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園
(泰州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擁有大量的資產。高效管理和利用這些資產,已經成為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資產采購不規范、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分析不及時以及處置程序不規范等。為了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和價值,本文將從問題出發,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是指通過科學的手段對企業擁有的資產進行全面的規劃、管理和控制,以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的過程。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主要目標包括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增加資產收益和控制資產風險等。
首先,需要確立明確的產權關系,明確國家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通過確權登記、資產估值等手段,明確權責關系,保障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需要建立科學規范的運營管理機制。這包括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預算制度、審計制度等,確保國有企業的運營活動合法、透明、高效。同時,在決策層面,國有企業應該進行績效評估,促使企業管理者進行良好的決策,提高資產的效益和回報。
再次,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需要加強監督和約束機制。國家應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包括監察機構、審計機構等,對國有企業資產進行監督和審計,防止資產流失和濫用。同時,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為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最后,國有企業資產管理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對國有資產全面、準確、及時地監測和管理。通過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提高國有企業資產配置的科學性和精確度。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規范管理和有效監督,國有企業資產能夠實現保值增值,增加國家財富,為國家經濟和社會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加以改進。
首先,存在采購程序不規范的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采購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程序和規定,導致采購過程不透明、不公正。這可能是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執法力度不夠所致。
其次,存在采購決策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的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采購決策時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專業分析,導致采購決策不準確、不符合實際需要。這可能是企業管理層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或決策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所致。
最后,存在采購合同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采購后,對采購合同的履行和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和控制,導致供應商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存在合同漏洞。這可能是企業監督控制機制薄弱或相關人員對合同管理理解不足所致。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結果,其中包括制度和政策的問題、管理者能力的問題以及監督機制的問題。
國有企業在資產配置方面存在問題,表現為過度投資、重復建設和資源閑置等現象。首先,政府干預導致資產配置不合理。由于政府在國有企業資產配置中具有重要角色,政府決策往往受到政策考慮和地方利益的影響,導致資產配置過多偏向于某些行業或地區,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來進行合理配置。
其次,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完善導致資產配置不合理。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缺乏市場競爭機制的國有企業往往在資產配置上缺乏科學決策和市場導向,容易受到行政干預和內部權力關系的影響,導致資產配置不合理。
再次,國有企業內部利益輸送和利用率低的問題也是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使用上存在權力尋租和內部利益輸送的現象,導致資產的有效利用率低下。這可能是由于管理者個人目標與企業整體利益不一致,或者是由于不完善的內部激勵機制而導致。
最后,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不足也是導致利用率低的主要成因。盡管一些國有企業擁有大量的資產資源,但在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方面存在欠缺,無法充分發揮資產的潛力和價值,導致利用率較低。

首先,信息收集和整理機制不完善。由于國有企業規模龐大、業務繁雜,信息來源廣泛,但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往往滯后或不準確,導致資產分析得不到及時更新和反饋。這可能是信息系統不完善、相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或溝通協調機制不暢所致。
其次,決策流程和層級煩瑣。國有企業決策通常需要經過多層審批,導致決策過程拖延,資產分析的結果不能及時傳達給決策者。這可能是組織結構復雜、決策程序煩瑣或決策者對信息的需求和重視程度不夠所致。
再次,管理層思維轉變不足。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者習慣以過去的經驗和傳統模式進行決策,對于資產分析的重要性意識不強,缺乏對新興行業和技術的敏感性。這可能是管理者的知識和觀念更新速度不夠快,或者是壓力來自短期績效和政績考核而忽視了長期資產分析的重要性所致。
最后,缺乏專業化的資產管理團隊和工具支持。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和專業工具的支持,無法及時進行準確的資產分析和風險評估。這可能是人才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對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投入不足,或者是管理層對資產管理專業化的認識不夠所致。
首先,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約束。國有企業資產處置在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上存在模糊不清、缺乏明確性的問題,導致資產處置程序的規范性不高。這可能是國有資產法律法規不完善或相關制度尚未配套完善所致。
其次,監督機制薄弱或不健全。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處置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審查機制,導致資產處置程序容易受到不當干預和違規操作。這可能是監管機構職責不清、監督資源有限或監督執法力度弱所致。
再次,缺乏透明與公正的競標程序。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處置過程中存在非公開的招標和競標的問題,缺乏公平競爭和透明度,導致處置結果可能因為不正當關系或私下交易而受到影響。這可能是相關程序和標準不完善,或者是管理者受利益誘惑和道德底線的缺失所致。
最后,缺乏專業化和規范化的資產處置團隊。一些國有企業在資產處置中缺乏專業人才和規范的操作流程,導致處置程序的效率和準確性不高。這可能是資產管理團隊人員素質和專業能力的不足,或者是相關培訓和制度建設不到位所致。
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資產采購制度,明確規定采購流程和標準,確保公開、公正、公平地進行采購活動。
首先,建立健全資產采購制度。制定明確的資產采購制度,明確采購程序、標準和限制,規范資產采購行為。建立完善的采購制度,涵蓋采購流程、合同管理、供應商評估等方面,確保采購活動的透明、公正和效能。
其次,加強采購程序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明確資產采購流程,包括需求確認、成本評估、招投標、合同簽訂等環節,確保程序合規、透明公正。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開展充分的市場調研,選擇具有信譽和能力的供應商。建立風險評估和審核機制,確保采購決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再次,推動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建立完善的資產采購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的集中管理與共享。通過信息化平臺收集、分析和監督資產采購數據,提升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加強信息安全和保護措施,確保采購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最后,加強監督和審計機制。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和外部審計機制,督促國有企業依法履行資產采購程序和責任。加強對資產采購過程的監督和評估,發現問題和風險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加強供應商評價和考核體系,倡導誠信經營,推動形成良性的采購生態環境。
國有企業應建立科學、靈活的資產配置制度,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合理規劃資產配置方案,避免資源的過度集中或重復配置。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制度。制定明確的資產配置政策和規定,根據市場需求、行業趨勢和企業戰略目標,科學地進行資產配置。引入市場導向和競爭機制,鼓勵國有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資源配置,避免由于政府干預產生的不合理配置問題。
其次,加強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善的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國有企業的資產進行全面、準確的登記、分類、評估和監管。通過信息系統收集和分析資產數據,實時跟蹤資產狀態,為合理的資產配置提供決策依據。
再次,提升資產利用率。加強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根據市場需求對資產進行定向配置,降低資產閑置率。鼓勵和支持創新活動,提高資產的附加值和效益,充分發揮資產的潛能。加強與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通過資產共享和合作提高資產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最后,加強評估和監督機制。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對資產配置和利用情況進行評估和審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加強內部監督和外部審計,強化對資產管理的監督與審查,確保資產配置和利用的規范性和合規性。
為了及時了解企業資產的狀況,并為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國有企業應建立資產分析報告制度。
首先,明確資產分析報告的內容和要求。制定相關標準和指南,明確資產分析報告的內容范圍、數據要求、分析方法和評估指標等,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同時,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資產(如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等)建立相應的分析報告制度。
其次,建立資產分析報告的周期性,提高及時性。確定資產分析報告的頻率,如年度、季度或月度等,確保定期進行資產分析和評估。同時,建立及時獲取和整合數據的機制,確保報告中的數據準確可靠,并及時匯報和傳達給相關管理者和決策者。
再次,加強資產分析報告的專業化和標準化。培養專業的資產分析人才,提高分析報告的質量和準確性。建立模型和工具,標準化資產分析的方法和流程,確保分析結果客觀、可靠,并具備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最后,加強對資產分析報告的應用和監督。確保資產分析報告得到充分的應用和關注,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建立內部審核和監督機制,對資產分析報告進行評估和審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同時,加強監督部門的監管,確保國有企業合規運行,提高資產管理的有效性。
為了確保資產處置的及時和高效,國有企業應建立規范的資產處置程序。首先,建立明確的資產處置政策和法規。制定統一的資產處置政策,明確資產處置的目標、原則和程序。制定相關的法規和規章,明確資產處置的法律依據和操作規范,確保程序的合規性和穩定性。
其次,完善資產處置流程和程序。明確資產處置的程序步驟和環節,涵蓋資產評估、招標與競價、合同簽訂、過戶手續等。建立嚴格的審批和審核機制,確保每一步都符合規定,避免程序的濫用和違規行為的發生。
再次,加強監督和內部控制。建立專門的資產處置監督部門或機構,負責監督和審查資產處置程序的執行情況。加強內部控制,確保程序的透明度和合規性。同時,增強相關人員的意識和素質,加強培訓,增強他們對規范程序的重視和遵守。
最后,加強信息公開和監管。推動資產處置信息的公開,包括處置項目的公告、資產報告、招標信息等,提高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強監管機制,建立有效的監督與糾正機制,對處置程序進行監督和評估,確保程序的規范性和合規性。
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完善資產采購制度、健全資產配置管理制度、建立資產分析報告制度和規范資產處置程序,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運用自身的資產,實現資產的價值最大化。然而,僅僅依靠制度和措施的改進是不夠的,還需要廣大企業內部人員的全面配合與執行。只有通過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推動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未來的發展中,國有企業應繼續加強資產管理的創新和改進。加強技術應用,引入先進技術手段,提高資產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資產管理人員,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強監督和評估,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對資產管理進行定期的評估和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員工對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圍。通過加強資產管理,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實現資產的規范化、高效化和價值最大化。這將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資本支持和優勢競爭力。同時,加強資產管理還將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有經濟的改革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