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征 向靈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率低下的弊端,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策略的靈活性。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論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融合的具體途徑。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具體運算階段,其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并通過生動的畫面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火車、纜車、滑滑梯、旋轉木馬的動態圖片,接著向學生提問:這些物體的運動相同嗎?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分類嗎?讓學生在討論中認識平移與旋轉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又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筆者借助信息技術,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他們生活中熟悉的高樓、車廂、快遞盒、集裝箱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并將具體的事物抽象成幾何圖形。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也很快集中起來。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還能突破課堂的時空界限,再現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和領悟數學的奧妙。
二、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使復雜的過程直觀化
數學公式的推導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數學公式的推導應讓學生經歷和參與它們的形成過程,這些公式的生成往往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圖像,使復雜的過程直觀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數學公式。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化圓為方”這一抽象的數學思想,筆者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在數學畫板中不斷把圓進行動態細分(數學畫板中還可以拖動半徑與份數,去自動展現不同的份數、半徑下的動態圖),這樣拼成的圖形就越來越接近長方形,效果更加直觀。在完成圖形的轉化之后,不能忽視對轉化前后圖形的觀察與對比,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這種對比會變得更加生動直觀。于是,筆者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圓和轉化后的長方形的聯系,即形狀發生了變化,面積沒有改變,最終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三、利用信息技術化難為易,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很難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來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使得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演示的優勢,形象、直觀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原本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具體化、生動化,便于學生理解。
例如在教學“線段、射線和直線”時,筆者利用動畫使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凸顯三種線的本質特征。從動畫演示過程中,學生能夠看出線段是直的,它的兩端都有端點,可以量出長度;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不能量出長度;直線是把線段向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沒有端點,不能量出長度。通過動畫的演示,抽象的數學知識立馬就變得簡單易懂。又如在教學“列車過橋問題”時,筆者利用動畫模擬火車過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火車過橋的動畫,得出結論:火車過橋所行的路程=車長+橋長;火車過橋的時間=火車過橋所行的路程÷火車速度,從而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利用動畫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生動化,既能相對地降低學習難度,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巧設習題,使課堂的練習有效化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學方式多以講授為主、練習為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成效不顯著。部分教師注重知識的鞏固,主要圍繞課本展開理論知識的灌輸,對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意識較為淡薄,課堂進行的練習相對低效。在此情形下,運用信息技術豐富練習的內容,變單一的練習為多元的練習,可以提高練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有一定梯度的練習。首先設計一組基礎練習,即出示若干組標有長度的小棒,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判斷,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接著利用希沃白板5安排一個數學課堂活動,讓學生把十組數據按是否能圍成三角形分成兩類;最后設計一個拓展提升題。這樣一組有梯度的習題,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練習高效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整體性的、全面的、深入的,其不僅能將原本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還能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過程直觀化,從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創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HNETR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