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雪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路橋工程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對人才的技術技能上,還涉及管理、創新及應對新挑戰的能力[1]。“雙高計劃”即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為路橋專業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為深入理解路橋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優化途徑,通過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及綜合評估,探討雙高計劃背景下路橋專業人才的培養路徑,覆蓋行業、企業、學校及畢業生,旨在為路橋工程領域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提供指導性建議[2],揭示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在不同城市的需求分布、專業人才的薪資狀況、對專業人才的經驗要求及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水平現狀,使高職院校在校生能夠了解行業發展需求,促進教育與行業的有效對接,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業務熟練的路橋專業人才。
2022年的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分布中(見表1),成都市以7.12%領先,說明其在這一領域的人才需求較高,這與其快速的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有關。西安市和武漢市分別以5.74%和5%的比例緊隨其后,顯示出這一行業在中西部城市的崛起勢頭明顯。盡管一線城市如北京、廣州、深圳的比例相對較低,但仍表明其在高端技術創新和維護更新方面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這一分布格局反映出城市化進程對路橋建設與維護人才的持續需求。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相關政策的出臺,對路橋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教育和培訓機構應調整課程和培訓策略,以適應這些變化。總體來看,路橋行業的人才需求廣泛且多元化,與各城市的具體發展策略和基礎設施需求緊密相關。

表1 2022年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城市分布Tab.1 Urban distribution of talents of road and bridge major in 2022
道路與橋梁工程領域薪資分布(見表2)呈現出一定的特點:①高達72%的職位薪資水平是面議,說明該行業的薪資標準具有較大的彈性,與員工的經驗、技能及項目的具體需求密切相關。②較低薪資水平(3000~4499元)的占比為12%,反映出行業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初級職位或是對技術要求不高的崗位。③薪資在4500~5999元和6000~7999元的比例分別為8%和5%,說明中等薪資水平的職位占比相對較小。④薪資在8000~9999元的職位占3%,說明高薪崗位在該行業中較為稀少。綜合這些數據可以推斷,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領域的薪資結構較為多樣,且更傾向于根據個人能力和項目需求來確定薪資,而非統一的薪資標準,這種薪資分布反映出該行業對人才專業技能和經驗的高度重視。

表2 2022年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工資情況Tab.2 Salary of talents of road and bridge major in 2022
如表3所示,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領域對人才不限經驗的職位占比最高,達39%,說明行業內有相當一部分崗位對工作經驗的要求較靈活,有利于吸引更多剛進入職場或欲轉行的人才。要求0~2年和3~5年工作經驗的職位各占23%,以該行業發展中的常規崗位或對某些專業技能有特定需求的職位為主,反映出該行業對初中級經驗人才的穩定需求。要求6~7年和8~10年工作經驗的職位占比相對較低,分別為9%和6%,說明高級崗位相對較少,這些崗位需要相關人才具備更專業的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總體來看,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領域對不同經驗水平的人才都有需求,但特別開放于無經驗或少經驗者,同時對高級經驗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少,反映了該行業的發展態勢和對人才結構的整體規劃密切相關。

表3 2022年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對人才的經驗要求Tab.3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of road and bridge major in 2022
如表4所示,公路運輸、公路運輸與管理、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等專業與道路橋梁工程的聯系緊密,說明企業在這些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大,這些人才不僅需掌握技術知識,還應具備管理、優化運輸網絡的能力。路政管理、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等領域也顯示出對綜合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在法規遵守、安全監管方面。工程機械控制技術與運用維護方面,企業需要的是對機械操作與維護有深入了解的專業人才。總體來看,這些數據反映出市場對具備專業技術、管理能力及高級維護技術的專業人才有明顯需求,為高校和學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指導,能夠幫助其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培養學生掌握符合行業需求的專業技能。

表4 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交叉學科Tab.4 Interdiscipline of road and bridge major
從專業的就業去向來看(見表5),路橋施工方向以30.44%的比例占據首位,突顯了路橋施工市場對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技能人才的強烈需求。市政交通方向(25.44%)和鐵道工程方向(24.57%)的占比也相對較高,反映出這些領域在城市發展和現代交通體系中的重要性。雖然土木工程檢測方向的占比較低(19.55%),但它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表5 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去向Tab.5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major
對某高職院校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在職業技能、就業途徑、行業適應性及職業發展前景方面的表現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共包括50個問題。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80份,使用統計學分析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結果顯示,78.57%的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特別是在道路與橋梁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但在新技術的應用和環保材料的使用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就業方面,70.88%的畢業生能找到與專業背景相符的工作,13.70%的畢業生反映存在技能與崗位不匹配的問題。職業發展路徑及薪資水平普遍令人滿意(79.06%),畢業生對職業晉升機會及培訓資源的需求較大(32.51%)。
1)深化產教融合,優化課程設置。調查顯示,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對實踐經驗的強烈需求,需要學校與行業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訓機會,確保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充分接觸和了解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行業對同時具備技術知識和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學校應根據行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提供扎實的技術教育,還要強化管理、法規遵守、安全監管等方面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
2)加強與地方需求的對接,提升就業服務質量。不同地區對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不一,學校應考慮本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和特色,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更符合要求的專業人才[4]。考慮到部分畢業生反映存在技能與崗位不匹配的問題,學校應提供更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動態,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提升求職競爭力。
3)強化對新技術的學習,建立持續學習機制。隨著新技術和新材料的不斷涌現,行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學校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內容及方法,加強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學習,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前沿的行業知識[5]。考慮到行業對高級經驗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少,學校與企業應合作建立持續學習機制,開展針對性的進階培訓,設立技能提升課程,幫助學生適應行業變化,促進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