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深入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順應老齡社會人口結構變化和銀發經濟發展要求,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的工作十分重要且迫切,也面臨多重挑戰。如何抓住新機遇,在服務老齡事業中推動養老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將是商業銀行共同面臨的課題。商業銀行應強化戰略引領,發揮金融所長,不斷豐富養老金融服務內涵,在服務老齡事業中推動養老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養老金融 商業銀行 養老金 銀發經濟
養老金融業務內涵
養老金融是圍繞社會成員各種養老需求所進行的金融活動,根據服務對象和需求類別劃分,分為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
(一)養老金金融
養老金金融是針對國家“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內的養老金所開展的資金管理服務,目標是通過制度安排實現養老資產積累和保值增值。在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商業銀行可提供賬戶開立、資金結算、社保存款、資金托管等金融服務,集團化經營的商業銀行還可依托子公司提供養老資金投資服務。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方面,商業銀行可提供受托管理、賬戶管理、托管服務,其子公司提供養老資金投資管理服務。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方面,商業銀行提供專用資金賬戶開立與管理、養老金融產品、投資顧問等服務。
(二)養老服務金融
養老服務金融是針對制度化安排以外個人自主性養老財富積累和消費開展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可圍繞養老財富的積累與消費,開展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融服務。針對個人養老財富積累的金融服務可包括養老財務規劃、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信托、遺產規劃等。針對個人養老財富消費的金融服務可包括各類個人金融產品的適老化功能及養老資產變現、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住房租賃
貸款等。
(三)養老產業金融
養老產業金融是針對養老服務、養老地產、老年用品、老年醫療健康、老年文旅等企事業單位,相關機構提供的各類金融服務。養老產業是各類養老服務的供給端,具有資金需求大、回報周期長、回報穩定的特點。商業銀行可以為養老產業客戶提供投資、融資、資產管理、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為養老產業注入金融活水,支持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營質效。
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養老金融是商業銀行支持國家戰略的重要責任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達到2.97億,占比21.1%,我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2年9月公布的數據,預計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將是未來較長一個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這必將對經濟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需求產生深刻影響,并帶來一系列挑戰。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四五”規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定為國家戰略。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養老金融是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國家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印發,這是全國第一個以銀發經濟為主題的國家層面的專項文件,也是新時代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黨和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舉措,養老金融是助推相關舉措落地的關鍵環節,也是必要環節。
積極發展養老金融,以優質金融服務支持國家老齡事業發展,是商業銀行貫徹中央戰略部署、服務“國之大者”的政治責任和服務民生工程的社會責任,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銀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工作。
(二)發展養老金融是商業銀行主動適應服務轉型的必然選擇
養老金融客戶群體十分廣泛,個人客戶涵蓋老年人群和處于養老金積累期的未老人群,對公客戶包括政府機關和養老服務、養老產業、老年用品、老年康養、老年文旅等行業企業。相較于銀行傳統服務形式和內容,商業銀行迫切需要改變原有定位,創新經營模式,統籌考慮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發展要求,以及政府、企業、個人客群特點,實現服務轉型發展,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養老需求。
此外,發展養老金融,可以帶動投行、資管、保險、理財、基金等多個相關業務條線協同發展,形成對商業銀行的綜合價值貢獻。由此可見,養老金融是商業銀行拓寬業務范圍、破解改革難題、實現轉型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發展養老金融是商業銀行優化自身經營的重要抓手
從商業銀行自身看,當前,傳統業務正在面臨市場飽和、產品同質、利潤縮水等挑戰,亟須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從客戶需求看,伴隨老齡化進程加速,居民養老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市場需求旺盛,市場空間巨大。養老金融具有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驅動雙重有利條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養老金融業務具有覆蓋面廣、需求量大、關聯度高等特點,能夠為商業銀行眾多業務板塊帶來業務機會,有利于串聯融合各客戶群體、各業務板塊,助力打造新型經營業態。養老金融業務覆蓋政府、企業、個人三端客群,在服務上涉及多類金融產品,能夠將客戶、資金、業務最大程度地保留在商業銀行體系內部,實現多板塊融合發展,是銀行獲客、活客、黏客的重要業務,也是強化金融和非金融綜合服務、優化業務結構的重要抓手。老齡化與少子化疊加,居民養老儲備和養老規劃的意識不斷強化,國民養老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商業銀行及其金融子公司通過多種類金融產品供給,可將居民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從而推動資本市場平穩、健康
發展。
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存在的挑戰
(一)商業銀行養老金融的路徑有待明晰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一支柱的模式已經基本成形;第二支柱中的企業年金的覆蓋率還不夠高,但運營模式已經成熟;第三支柱起步較晚,尚在試點階段。在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方面,我國的相關制度、標準、政策尚不夠完善。尤其是在養老第三支柱的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方面,商業銀行如何更好地參與,其路徑尚不清晰,還需要監管部門及銀行共同努力。
(二)商業銀行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碎片化有待統籌
養老金融各個板塊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如商業銀行所管理的養老金可成為養老產業融資的資金來源,在為養老產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可發掘老齡金融服務需求。目前商業銀行多存在養老金融業務牌照、產品、服務分散在不同業務板塊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業務流程煩瑣、溝通過程冗長、產品研發周期較長等問題,難以滿足養老金融業務需要統籌布局的應用需求,不利于有效利用資源,發揮合力實現利益最大化。
(三)商業銀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和創新力度有待加大
在產品供給方面,目前多數商業銀行提供的養老金融服務主要局限于養老金金融板塊,對其他板塊推出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較少,整體供給水平和巨大市場需求不匹配。在產品創新方面,目前商業銀行提供的養老金融產品主要以理財產品為主,一些商業銀行推出“養老”專屬存款,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市場選擇,但還沒有引起其他商業銀行相關競品大規模升級更迭,不能有效滿足客戶多樣化養老金融需求。同時,各商業銀行間產品差異較小,創新力度略顯不足。
(四)商業銀行養老金融的協同合作有待提升
國際經驗表明,養老金融服務綜合性、便捷性要求較高。加強同業合作和跨界合作,可以實現養老金融服務水平與社會發展、行業發展和客戶需求同步提升。但我國金融同業在養老領域協同不足,不利于整合資源及擴展業務領域,給養老金融多元化、多領域發展帶來難度。
對策建議
養老金融既是一項經濟活動,又蘊含了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理念。商業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主體和命脈,奮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決策部署的政治責任和社會擔當,也是順應改革新常態、尋找新動力、實現新發展的重要路徑。未來,商業銀行應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導下,把握機遇,發揮優勢,加快戰略布局,加強業務協同,盡快實現養老金融業務快速發展。
(一)科學謀劃創新發展之路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指出,要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加強養老金融產品研發。加快產品創新,以第三支柱落地為契機,加快理財、基金等金融產品的設計、投資與運營。加快服務創新,針對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特點,做好服務分層,對醫、娛、旅、護、學等各領域的金融服務進行滲透,推動養老服務擴容提質。面對社會需求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各級地方政府、各類企業都深度參與其中。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其資金和信息優勢,在合作模式創新中深挖業務機會。加快科技創新,通過智能設備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無介質服務升級改造等手段,加快養老金融智慧化發展步伐,為老年客戶提供方便貼心的金融服務,幫助其跨越“數字鴻溝”。
(二)發揮行業領域優勢所長
商業銀行要打破分業經營壁壘,統籌集團資源,加強同業合作和跨界合作,在項目、客戶、技術、專業、渠道等方面加強共享,如將保險公司產品優勢、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優勢與銀行客戶資源優勢相結合,將互聯網公司渠道優勢與銀行專業優勢相結合等,形成養老金融業務鏈、產品群,滿足客戶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三)加強智慧體系平臺建設
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在養老金融業務領域的落地應用,通過技術手段研究資金流向,從需求出發,建設多元化養老資金服務的場景生態。將智慧銀行建設與老齡化社會發展趨勢相結合,探索構建包括客戶營銷平臺、服務集合平臺、業務運營平臺、管理統計平臺等在內的養老金融智慧化服務管理系統體系。加快各業務板塊系統間互聯互通設計、數據共享運用,為客戶提供一體化養老金融生態服務保障。針對養老金融服務需要,打通商業銀行各類服務渠道資源,打造面向客戶的綜合服務平臺,提高業務自助化、自動化水平。利用科技優勢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商業銀行及子公司各板塊養老金融業務數據統一視圖,打造可視化管理體系。商業銀行作為個人養老金資金開戶行和產品銷售機構,可依托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等專業機構建設的個人養老金理財行業平臺等業務基礎設施,實現與理財公司等產品發行機構的直聯互通,提升業務開展效率和市場覆蓋廣度,助力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真正做到“為民生、廣普惠”。
參考文獻
[1] 韓強.務實擔當 努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J].現代商業銀行,2024(2).
[2] 王萍萍:人口總量有所下降 人口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EB/OL].(2024-01-18)[2024.03.08].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401/18/t20240118_38870849.shtml.
[3]鄭秉文.個人養老金一周年評估與前瞻——基于一個理論框架的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