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克翔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2)
當前,隨著人口規模不斷增長和工業化進程不斷加速,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全面實現建設美麗中國重要目標,就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因此,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并采取相應措施促進其產業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更進一步促進環境治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將在本文中進行深入討論。
1.技術創新不足。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環境治理產業的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如高效節能環境治理技術裝備、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等。同時,我國環境治理產業的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也相對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由于環境治理產業的特殊性,一些先進的環境治理技術難以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創新的發展[1]。
2.資金投入缺乏。在環境治理產業發展過程中,盡管政府在環境治理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相對于目前我國存在的環境問題,這些資金仍顯得不足。由于政府在環境治理領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上,而對環境治理技術研發、中小企業環境治理項目等的支持則相對較少。眾所周知,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然而目前我國的環境治理企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缺乏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機制,這也導致環境治理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3.環境治理人才短缺。目前,我國從事環境治理工作的人員大多來自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單一專業背景,而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人才相對較少,這就限制了環境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特別是在環境治理過程中,一些工作人員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經驗,無法勝任高技能、高效率的工作任務。
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對于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環境治理產業是環境保護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支撐。它涉及技術、裝備、產品、材料、工程、服務等各方面,與國民經濟的很多行業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關聯作用。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提高了污染治理能力,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了條件。
1.環境治理技術不斷創新,國外環境治理產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斷推出新的治理技術和設備,如高效節能的環境治理技術裝備、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等。這些技術的推出,提高了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為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環境治理產業結構優化,隨著環境治理技術的不斷創新,國外環境治理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一些具有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環境治理企業逐漸成為產業的主導力量,環境治理產業也逐漸向綠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3.環境治理市場不斷發展,隨著全球環境治理意識的不斷強化,國外環境治理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在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和經營格局。
4.環境治理政策不斷完善,國外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如環境治理法規的制定和修訂、環境治理稅收優惠等,以促進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
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通過國際比較可以發現,發達國家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資金投入充足,發達國家在環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來自政府、企業和個人等多個方面,充足的資金投入為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技術創新能力強,發達國家在環境治理技術方面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不斷推出新的治理技術和設備,提高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這些國家在環境治理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也比較大,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2]。
相比之下,我國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為了推動我國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技術,并采取以下措施:增加資金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對環境治理產業的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個人增加對環境治理領域的投資。通過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領域;加強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加強環境治理技術研發,提升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文章全面深入地研究環境治理產業結構、產業鏈情況、市場競爭格局等,分析產業的瓶頸和問題,提出相應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建議。通過選取國內外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的成功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總結成功經驗,為我國環境治理產業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其次,通過收集和分析環境治理產業的相關數據,如市場規模、增長率、利潤率等,為研究結果提供數據支持和分析驗證。
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筆者根據研究需求和數據特點選擇合適的數據來源和采集方法。例如,針對環境治理產業的市場需求研究,通過爬蟲技術從互聯網上收集相關產品信息;針對環境治理產業的技術研究,主要從專業機構或企業獲取相關技術數據,并通過接口采集方法從其他系統中獲取相關數據。
評估指標的選取和評估方法在環境治理產業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評估指標主要包括環境指標、經濟指標、社會指標等,這些指標可以根據研究需求進行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而在具體評估過程中,又采用了定量評估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定量評估結果。例如,可以采用回歸分析、協方差分析等方法對環境治理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分析;定性評估、通過案例分析等方法,對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進行定性評估。
生態恢復,對破壞的礦山生態環境進行生態恢復,包括植被恢復、土壤修復、水資源恢復等。在恢復過程中,可以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如植樹、種草、微生物修復等;污染治理,對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進行治理,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采用各種污染治理技術,如廢水處理、廢氣處理、廢渣資源化等;土地復墾,對廢棄的礦山土地進行復墾,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的狀態,可以采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技術,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地質災害防治,對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如滑坡、泥石流等。
水土污染修復治理是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污染修復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生物修復、綜合修復等等。在水土污染修復治理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確定污染源和污染物種類,了解污染程度和范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修復技術和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修復方案和實施計劃,嚴格控制修復過程中的二次污染,修復完成后需要進行監測和評估,確保治理效果達到預期目標[3]。
地方政府應加大立法力度,制定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規,以引導和規范環境治理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環境治理產業的財政和稅收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企業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積極性(地方政府環境治理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基本路徑如圖1所示);鼓勵企業加強環境治理技術研發,提升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并加強與國際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先進的環境治理技術和設備。另外,應注重多元化的投資和經營模式,比如借助資本市場、產業間的聯合、EOD模式等。其中,借助資本市場,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資本市場可以通過股票發行、債券發行等方式,幫助企業籌集到大量的資金,用于擴大規模、增加投資、償還債務等。

圖1 地方政府環境治理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基本路徑圖
而EOD模式,主要采取的是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
1.北京市
北京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治理政策,包括嚴格的環境法規、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以鼓勵企業進行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政府還加大了對環境治理產業的投資力度,推動了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北京市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為環境治理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在環境治理技術研發方面,北京市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快了技術轉化和推廣應用的進程。
2.上海市
上海市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治理與經濟的協同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進行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和綠色生產,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上海市在城市規劃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的因素,注重城市發展和環境治理的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市還加強了對城市環境的監管和維護,提高了城市環境的質量。
3.山東省
國家十分重視EOD項目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其發展。山東是較早開展EOD試點的省份,出臺《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支持深入實施EOD試點,創新生態治理模式。截至2023年10月已有國家級EOD試點項目5個,省級試點項目11個,總投資達660億元以上。從山東已經試點的項目看,EOD模式可持續性強,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政府應加大對環境治理產業的監管力度,制定更加嚴格的環境治理法規和政策,以規范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加大對環境治理產業的財政和稅收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進行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企業應加強環境治理技術研發,提高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持續加強與國際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先進的環境治理技術和設備,推動環境治理產業的升級和發展;社會應積極參與環境治理事業。只有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發展格局,才能推動環境治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4]。
此外,作為市場主體的各類企業,更需要在產業深度發展、運營模式創新等方面實施更多改革和探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專精特新”“科改示范”等有利政策,在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打造高水平研發平臺、市場化選人用人等領域作出有益嘗試,讓企業保持充沛的活力和動力。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特征,深耕細分市場領域,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產業發展模式由單一的環境治理向治理+深度運營轉變,不斷延伸產業鏈,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政策是推動實現環境治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政府通過制定環境治理法規、環境治理政策、環境治理標準等措施,引導和規范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也可以通過加大投資、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環境治理產業的發展。我國環境治理產業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產業鏈配套協作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缺乏復合型、一體化發展。
綜上所述,環境治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大對環境治理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監管力度,企業應加強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社會應積極參與環境治理事業。只有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發展格局,才能推動環境治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