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多次提到要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并規定各門課程原則上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更是新增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這一板塊。跨學科主題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本文將結合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涵與特點,談談小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內涵與特點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是打破學科壁壘,打通學科知識關聯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融合了創新、綜合和實踐等特性,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創新性在于它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性指向于需要綜合各個學科,促進各個學科間的融合,將各個學科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實踐性則是在于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需要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總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教育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小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施策略
1.巧妙選題,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巧妙選題,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例如“自然”這一主題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而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觀察自然的要求。對此,語文教師和科學教師可以聯合設計開展自然觀察類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中去感受、去表達、去創造。一個好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創設情境,調動內驅力
閱讀、研究和理解古代經典著作,有助于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湖南湘江新區麓谷岳興小學作為經典誦讀示范校,具有良好的經典誦讀條件。在此條件下,學校積極利用古代經典著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小組設計經典誦讀節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經典著作確定主題,將多篇文本串聯成線,最后全班征集一個最佳方案,邀請語文教師、美術教師、信息科技教師、音樂教師等進行指導,幫助設計舞臺背景視頻、服裝、配樂舞蹈等,全方位提升舞臺效果。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扮演策劃者、導演、讀者等角色,完成一系列自主生成的任務。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到經典著作的魅力和內涵,還能夠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掌握多項技能。
3.問題驅動,提升思維能力
以問題驅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以問題為驅動,基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構建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以“走進端午”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如“粽葉有什么特別之處?”“寫粽子的文章有哪些?”“龍舟號子有什么特點?”“比賽時打鼓有什么講究?”“端午節是怎樣產生的?”“寫端午節的詩歌有哪些?”等等。隨后通過小組溝通、全班交流的形式合并相同或者類似的問題,并最終確定活動主題。最后學科教師基于學生的問題,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教學設計。科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究神奇的粽葉;體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旱地龍舟;等等。以問題驅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4.設計支架,搭建輔助臺
維果斯基認為,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潛力和發展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超越目前的學習水平,達到下一個發展階段。基于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特點,輔助學生跨越最近發展區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開展“走進濕地公園,觀察濕地植物”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各科教師可以為活動搭建支架,支撐活動的完成。以“觀察蓮花”的活動為例,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搭建內容支架,讓學生了解蓮花的文化內涵,并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文本,在言語實踐中感悟情感,領略蓮花文化;科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搭建方法支架,給學生提供觀察方法;等等。學生有章可循,有“臺”可依,可以提高活動效率,讓整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更加豐滿。
5.優化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是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需要優化學習環境,多方聯動,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各科教師和家長應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和人文關懷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前,各學科教師可以一起討論、架構活動框架,共同策劃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方案,并向家長介紹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目的、內容和方法,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和配合。此外,學校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設立專門的學習空間和設施,如圖書館、實驗室、科技館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和資源支持。優化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環境,形成教師、家長、學校三合力,有利于增強學生參與度,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6.多元評價,促進成長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和表現,還要評估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情況。因此,教師需要豐富評價主體,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如果需要家長、社區和實踐基地的參與,也可以邀請家長、社區和實踐基地進行評價。多元評價是評估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表現的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展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和支持,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評價是雙向的,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打破了學科之間的隔閡,將學生的課內外連接起來。學生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開發者和實施者,同時也是評價者。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也并不意味著每個主題都需要所有學科的參與,也不是所有學科都等量參與。總之,小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教師在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要運用學科知識、學科工具和學科思維等來設計、創新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