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考古學家發掘了意大利羅馬市愷撒廣場地區的一個醫療垃圾坑遺址。愷撒廣場完工于公元前46年,建造目的是獻給愷撒大帝。1500年后,一個面包師行會將該廣場改建成一家醫院。
在這次發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修建于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的埋藏坑,里面裝滿陶瓷器皿、念珠、玻璃罐碎片、硬幣及陶瓷駱駝像等。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患者進入這家醫院時都會被贈予一只玻璃罐、一個玻璃杯、一只碗和幾只盤子等,這是出于衛生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當時的尿瓶。據記載,當時醫生根據尿瓶中收集的患者尿液來了解其顏色、沉淀情況、氣味甚至味道等情況。幫助于醫生判斷患者是否有黃疸、腎病或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他們的尿液嘗起來通常是甜的。
在這個埋藏坑里,考古學家還發現了被燒焦的鉛夾(家具附件)。據記載,當時人們會焚燒傳染病患者的家具以阻止疫情蔓延。考古學家推測,這些鉛夾來自傳染病患者病房里的家具。雖然今天人們都知道可通過燒、煮器具來消毒,而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消毒這個概念,但他們很可能知道一些類型的玻璃經得起燒、煮,而且這樣的燒、煮有好處。一旦坑被裝滿,醫院工作人員就用一層黏土覆蓋池子,很可能也是出于衛生考慮。
當時羅馬城的城墻外有專門的垃圾場,法律也禁止人們就地處置垃圾,但人們還是常常把垃圾扔進地窖、院子里或埋藏坑里。由此判斷,考古學家發掘的埋葬坑當時被用來專門放醫療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