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林香,盧云峰,臧曉娟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盤錦 124000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 小學教育專業以《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為指導,以《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引領,以提高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遵循“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積極開發基于專業認證標準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專業認證標準的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建立了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社會評價機制,樹立“標準引領,開放自律”的專業質量文化,實現專業認證標準與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銜接,全面保障和提升了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我院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專業質量持續改進機制,樹立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1],遵循師范生成長成才規律,以學生為中心配置教育資源、組織課程和實施教學,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導向對照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評價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2],對專業教學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應用于教學改進,推動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水平的持續提升。
我院根據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要求,開發基于專業認證標準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專業認證標準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基于大數據支撐持續改進的智能化數據分析平臺,實現專業認證標準與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銜接[3],推動小學教育專業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我院以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引領,深入開展專業質量保障與改進制度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目標體系、質量標準體系、工作流程和制度體系,形成“標準引領、開放自律”的專業質量文化。實施全方位的質量治理,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聯動,決策指揮、資源建設、支持服務、監督控制、質量生成五個系統疊加,促進各質量要素主體積極參與質量管理,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專業質量文化氛圍,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4]。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我院切實履行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障主體的責任,按照“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5],建立常態化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可持續的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構建學院、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層聯動”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以《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引領,建立了完善的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專業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保證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行學院和二級單位兩級管理機制,學院、二級單位、教研室三級教學質量監控制度[6]。根據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達成要求,我院建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教學決策與指揮系統、教學運行與管理系統、質量監控與信息管理系統、教學資源保障系統、教學評估與反饋系統等[7]。
1.學院職責
我院建立了教學工作委員會,全面負責教學質量保障工作,保證學院質量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章制度,確定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和教學過程各環節的目標標準,控制教學質量。教務處統籌教學管理,負責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的質量管理,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負責教學過程的質量管理,對教學單位的教學組織、管理和質量進行動態監控,定期進行考核評價,組織教學檢查、評估、督導等;負責建立教學質量獎懲制度。教學督導組對教學秩序、教學質量及教學工作狀態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招生與就業處負責招生過程的質量管理,把好新生質量關,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跟蹤管理。人事處、科技與規劃處、實驗與計算中心、信息網絡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教學條件保障。
2.二級學院職責
二級學院是學院教學管理、運行、監控的直接責任單位,是學生畢業要求達成的具體落實單位。我院師范教育學院具體負責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保障工作,保證專業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行,并將質量保障目標分解到教研室及每位老師,促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教學運行中,隨時召開教研會,研討日常教學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隨時糾正質量偏差;召開學生座談會,提出教學中的質量問題;定期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掌握日常教學中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班級設置班級日志,記錄每節課的教學學習狀況;設置實訓室設備使用記錄,隨時掌握教學設備的狀況,保證實踐教學正常運行;組織專業教學檢查,定期調閱班級的監控視頻,堅持聽評課制度,做好督導、信息反饋等工作;學期末組織考試出題、監考、集中閱卷、試卷分析、審核簽字等環節。
3.教研室職責
小學教育教研室負責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編制專業建設規劃、專業建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專業、課程質量的自我診改,保證專業建設質量、課程實施質量和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和畢業生的跟蹤反饋[8]。小學教育專業在教學決策、教學運行、質量監控、資源保證及評估反饋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1.培養目標
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適應現代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懷和教育情懷,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職業道德和先進的基礎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和良好的人文素養,熱愛小學教育工作,充分掌握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科研的基本理論,具備小學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學生教育與輔導、學院管理、教育科學研究等教師職業技能,以及較強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向小學、社會教育機構等職業群,能夠勝任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9]。
2.培養模式
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立足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結合“雙減”工作的落實,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創新構建“一訓三培一貫穿”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基于少兒培訓機構以及小學教師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培養德藝雙馨、一專多能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一訓”指基于崗位能力的職業技能訓練;“三培”指差異化特色培養、產教融合協同培養、1+X 多元培養;“一貫穿”指“三全育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3.師資隊伍
我院小學教育專業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小學教育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4 人,“行業導師”7 人,“雙師型”教師19 人。專任教師中教授6 人,副教授2 人,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比例為33.33%;擁有碩士學位教師17 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70.83%。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團隊自覺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理想,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較強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形成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師資力量完全能夠保證正常教學運行和教學質量。
4.教學設施
小學教育專業配備常規多媒體教室和理實一體化教室,可以隨時開展網絡課程。專業教學設施齊全,能滿足正常的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教學的需求。
(1)校內實訓基地
小學教育實訓中心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校內實訓教學場所和基地,擁有能夠滿足正常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所必需的專業教室、實訓室和實訓基地。實訓中心建有多功能智慧實訓室(包括語言技能實訓室、現代教育技術實訓室)、手工制作實訓室、美術畫室、合唱教室、視唱教室、書法實訓室和錄播教室。與學前教育專業共享舞蹈教室1 間,與我院其他專業共享理、化、生實驗室各1 間。實訓室的設備設施完全能滿足實驗實訓教學和技能考核的要求。小學教育實訓中心建設情況見表1。

表1 小學教育實訓中心建設情況
(2)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我院小學教育專業與域內外小學、培訓機構等加強合作,建立了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外企業教學工作站,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開發項目化教材、共同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與20 余家用人單位開展“訂單”人才培養。現有盤錦市遼東灣實驗小學、盤錦市大洼區第三小學、盤錦市大洼區田家學校、盤山縣實驗小學、盤錦藍天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沈陽市神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盤錦瑞興托管服務有限公司和盤錦貝爾安親教育培訓學校等60余家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能提供課程教學、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等相關實習實訓崗位;實習實訓管理及規章制度齊全,能保證實習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安全有序[10],能保障100%的實習生完成跟崗實習、頂崗實習任務。
5.教學資源
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資源豐富,完全能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教師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保證質量保障體系正常運行。我院建立專業教師、行業專家和教研人員等參與的教材建設委員會,制定了完善的教材建設和選用制度。按照國家規定,經過規范程序,選用優質教材。小學教育專業目前已建成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 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校級精品課2 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 門,有效課堂認證課程3 門,專業群教學資源庫1 個。教師通過超星教學平臺進行網絡課程建設,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教學單元設計、課程導學、知識圖譜、教學課件、電子教案、課程思政素材、教學案例、話題討論、微課、教學視頻、拓展資源、習題庫和試題庫等,形式多樣,動態更新。教師通過超星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通過超星教學平臺實現自主學習。目前該專業擁有“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模擬測試及在線學習平臺”“崗證賽虛擬仿真系統”“辦公軟件操作系統”,可供學生技能訓練。
我院小學教育專業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進行教學質量監控與持續診改。通過學生評價、教學單位評價、督導評價、同行評價等多元主體評價方式,對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規范、教學設計、教學環節、電子課件、實訓操作、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效果等進行評價,形成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結果;通過日常教學檢查,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教學督導監控,學生信息員反饋,等等,掌握教學反饋信息。根據以上評價結果和反饋信息,制訂教師教學改進方案和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并改進、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達成畢業要求[6]。
企業參與教學質量監控是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企業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教育教學技能熟練程度給予監控及實習成績的評價[11]。教學質量監控中畢業生跟蹤制度主要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來評價學生的培養質量情況,進而通過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進。
我院以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為基礎,建立常態化自主診斷與持續改進機制。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標準、師資隊伍建設與成效、教學條件建設與利用、人才培養過程與成效等方面逐一進行自查,找到專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逐項落實整改與提升措施,促進專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我院以章程為引領,建立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實驗實訓、考試等教學管理制度,形成以章程為統領的專業質量保障與診改制度體系,保障專業教學健康運行和專業可持續發展。我院制定了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辦法,建立系列規章制度及規范要求,包括教學工作會議制度、教學質量督導與檢查制度、教學工作評估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師崗位職責、師德師風考核辦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與評價暫行管理辦法、教師工作業績考核辦法、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和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等,保證日常教學的正常運行和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2.實施專業評估
我院根據《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評估實施方案》,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對小學教育專業實施專業評估。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和建設成效等方面全面評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及其支撐要素,形成專業頂層設計、專業教學質量保障、專業“三教改革”、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專業服務遼寧總結報告和專業評估自評報告[12]。面向行業發展需求建立專業評價標準,引入第三方開展專業評價監測,構建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在2022 年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星級專業評估中,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獲評“四星級專業”。小學教育專業星級專業評估反饋結果見表2。

表2 小學教育專業星級專業評估反饋結果
我院根據評估結果,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分析評估反饋報告,全面查擺問題,加強課程、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積極培育教育教學成果。2023 年,小學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小學教育學獲批遼寧省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專業教師主編教材《教師口語訓練(第2 版)》入選遼寧省“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專業教師獲批遼寧省職業教育骨干教師1 人。2023 屆畢業生就業率98.2%;升入本科院校31 人;學生榮獲遼寧省“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2 項、“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銅獎2 項。通過專業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和持續改進機制運行,不斷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1.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
我院將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招生與就業處負責做好人才培養質量跟蹤反饋工作,委托第三方機構協助學院開展調查統計工作,并充分考慮學院、二級學院和各專業的調查需求及數據分析需求[13],做好以質量提升為目標的信息反饋工作。充分利用跟蹤調查的反饋信息,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人才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
結合多元評價主體的反饋信息,結合專業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在學風建設、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任課教師等方面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確立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14]。學風建設重點調查課堂聽課、學習交流、課后自習等內容;課程設置重點調查專業課掌握度、公共課幫助度、專業課滿足度等內容;實踐教學重點調查組織管理有效性、內容實用性、開展充分性等信息;任課教師重點調查師德師風、教學水平、教學態度等信息[15]。通過跟蹤反饋了解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際工作的契合度,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1.畢業三年以上學生評價結果
對畢業三年以上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大多數畢業生認為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執行良好,符合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對于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能滿足行業發展和用人單位需求[16]。在培養目標達成情況調研中,畢業生認為素質、知識、能力等培養規格達成情況良好,對自己的職業水平與能力滿意,與同類院校畢業生相比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符合培養目標中對工作領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描述,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較強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17]。
2.用人單位評價結果
對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多數用人單位認為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學習遷移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備較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用人單位根據行業需求對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例如,為適應國家“雙減”政策下學生就業崗位的轉變,小學教育專業應進一步拓展以口才、書法、美術、珠心算、科學實驗等方向為引領的素質教育類校外實習基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小學師資。
3.行業專家評價結果
通過訪談調查,行業專家充分肯定了我院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認為培養目標執行和達成情況良好,符合社會和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同時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修訂意見和建議:構建“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差異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口才、書法、美術、珠心算、科學實驗等方向為引領的分方向差異化培養模式,拓展學生的就業領域,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小學教育專業通過對質量保障體系的整體設計以及持續改進機制的運行,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運行良好。通過持續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以及敬業精神的培養,強化了溝通與合作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的訓練[18]。通過用人單位的反饋,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組織與實施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都顯著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畢業生就業率、企業滿意度、平均月薪均顯著提升,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深受社會歡迎和行業企業好評。
通過持續開展專業教學質量保障診斷與改進,小學教育專業構建了“一訓三培一貫穿”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了以口才、書法、美術、珠心算等方向為引領的分方向差異化培養模式,拓展以口才、書法、美術、珠心算、科學實驗等方向為引領的素質教育類校外實習基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領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輸送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教育師資,保證了專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