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益
知名導演紛紛入局短劇市場、“橫店制造”短劇日產百部、幕后編劇收入激增……作為一種新興的劇集形式,短劇逐漸在網絡平臺嶄露頭角,特別是2024年以來,短劇市場異軍突起,吸引了大批觀眾粉絲,更讓一眾網友齊呼:“根本停不下來”。
在此風潮下,各大短視頻平臺紛紛推出短劇專欄,為短劇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機會。此外,短劇還通過社交媒體、網絡電視等多種渠道擴散傳播,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與此同時,短劇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需要行業內外共同努力解決。
伴隨短視頻平臺的日益崛起,短劇作為一種新興的娛樂形式,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與明晰準確的市場定位,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從現有數據和發展態勢來看,短劇市場正經歷顯著增長階段。除了傳統的電視媒體和在線視頻平臺,短劇還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App等渠道傳播,進一步擴大了受眾范圍。跨平臺的傳播方式,使短劇更迅捷地觸達觀眾,對其曝光度和影響力都有可觀的提升。
短劇的劇情內容,相較于傳統影視劇而言更加多變:懸疑、喜劇、愛情、家庭……所涵蓋的各類題材經由巧妙的編排與演繹,通常有機交融在一起,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更有影視行業工作者接受媒體采訪稱,自己對短劇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動態變化,“25集前先是抱著鄙夷的態度,神奇的是,30集后完全刷到停不下來”。從劇集制作的角度來看,短劇的創作模式正在顛覆傳統。

短劇吸引了大批觀眾粉絲,讓人齊呼“停不下來”(圖文無關)
短劇的走紅也帶來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廣告贊助、付費點播、會員訂閱等多元化商業模式為短劇提供了可持續的盈利渠道。品牌方看到了短劇在廣告植入上的潛力,開始與內容創作者合作,通過短劇推廣產品,試圖實現品牌與內容的合作雙贏。
此外,短劇的熱度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從劇本創作、演員選拔到后期制作、宣傳推廣等環節,都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加入到短劇創作中,為短劇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時間被切割成零散的碎片。大家紛紛開始強調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將一段較長的專注時間投入到某種具體的娛樂休閑方式,已然成了件奢侈的事。
如今,“長篇大論”的劇集往往不再能吸引觀眾的持續關注。短劇以短小精悍、節奏緊湊的特點,恰好滿足了現代觀眾的碎片化時間消費需求。無論是懸疑、愛情、喜劇還是其他類型,短劇都能在極短時間內呈現精彩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讓觀眾在兩三分鐘內就能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視覺體驗。
作為觀眾的我們,越來越追求高效,都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攝取足量的信息。短劇憑借篇幅優勢,密集地穿插各種矛盾、沖突、反轉……將傳統劇集需要花費很久鋪陳的戲劇情節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濃縮呈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于廣大網友“時間焦慮”的回應與迎合。
同時,網絡平臺的崛起也為短劇的傳播提供了便利。各大視頻網站、社交媒體紛紛推出短劇頻道,通過算法推薦、社交分享等方式,將短劇推送給潛在的觀眾,這一做法無外乎助推了短劇在媒介平臺的傳播。由于短劇自身在內容創作上的靈活性,相較于制作周期更長的傳統劇集,這一創作模式能更迅速地捕捉社會熱點,對時下最熱門的話題直接回應,也能最快速地融入網絡語境中的“流行梗”。
不僅得益于市場需求和觀眾喜好,短劇的走紅更在其內容的創新和制作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專業制作團隊和獨立創作者涌入短劇領域,較低的拍攝與后期成本也為劇集制作降低了風險,這為更多創作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此外,短劇在網絡平臺上的傳播也更加便捷,能夠迅速積累人氣和口碑,進一步豐富了創作群體與視頻內容的多樣性。
較強的互動性也是大家“刷到停不下來”的另一原因。觀眾可以通過發送彈幕、轉發評論等方式與其他觀眾討論劇情、分享感受。和傳統劇集的觀看方式相比,短劇的觀影過程更加開放自由,觀眾不再只是被動接受信息。強互動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屏幕內外的距離,不僅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也使短劇本身因大家“二次創作”出的彈幕與評論變得更生動有趣。
短劇的走紅,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毫無疑問,短劇既適應了現代社會的文化需求和審美趨勢,滿足了觀眾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于多元化、個性化的娛樂方式的追求。短劇行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業鏈的發展,更豐富了我們對于休閑方式的選擇。
然而,在井噴發展的同時,短劇市場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隨著短劇數量的不斷增加,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目前的短視頻平臺涌現大量短劇,但其中不乏題材、情節相似的作品,導致觀眾審美疲勞,難以形成持久關注。短劇的質量參差不齊,一些作品內容空洞、制作粗糙,甚至出現價值導向不良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觀眾的觀感。因此,如何在保持短劇短、平、快特點的同時,實現內容的創新和多元化,是短劇創作者所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短劇的版權保護問題亟待解決。短劇的創作涉及劇本、音樂、畫面等多個方面,而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得版權保護尤為困難。侵權行為的頻發不僅損害了創作者的權益,也影響了短劇市場的健康發展。近期,某短劇在出現某角色遺像的橋段中,擅自將某影視演員的照片后期處理成黑白照,引發當事人與網友們的強烈不滿。因此,對于侵權行為,仍須借助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監督與管理。
此外,短劇在商業模式和盈利渠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戰。目前,短劇主要依靠廣告植入、付費觀看等方式盈利,但這些渠道的盈收效果并不穩定,且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據近日相關新聞報道,有不少短視頻平臺用戶在“付費點播”單集后,由于平臺方沒有在付款界面醒目地標注充值規則,許多觀眾稀里糊涂地開啟了App的“自動續費”。在后續與客服的溝通中,要求短視頻平臺退費的需求也一再受阻。短劇打破了我們與劇集之間的鴻溝,也拉近了我們與“自動續費”陷阱的距離。“付費點播”一集只需要幾分錢的價格,但某些平臺故意將“續費條款”調整成容易使人忽略的小字,將幾分錢的低價作為誘餌,一步步引導消費者支付整月,甚至是整年的會員費。如何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渠道,避免相關“付費套路”對消費者的侵害,實現短劇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短劇行業需要思考與完善的另一大問題。
觀眾需求的逐漸增加、技術的進步以及制作水平的節節升高……短劇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當然,這也需要制作方和平臺方不斷努力,持續創新,以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需求。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輸出和全球文化的交流融合,短劇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娛樂形式,正逐漸“出海”,向國際市場進發。任何形式的文化產品都需要過硬的質量來支撐,希望在未來,短劇行業在保證數量的同時,能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和內容的創新,并且能夠繼續加強版權保護,為創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
我們也期待看到短劇行業可以有創新地探索與其他領域的合作與融合,如與電影、電視劇、網劇等領域的聯動發展,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和良好的娛樂體驗。