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慧敏 張婷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0)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開始大力推動綠色發展,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綠色技術創新,研發更加環保、可持續的產品和生產方式,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綠色技術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十八大”以來,我國黨中央與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理念,提出要開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該體系包含綠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以及綠色示范基地等產業化的建設,最終要實現一條從研發設計到企業產業化的綠色化全創新鏈。
根據《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十周年專利統計報告(2013-2022年)》,2013年至2022年,我國在共建國家中累計申請綠色低碳技術發明專利的公開量為3549件,年均增長16.7%。累計專利授權量為1884件,年均增長15.8%。2013年至2020年期間,綠色低碳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量呈現微波動式緩慢增長,自2020年起開始呈現加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37.3%。
從技術領域來看,申請公開量前三的分別是節能與能量回收利用、儲能以及清潔能源。授權量前三的分別是化石能源降碳、節能與能量回收利用以及清潔能源。可見,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正在積極地發揮著綠色技術創新優勢,為推進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然而,從專利統計報告的數據來看,雖然我國的綠色低碳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不斷增加,但是綠色專利的申請量占總專利申請量的比重偏低,比值低于10%,這說明目前我國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和綠色發展意識仍然是不足的。因此,要實現“雙碳”戰略目標,需要進一步推進綠色技術的創新發展,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
我國擁有龐大的中小微企業群體,這些企業在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傳統金融服務的局限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些企業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融資支持。而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為解決這些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融資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數字普惠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模式,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了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數字化和普惠化,具有服務范圍廣、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等優勢,因而在支持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方面擁有顯著的潛力,對于賦能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金融的發展對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來說,本應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但由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帶有長周期性和風險性的特征,且資本具有逐利性,以及企業創新過程中存在金融資源配置扭曲等因素,傳統的金融服務對具有正外部效應的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表現出較強的風險規避意識。
隨著數字技術推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化,數字普惠金融得以產生和發展。與傳統金融不同,數字普惠金融產生于金融服務業和數字智能技術的高度融合,不僅擴大了傳統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還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
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基于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智能技術,能夠實現金融資源與金融需求的精準匹配,提高金融服務的可達性,并且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全面的信用評估,優化風險管理體系,降低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有效改善了傳統金融對中小企業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行為,提高了金融服務支持的深度。數字普惠金融以其低成本融資效應和獨特的數字包容技術,有效降低了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能夠覆蓋到以往因收益與成本不匹配而較難獲得傳統金融支持的中小企業,緩解了傳統金融體系存在的所有制和規模歧視等資源錯配與誤配現象。
因此,數字普惠金融對有綠色技術創新意愿的企業存在積極的促進效應。從金融支持環境的視角來看,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影響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內在作用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對加快構筑支撐以企業為主體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普惠性金融制度具有重要的價值。
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具有資源支持的效應。與一般的創新行為不同,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具有較強的外部經濟性,同時具有收益上較大的不確定性,即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行為能夠改善社會環境的質量,但企業所獲得的收益與其承擔的風險并不匹配。因而,企業自身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主動性是不足的。同時,技術創新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投入,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更是對資源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需要金融資源持續且充足的支持。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降低開展綠色技術創新企業的融資成本以及減少金融資源的錯配與誤配,為開展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提供資源的支持,從而提高企業綠色創新的投入,促進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行為。
一方面,從信息不對稱角度來看,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企業在綠色技術創新融資的過程中,產生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而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智能分析技術,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意愿和融資的薄弱環節進行精準分析。同時,通過對相關的企業進行信息挖掘、精準畫像,進而對該企業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管控,即數字普惠金融通過自身具有的數字智能技術,提高企業在綠色技術創新融資的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度,有效緩解企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提供金融資源支持。
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提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更好地促進金融資源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相匹配。一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大大降低金融機構處理海量客戶數據的成本,優化客戶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緩解傳統金融存在的歧視擴大的長尾效應,降低尾部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融資難度,提高金融資源在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項目上的分配額度。二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高了金融供給側的競爭程度,從而使得金融機構不斷地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大豐富了企業的融資方式和渠道,提高了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資金供需的匹配程度和效率,進而促進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
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具有風險控制的效應。從代理理論的角度來看,企業的所有者與其管理者之間的利益并不都是一致的,企業的管理者更傾向于享受生活、厭惡風險,因而對具有高收益但也充滿高風險的綠色技術創新的項目表現出較強的規避意識。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從信息效應、能力效應以及資源效應三個方面改變企業的管理者對綠色技術創新項目的風險規避意識,從而促進企業開展具有高風險的綠色技術創新的項目。
首先,從信息效應來看,基于多種數字信息技術的數字普惠金融不僅能夠使得金融機構以較低的成本處理海量的數據,還能夠通過文本信息挖掘技術將獲取的非結構化的信息轉換成為結構化的信息,從中獲取綠色技術創新的機會,并分析出綠色技術創新的關鍵信息。金融機構將綠色技術創新的機會和關鍵的信息傳遞給企業的管理層,從而有利于控制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項目過程中的風險。
其次,從能力效應來看,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具有正向的技術溢出效應。數字普惠金融是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活動的外部公共資源,能夠利用自身具備的文本信息挖掘技術和數字建模的功能,幫助企業提升技術創新的管理水平、決策效率以及風險管理能力,從而幫助企業降低經營風險,緩解企業在綠色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存在的成本與收益不對等現象,促進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活動以及綠色技術創新管理體系的建設。
最后,從資源效應來看,數字普惠金融通過豐富企業融資方式、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等手段,實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項目的資源支持,有利于企業降低財務風險,進而促進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
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具有強化公司治理水平的效應。從代理理論的角度來看,數字普惠金融拓寬了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有效解決了傳統金融因信息的不對稱帶來的高運營成本和高風險溢價,從而提升企業非控股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意愿。數字普惠金融能夠緩解企業股東和企業債權人之間、企業股東和企業管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發揮著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
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通過自身具有的數字智能技術,對獲取的海量企業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解構,提升金融資源與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項目的匹配效率,并提高企業在綠色技術創新融資的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度,從而有效控制企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
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獲取到企業管理者的非經營信息,進而提高企業管理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企業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投資者對開展綠色技術創新項目的企業的管理層的監督能力。因此,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強化企業的治理水平,促進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
本文主要基于理論層面探討了數字普惠金融影響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具體作用機理,分析表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活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數字普惠金融賦能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作用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提高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投入,發揮資源支持的效應;二是通過降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風險,發揮風險控制效應;三是通過提高企業的治理能力,發揮公司治理效應。基于上述的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對策建議。
在我國綠色發展的背景下,要不斷地強化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以實現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基于委托代理體系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的實際經營者,也是企業戰略的重要決策者,其價值導向以及對綠色技術創新戰略的定位,對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活動的深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綠色技術創新是實現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環境價值雙贏的重要戰略,企業管理者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明確綠色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綠色技術創新戰略,建立企業綠色管理體系,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活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要高度重視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賦能效應,引導企業避免在綠色技術創新過程中由于融資限制導致的創新意愿不足或創新失敗,不斷完善數字普惠金融賦能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協同機制,以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帶動企業產業鏈和數字化創新鏈的建設,解決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面臨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以更好地發揮出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數字普惠金融產生于金融服務業和數字智能技術的高度融合,顯著提升了傳統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覆蓋面、穿透性和可達性,降低了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有效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為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活動提供了新的動能。政府應該大力支持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并將其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數字化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會征信體系,鼓勵數字技術與傳統金融服務的跨界融合,以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