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美,胡國杰
(遼寧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建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成本進行更有效、更具針對性的管理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占據競爭優勢的關鍵。國內有許多學者對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管理進行研究。林彥等聚焦裝配式建筑成本,采用DEMATEL-ISM模型對各要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與分級,基于中心性的多層次分層綜合建模,分析各要素間的作用關系,揭示各要素的作用機理,為裝配式施工成本控制提供了理論支撐[1]。劉開云認為,建筑項目成本管理要注重全過程的階段劃分,提出全過程成本控制(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重點及措施[2]。楊敏婕等對裝配式建筑增量成本進行分析,利用ISM-MICMAC模型分析影響因素的層級結構關系,找到根本性因素與對成本控制起關鍵作用的因素[3]。周含等識別施工階段的成本風險因素,構建AHP-DEMATEL模型,分析17個影響因素并確定其綜合權重[4]。
已有研究主要分析成本管理的重點方向或關聯路徑,并未深入探究成本管理影響因素的主導路徑。鑒于此,通過文獻分析篩選影響因素,利用DEMATEL方法改進ISM-MICMAC模型對影響因素間的作用路徑與機理進行分析,以期為建筑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參考。
通過文獻研究法和專家訪談法確定了建筑工程項目5個階段共19個成本管理影響因素(詳見表1)。

表1 建筑工程項目成本影響因素Tab.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將矩陣與圖論相結合分析影響因素間內在聯系與重要程度的方法,簡化了影響因素間的關系,主要步驟為:
①將成本影響因素記為C1、C2…Cn。
②根據篩選出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成本影響因素設計問卷,邀請行業專家(8人)、房地產企業相關人員(7人)對成本影響因素間的關系進行打分,采用0~4分打分法,其中0表示無影響,4表示有很大影響,對最終打分結果求平均值并取整,構建直接影響矩陣Z。
③將直接影響矩陣Z進行規范化處理,得到規范化直接影響矩陣G。
(1)
④計算綜合影響矩陣T。
(2)
⑤根據上文綜合影響矩陣T計算整體影響矩陣H。
H=T+I
(3)
⑥當矩陣滿足(L+I)≠(L+I)2≠…≠(L+I)A-1=(L+I)A時,得到可達矩陣K=(L+I)A,經分析與反復測算,取閾值λ=0.33,得到可達矩陣K。
解釋結構模型是一種多領域深度應用的方法,可分析影響因素的層次結構與關聯路徑,將數據可視化。具體步驟為:構建多層遞階結構圖,根據可達矩陣K計算可達集、先行集與交集,對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因素進行層級劃分,構建多層遞階結構模型,詳見表2、圖1、表3。

圖1 多層遞階結構圖Fig.1 Multi-layer hierarchical structure

表2 可達集、先行集與交集Tab.2 Reachable, antecedent and intersection set

表3 影響因素層級劃分Tab.3 Hierarch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交叉影響矩陣相乘法可將影響因素按象限分為四類,分別為聯系要素、獨立要素、自治要素與依賴要素。驅動力為可達矩陣K所在行中要素為1的總和,依賴性為矩陣所在列的要素為1的總和(見表4、圖2)。

圖2 驅動力-依賴性分類表Fig.2 Driving force-dependency classification

表4 驅動力與依賴性Tab.4 Driving force and dependence
L1屬于表層因素,包括政策風險、經營風險(C3),國家標準規范與法律(C7),對材料、人員等成本因素的把控(C11),成本核算與動態成本管理(C15),健全、規范的成本管理體系(C19),這些因素處于多層遞階結構圖的頂端,對降低建筑工程項目成本具有積極作用。L4、L5為深層因素,包括市場調整與投資決策分析(C2)、投資估算精度(C4),這兩個因素對其他因素有顯著影響,是推動成本有效管理的動力所在。L2、L3的其余因素屬于中間層因素,能將深層因素的影響傳遞給表層。
分析ISM多層遞階結構圖發現,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影響因素的主導路徑為:(市場調整與投資決策分析C2+投資估算精度C4)→限額設計落實與合理性C8→(供應商選擇與入圍管理C9+合同管理規范性C18)→(對材料、人員等成本因素的把控C11+成本核算與動態成本管理C15+健全、規范的成本管理體系C19)→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從主導路徑來看,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需注重投資決策分析與投資估算精度,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招投標限額,保證限額的合理性與供應商入圍的優質性,提升投標企業的技術水平與整體競爭力。材料、人員等成本因素涉及材料運輸協調、配送效率與人員技術水平等直接影響工程進度與質量,對材料、人員的把控可提高效率,減少返工,實現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由圖2可知,沒有歸類于聯系要素的影響因素,即獨立要素有11個,分別為市場調整及投資決策分析(C2),投資估算精度(C4),設計人員專業水平與設計質量(C5),限額設計落實與合理性(C8),供應商選擇與入圍管理(C9),招投標管理方式(C10),項目變更簽證(C12),部門、員工之間責任與權利明確性(C13),制度考核管理(C14),安全管理工作(C16)及結算、決算制度的完善性(C17),其特點為依賴性低而驅動力高,其中設計人員專業水平與設計質量具有強驅動力,低依賴性,這些要素位于ISM多層遞階結構圖的中下層,屬于深層影響因素,對整個建筑項目成本的影響較大,故獨立要素是成本管理的重點,對獨立要素進行治理與優化,將對建設成本的管理產生積極影響。
屬于自治要素的是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調查深度(C1),政策風險、經營風險(C3),成本預算與成本核算執行標準的確定(C6),國家標準規范與法律(C7)及合同管理規范性(C18),其特點為驅動力與依賴性都較低,不易被其他因素影響。
屬于依賴要素的是成本核算與動態成本管理(C15),對材料、人員等成本因素的把控(C11)及健全、規范的成本管理體系(C19),其特點為驅動力低,但依賴性較高,易被其他因素影響,位于ISM多層遞階結構圖的上層,易受下層間接因素與根本因素的影響,是建筑工程項目成本變動的直接影響因素。
1)重視前期可研深度與投資決策定位。可研深度與投資估算精度是成本管理的根本性因素,對其它因素的影響程度較高。確定產品定位,制訂更為準確的可研報告,分析市場、政策及場地等的風險,可為后期投資決策定位及限額的落實提供更為準確的數據參考。
2)提升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成本管理意識。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與設計質量是驅動力最強的成本管理影響因素,直接關系到建設質量與成本管理效果,故要注重其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培養其協調成本支出、工程概預算等成本管理意識,實現設計預算與實際支出的平衡。
3)規范招投標程序,嚴格發包。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招投標,確保招投標程序公平公正,建筑施工企業需針對投標方案、單位資質、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與篩選,重視價格審查工作,審定合同價款的計算與調整方法,規范合同內容,降低額外成本投入。
4)加強合同管理人才培養。建設工程項目建造周期長,各環節較為繁瑣,涉及大量合同書、結算書等資料,需培養具備法律知識與工程專業知識的合同綜合管理人才,從而優化合同管理流程。
5)注重材料、機械進出場的管理。對于施工階段的材料與機械設備進行進場驗收與安全管控,完善管控材料的相關制度,按照時間進度合理安排進出場時間,為方便準確定價人、材、機等的耗量,需形成工作記錄,實現現場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