”,即“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倡導落實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技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致力于將學生打造成創新型人才.這就需要教師摒棄舊觀念和舊模式,加強理論層次與實踐層次的探索,大刀闊斧地改革數學課堂教學,強化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將數學課堂打造為以學生探索為中心的學堂,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發現者、創造者和探究者,實現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1 課前思考
“圖形的旋轉”作為章節起始課,是學生在認識平移和軸對稱之后,再一次學習基本圖形變換.基于生本教學理念,教師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溝通教材、學生和教學內容來整合教學資源.基于初中生的具體學情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中了解知識的形成和應用,在操作和探究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習效率.為此,筆者以“旋轉變換”為視角,拾級而上地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定義、性質、作圖、應用進行探索,在深度思維中夯實學習效果.
2 教學過程
2.1 激趣導入,認識“旋轉”
師:你們玩過“俄羅斯方塊”游戲嗎?
生(齊):玩過!
師:那老師得考考你們!如圖1,怎樣才能一次性消除三行小方塊?
生1:可以先向右移動一格,后向下移動四格.
師:你用了我們已學的哪一種圖形變換?
生1:平移.
師:很好!下面我們增加點難度,如圖2,又該如何消呢?現在只是平移可以嗎?
生2:先旋轉再平移.
師: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能看到旋轉的現象,你能舉出實例嗎?
生3:摩天輪.
生4:電風扇、風車……
師:我們來選取幾個例子進行觀察,圖3中物體的運動有何共同特征?
生5:它們都繞著一個點旋轉.
生6:它們都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旋轉,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平面內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教師以境導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展開一系列快樂的認知活動.將學生帶入特定場景之后,教師又以實物的運動來引出平面內圖形的旋轉,使課題的揭示自然而流暢.
2.2 解讀概念,理解“旋轉”
師:如圖4,將平面內的△ABC繞點C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后至△A′B′C,試著據此運動過程描述“什么是圖形的旋轉”.(學生七嘴八舌地闡述后,教師課件出示定義.)
師:誰能說一說圖中的旋轉中心?
生7:點C.
師:若旋轉之后稱A與A′為對應點,則點B的對應點又是什么?
生7:點B′.
師:我們稱旋轉的角度為旋轉角,那么你能找出圖中哪些旋轉角?
生8:∠ACA′,∠BCB′.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構建平面圖形中的三角形,讓學生觀察、分析和思考,自主歸納得出概念,同時在探究中切身感受旋轉中心、對應點、旋轉角等相關概念.
2.3 動手操作,生成“旋轉”
操作活動1:將3個形狀、大小相同,但顏色不同的直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記頂點為A,B和C.
(1)先將綠色三角形繞著點A順時針旋轉90°,后將黃色三角形繞著點C順時針旋轉90°;
(2)先將綠色三角形繞著點A順時針旋轉90°,后將黃色三角形繞著點A逆時針旋轉90°;
(3)先將綠色三角形繞著點A順時針旋轉90°,后將黃色三角形繞著點C順時針旋轉45°.
觀察以上三次操作,并思考:確定一次圖形的旋轉過程需要明確哪些要素?
(師生共同探索后得出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即旋轉的三要素.)
操作活動2:
(1)將圖5中的△ABC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至△A′B′C′,猜測一下能得出哪些結論,并借助文字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學習素材,動手操作,驗證你的猜想.
操作活動3:
(1)在圖6中畫出點A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100°得出的點A′.
(2)再取一點B,類比剛才的作法畫出點B繞著點O順時針旋轉100°得到的點B′.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教師基于“以學為中心”的思想設計多個操作活動,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以夯實知識技能,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提高作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磨煉自主探究精神,發展數學素養.
2.4 課堂小練,鞏固所學
過程略.
2.5 延伸拓展,深化認知
師:科技飛速發展,旋轉已經應用于各個領域,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課件出示視頻.)
師:視頻中的“動態塔”有沒有令人嘆為觀止?不久之后,我們就能在迪拜欣賞它的美.事實上,旋轉在平面圖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來看這樣一組圖片(課件出示圖7).下面老師留給大家一項有趣的作業:下周學校舉行愛心義賣活動,請你根據本課所學,為我班的義賣活動設計一個新logo.
設計意圖:在延伸拓展環節,教師將單向度的“習題”轉化為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融合中產生更多的激情,迸發思維的火花.
2.6 課堂小結,構建網絡
回顧本課的學習歷程,你收獲了什么?
3 教學思考
3.1 以境導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趨使下的認知活動才能獲得學習者的心理認同,進而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展開具體而愉悅的認知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學課堂不再是向學生灌輸教材上的現成知識,而是需要以學生情感激發者和學習引領者的角色,將學生帶入特定場景,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究狀態.本課中教師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導入,將學生一步步帶入到“旋轉”的學習中去,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主動建構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3.2 活動啟思,誘發探究主動性
巧妙的活動設計可以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提高學習參與度和思維活躍度,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深度學習中自主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課堂,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活動設計,通過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和符合學生具體實際的操作活動,引領學生拾級而上地進行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快樂,提高數學思維能力.本課中,教師的3個活動設計都是“有備而來”,讓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浮于表面的知識,更多的是親自實踐的精神和創造性的思維,這樣的體驗和感悟才是螺旋上升的,這樣才能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一線教師的永恒追求,這就需要教師將追求高效的理念轉化為實現高效教與學的教學狀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中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過程,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提高數學素養.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